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
创新和变革:中国教育的未来
□ 本报记者 翟晋玉

  “中国教育要赢得好的未来,必须遵循孩子的生长和教育的规律。”在2月28日举行的“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周治平说,“必须通过创新与变革,达到教育的回归,回归于自然,回归于生活、回归于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快乐,才能使孩子主动地学习。”

  论坛由中国教育研究网主办。这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之际,由民间教育力量发起的旨在探讨中国教育如何创新和变革的一次高峰论坛。

  周治平是中国教育研究网的首席专家,有过多年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在发言中,他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比较了中美教育的不同。

  “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不一样,从小的时候比较偏重自由,让你的思想能够放飞,能够发散你的思维。因此在美国发明了电脑、互联网,出现了脸谱、谷歌,等等。”周治平说,而中国教育恰恰缺乏这些教育理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我们的基础教育,但是我们却输在了最后的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最可贵的好奇心、探索心被我们扼杀了。”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教育“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很多创造者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但是它也最容易被扼杀磨灭,所以对孩子的好奇心要鼓励保护,绝不能错杀它。当孩子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耐心地给予回答,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郭永福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或者杰出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比如好奇心、想象力、创新力、独立思考能力、自觉能力,这些需要从小培养。”

  郭永福还强调,创新人才“首先抓人格培养”,“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哈佛这些名牌大学高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知识技能方面没有什么差别,重大的不同在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名校必然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人文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

  “要想搞好中国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而不是一定要培养多少博士研究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这儿,而要寄托在广大的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比尔.盖茨、乔布斯为什么成为了杰出人物,值得思考。乔布斯曾经打过工,后来在车库里创造了苹果计算机。“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得到启示,而不是说书读得越多越好。我们既要读书,又要实践。没有深入广泛的实践,是很难作出大成就的。一定要有实践,特别是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参加社会实践。”

  中国教育研究网为学生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是有梦想有行动的,我们重实践,让孩子真正在这个平台上去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中国教育研究网创始人付永说,“我们知道孩子学知识什么时候更有效,一定是他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时最有效。什么样的互动是真正的互动?孩子与知识的互动才是真正的互动,不是老师逼着他学。”

  “教育体制的改变尤其是根本性改变需要时间,那是个大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没有具体的时间期限。但我们不能只抱怨,更不能只坐等改变。”付永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中国民办教育的兴起,国外先进教育的涌入,对外教育交流的加强等,这些也都是在体制内做起来的。体制内困难我们可以尝试体制外,一时改变不了全局,我们可以改变部分。改变不了一个人整个的心灵,我们改变一部分也不错。总之,我们从意识到行为都要动起来。”

  周治平也强调:“中国的教育不在于钱,而在于意识,在于行动。”“教育是中国崛起的希望,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独自应对将来的生存与竞争是我们的最大的梦想和责任。但是有些时候不一定我们有责任就一定能做好,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不仅有知更要有行,而且必须是正确的持久的行动。创新教育、变革教育不仅仅在形式,更应该从灵魂深入,从点滴做起,使家长、学校、教师、孩子和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本次论坛上中国教育研究网举行了全球上线仪式,不仅通过线上进行“教育无痕”理念的传播,同时也开始着手进行线下公益活动“黑板擦行动”的开展。作为学校教育的升华和有效补充,“黑板擦行动”注重通过实践与感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以丰富的实践行动,锻炼青少年未来成长必备的沟通力、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意识,搭建连接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桥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创新和变革:中国教育的未来
女教师生存状况调查
自主才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