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9月2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中崛起

(上接4版)

  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是由课前、课中、课后整体教学流程和“一课、两型、四步”124教学环节所构成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生自我认知为动力,以教师的启发、点拨、评价为激活方式,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整体整合后的教材为教学内容,从整体呈现知识导图出发,通过自学课、验收课教学,总结形成学习导图,整体验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实现了整体高效大循环教学。

  在此基础上,立人学校还创建了“一会、两活、三课”的“123”体育模式:即每年9月召开一次体育运动会;每天安排上、下午各4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周上好3节体育课。创建了“一写、两艺、五活”的“125”美育模式:即开设硬笔书法课;搞好音、美艺术课堂教学改革;组建“书法、美术、民乐、摄影、文艺”5个兴趣小组。

  学校通过管理、德育、教学、体育、美育模式所构成的“整体育人模式”,正以强大助推力,推动立人学校的发展,全面提升立人学校的教育质量。

  正是立人的迅速发展,有效地“刺激”了公办学校的管理者们。他们也在努力寻求素质教育落地的方法中,选择了课改——当教育行政部门,号召整体推进课改的时候,改革便不再难以落实。辽中县的公办学校在政府的号召中,同样迅速地成长起一批课改新学校。因为有先行者的示范作用,更有民办学校的有力竞争和“刺激”,辽中的教育,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其实,仔细分析辽中县学校的发展经验,其背后的“竞争机制”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因,而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政策扶植,更成为目前良好发展态势的助推剂。

  据教育局长王煜介绍,辽中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一直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四大班子领导多次到民办学校视察调研指导,同学校领导座谈讨论,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深入课堂听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学校发展等事宜。并且还制定政策,支持民办教育。其中,民办学校新建、扩建用地,均给予减免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民办学校的学生中考享受指标到校和课本费减免政策;严格落实“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招生政策;在民办学校评优,干部、教师的技术职称评定,政治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民办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办学环境……

  正是在这样的“一视同仁”,甚至“优待”的政策哺育下,一批民办学校提质创优,在立人学校的示范作用下,也纷纷投身改革的行列,办学质量和百姓口碑迅速提升。

  另一方面,公办学校的竞争力提升,有赖于一支干事创业的校长队伍和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打造这样两支队伍,首先要在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上下功夫。王煜深知这一点,因此,早在2007年初,他便带领教育局干部,首开全县教育历史先河,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

  其一,实行学校领导干部竞聘制,对原农村中小学校长予以统一解聘,并面向沈阳地区重新招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35名竞聘者一较长短,最后有16位走上了校长的岗位。其中从沈阳市沈河区聘一名普通高中德育主任任六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另有两名原副校长竞聘到两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校长。2010年8月,辽中县又一次举办了中小学和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竞聘演讲大会,通过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竞聘演讲,面向全县公开招聘了34名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城镇中小学校及局直属单位负责人。

  其二,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公聘制,辽中县面向全县在职中层以上干部公开招聘副校长,现任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均经过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产生。

  其三,实行后备干部选拔培训制,通过考试选拔30名后备干部,并通过集中培训、挂职交流等方式促其快速成长,建立起了阶梯式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县有6名青年干部被选派到省级示范高中和最贫困九年一贯制学校挂职锻炼,在挂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干部,已有2位被提拔到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正职书记。

  其四,以建立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实行教师岗位培训制。辽中县建立了名师工作室,每年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科研及教师培训活动。同时,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其五,实行教师外交流和内分流制,即在外部进行校际交流,在内部竞聘上岗。几年来,全县有137名教师进行了外部交流,有40名教师成为支教志愿者,有268名教师转岗到职员或工人岗位。

  在管理工作上,辽中教育局通过创新建立大学区管理机制、多轮拉练式校长培训机制、校长期中恳谈期末述职机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廉洁施政机制、局长和校长听评课机制、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校长考评机制等,真正让教育管理更规范、更有效、更贴近、更人性。

  无论是6项人事制度改革的落实,还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促使当地教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推动了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校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固保障。

  有亮点才有吸引力

  一校一品,点上突破特色建构

  走进辽中县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穿过校园一侧的艺苑长廊,一幅幅洋溢着传统艺术风格的书画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只见工笔花鸟画典雅绚丽,写意画行云流水,隶书作品古朴端庄,行书作品气势如虹……更有“蒲水斋”书画活动室、“蒲水斋”书画展厅、少儿书法活动基地、少儿美术基地、书画名人馆等。在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里,蕴藏着浓郁的艺术“理想”,以及围绕艺术建构的学校文化,正在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品牌,以“蒲水斋”为核心的艺术种子,已经在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里生根发芽……

  其实,在辽中县,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品牌,从一个亮点出发,构建学校特色,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吸引着区域之外教育人的关注,人们从这些特色品牌中,认识了“一乡一校、一校一品、一品一优”的辽中教育特色。

