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现代课堂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堂“着力点”
□ 凌喜发

  课前研究——增强教师预应力

  课堂,既离不开教师课前的预设力,也少不了教师的应变力。预设的有效和应变的有力,都离不开精心的课前研究。

  研究教材。研究教材是为了明确目标和突出重点。管理学上有句名言:“目标就是意义。”明确的目标能使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变得有方向、有意义、有效益。突出的重点能使时间的投入和知识的掌握达到最高“性价比”。

  研究学情。“教”永远没有“学”重要,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更重要。在进行教法设计时,既不能低估学生——事倍功半;又不能高估学生——劳而无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原则,使学生的学法更加高效,在课堂上实现师生共赢。

  融洽关系——凝聚学生向心力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凝聚课堂向心力,此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和蔼可亲的态度,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及时真诚的赏识肯定,点燃学生自尊自强的心理渴望;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求知如渴的眼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搭建学生自我实现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近老师中学会交往,在掌握知识中享受课堂。

  创设情境——加大课堂吸引力

  历史之为历史,就在于它远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走近历史,是历史学科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终南捷径。

  有些历史离我们比较遥远,比如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历史还原为生活场景。在学习“古代希腊的民主实质”时,我给他们讲:当时雅典有个人叫苏伊,有一天,他和妻子吃过早饭,去参加公民大会,结果他妻子被挡在公民大会之外,为什么呢?遥远的历史与普通的生活对接,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得出了“雅典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的结论。

  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学习力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必要的,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更为重要。授之以渔,学生才能从“学会”走向“会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终身拥有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分析历史现象要遵循“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原则,角度不同,则结论不同。例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从革命的直接后果看,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貌似失败了;但从最终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高度来看,辛亥革命加快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原则,高度不同,褒贬不同。例如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他们未尝不是战争英雄,但同时也是个人野心凌驾于百姓意志之上的枭雄。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四点着力,教学高效。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中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堂“着力点”
■课改人物志
郑州102的自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