  近几年来,辽中县在课堂上寻求突破的同时,以争创辽宁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县为契机,确立了特色教育全新标准,即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育“全面加特点”教师,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思路指导下,“一乡一校、一校一品、一品一优”的建设目标被教育局长王煜提了出来。

  于是,辽中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以“琴棋书画”为抓手,以“抓普及、重质量、推特色、树典型”为重点,将艺术教育覆盖所有学校、面对全体学生,形成“幼儿园推行快乐玩、小学夯实基本功、初中举办艺能展、高中培养特长生、职教中心设立专业班”的艺术教育体系。教育局也早在2007年就成立体卫艺科,由专人负责艺术教育工作。

  近3年来,教育局共投入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音美等器材配备经费达5000余万元。同时通过整合师资、有序交流、职称评定、公开招聘、创建体卫艺“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优化了艺术教师队伍。

  目前,满都户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阳光体育特色、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蒲水斋”书画艺术教育特色、六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六学”校园文化特色、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书香校园特色等已成为各校主打特色。2007年以来,在沈阳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比赛中,辽中县代表队连续5年获得多项第一名。

  正如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副校长边军所言,将艺术种子“种”进校园的特色办学理念,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当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之时,扎根25年之久的“蒲水斋”书画艺术就成了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因地制宜”而选定的教育特色。

  这种艺术特色,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曾有一位程姓学生,既不爱学习又很淘气,接触了书法后,沉迷其中,不仅转变了学习态度,思想行为也大有改变,后来在一次“感恩教育”书画比赛中,他选取了“孝”字当场作书,字体俊美有力,感染了每一位在场师生,被评为一等奖。当老师问他为何选写“孝”字时,他说:“我有了进步,要感谢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我要知道感恩,感恩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

  同样,在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书香校园”的创建,早已从学校延伸到了每一个学生家里。该校掀起的“书香家庭”活动,积极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分年段向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并倡导家长每天同孩子一同读书,书写读书笔记,互相交流阅读体会,起到了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营造了“书香家庭”的读书氛围。在学校和家庭的全面熏陶下,该校学生张施涵等10人还获得了沈阳市“读书之星”的光荣称号,学校也获得了沈阳市“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奖;2010年10月,该校图书馆正式通过辽宁省验收,成为省级图书馆农村工作示范校……

  “一校一品”,业已成为辽中县教育崛起的一项显著特征。当地学校正是通过“因地制宜”的点上突破,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

  有公平才有均衡

  城乡一体,全面发展区域崛起

  走进辽中,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漂亮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高标准的操场、花园一般的校园……随便走进一所学校,都仿佛置身于城镇学校一般。

  六间房九年一贯制学校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活动室一应俱全,城里学校有的这里全有。

  肖寨门九年一贯制学校琳琅满目的宣传橱窗、各具特色的主题长廊、干净整洁的个性教室,置身其中,不仅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更给人以情操的陶冶,学校成为师生身心健康快乐的乐园,真正达到了“以乐醒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刘二堡九年一贯制学校,走廊张贴展板、挂图、宣传画等,一个楼梯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常规常识、传统文化、科技知识及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学校在每个年级组设立一个图书室,学生自己组织成立了以“飞扬的旋律”命名的校园广播站,组建了管乐队,开办了书画社,另外组建了棋社、乒乓球活动组和两支舞蹈队……

  辽中大地上矗立的17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经过3年的蓝图构思,3年的合并整治、推倒翻新,才以如此优美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的。

  几年前,辽中县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过小、条件简陋、师资匮乏、质量偏低。辽中县委、县政府基于“抓经济是为了提高百姓福祉,而办好教育则是百姓希望所在”的执政理念,开始教育基本建设大会战,对学校布局进行了大调整。首先将农村18所初中、93所小学整合成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现有教育资源的统一使用,以尽快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进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解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关于征地、选址等疑难问题,随着新学校的相继投入使用,教育资源集中使用,师资力量得到整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生机与活力逐步显现。

  特别是借助“创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的机遇,全面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先后改造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高标准装备学校,配备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各项教育教学设施保证了学校能够开足课时、开全学科,教育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数字化……时任沈阳市委书记、现任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看到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时说:“这是教育的又一次革命。”

  正是这一次“革命”,为辽中城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后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现如今,辽中县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而处在城乡的学校,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配备,都已没有明显差别;无论是校园文化营造,还是学校特色建构,也都各具特色。同时,最生动的生命成长,正发生在辽中城乡学校的课堂上。那些通过建设新课堂从而推动新学校建设的选择,给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均衡的一种新的解读。

  因此,辽中教育今天的崛起,正在课堂的积极变革中,重新定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辽中崛起
回归原点看发展
文化是最具感染力的精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