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2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人物:榜样的力量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 夏书芳

  当我们聚焦区域课改的时候,有一些人就无法被忽略。他们是区域课改的真正推手,是区域均衡发展的设计者和引领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行政官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教育均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课改。他们,就是区域教育变革的推手;他们,代表着教育变革的力量。

  获奖者:张卓玉

  (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人物档案】

  张卓玉,1957年出生,山西交口县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9年7月出版《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书。

  身为分管基础教育教学的副厅长,他特立独行,每到一地必定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学生对话交流。这种行走方式为他积淀了丰厚的思想土壤,这种教育情怀构成了他生活中最值得细细品读的部分。“我首先是一个教育人,然后才是一位行政官员。”这是他的态度和立场。正如他在书的后记中所说,“多年来,我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现实的体制内的世界和理想的学术性的世界。”也许正是这种两栖式的生活让他有了与众不同的思考。

  

  【颁奖词】

  他首先是一位教育人,然后才是一位行政官员。他行走在教育的最前沿,思考着教育“革命”。他温和的外表背后,是“革命”的主张和睿智的行动。他是山西课改的一面旗帜,他就是张卓玉!

  获奖者:赵浩军

  (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局长)

  【人物档案】

  赵浩军,1959年出生,河北广平人。现任河北省邯郸市教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在赵浩军主政邯郸教育的9年里,该市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了一校一特色,消除了千校一面的文化贫瘠现象;邯郸市义务教育基本消除了择校现象,成为全国无择校城市。在此基础上,2011年,邯郸市“1号文件”出台,正式启动“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新课堂”。

  

  【颁奖词】

  对教育,他怀有深沉的爱;对课改,他怀有独特的认识;对课堂,他注入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活力。他的身上流露着诗人的气质、大将的风度、专家的魅力,他是邯郸教育的领军者,带领着他的团队,创造着邯郸教育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他是邯郸教育发展的设计者——赵浩军。

  获奖者:林 镛

  (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局长)

  【人物档案】

  林镛,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早年当过知青,曾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等职务,2006年5月至今担任福建省大田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

  林镛认为,课改是鉴别真教育与伪教育的试金石;课改是辨别校长是否懂教育、肯抓教育的分水岭;课改是真正实现均衡教育的唯一途径。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只要我们具有为民族的发展负责的精神,只要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就没有理由在压力和阻力面前退缩,更何况现在已经有那么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课改之中,也得到了更多领导的支持,作为课改理念的推进者,我没有理由不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勇往直前。”林镛如是说。

  

  【颁奖词】

  在重重的压力面前,他没有选择退缩,在众人的质疑面前,他依然把改革进行到底,他就是福建省大田县教育局局长林镛。这位在外人看来斯斯文文、颇具书生气质的局长,以不回头的倔劲,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县域课堂改革,成就了大田教育的全国瞩目。

  获奖者:姚 勇

  (四川省蓬安县教育局局长)

  【人物档案】

  姚勇,四川省蓬安县人。写过诗歌,当过教师,做过秘书,先后担任蓬安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镇区党委书记、县广播电视局长、县民政局长、县交通局长,2008年4月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铁腕治行风,激情搞课改,在变革的道路上守望幸福的教育生活。

  

  【颁奖词】

  从政20余载,多岗任职,他用行动打破“隔行如隔山”的断言;“做最好的自己,办更好的教育”,4年多来,他将深陷泥潭10余年的县域教育拖拽出来并使其昂扬向前;3年来,他引领全县80余所学校的数千教师和上万学生认识课改、了解课改、践行课改、收获希望……他倡导推行的高效课堂正逐渐成为该县教育的一张名片。他就是四川省蓬安县教育的领军人——姚勇。

  获奖者:张晓明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

【人物档案】

  张晓明,1963年出生,现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就职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历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职教部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和黑龙江省委派驻延寿县农村重点工作指导督查组组长。

  做学术型专业化的研培一体的管理者,是他多年来一贯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他参与教育部政策研制,融入国家级专家团队,被教育部及国家专业机构聘为专家、委员20余次。担任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会副理事长;担任教育部师范司“国培计划”优秀资源评审专家,任物理学科组组长;担任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届中学优秀课例评审专家,任理科组组长;在省内,被聘为省优秀科研成果终评“研究报告组”组长与龙江论坛成果评选“教育组”组长。

  

  【颁奖词】

  一个人三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还能与时俱进、乐此不疲,这并非易事,但他却做到了。他,带领着研培一体的省级专业团队,黑土特色的积淀与历练,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研培一体管理机制。他就是张晓明。

  获奖者:田保华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人物档案】

  田保华,1959年出生,1980年12月参加工作。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师报》专栏作者,著有《教育即道德》一书。

  2010年,田保华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道德课堂”的全新理念。他提出,要让课堂充满道德的光辉,就是让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让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能符合道德的要求,让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颁奖词】

  他,是“道德课堂”的创立者,更是区域课改的引领者。他志在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变成理想的教育,为此,他热爱,他倾情,他投入,他执著,他痴迷,带出了一支具有专业信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建构了一种“合乎道,至于德”的课堂生态,创建了一个区域课改的“郑州样本”。他,就是课改达人——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

  获奖者:蔡国兴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教育局局长)  

  【人物档案】

  蔡国兴,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君山区人民政府主任督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他出身教育世家,毕业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工作10年,历练行政工作10余载,终因难舍的教育情结,于2006年11月回归教育并担任教育局长。在他的人生词典里,扉页上书写着:课改是一份信念,坚持得越久远,影响的人就越多;课改是一份事业,追求得越执著,参与的人就越多;课改更是一份功德,传播得越广阔,惠及的人就越多。在他的发展战略里,强力推进课改,整体推进区域课改,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他带领他的团队探索总结出了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开放式课改文化,实现了学习内容、方式、时间、场所和管理的全面开放,打开了湖南基础教育改革的第二扇窗口,获得了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的肯定。

  

  【颁奖词】

  他是课改的“服务者”,总是习惯于行走在课堂中;他是学习的表率,总是喜欢“理论联系实际”;他是干部的榜样,总是在一线“密切联系群众”。他将教育当成一份功德,在做功德的路上,实现幸福的回归。他就是君山教育的主政者——蔡国兴。

  获奖者:李南沉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

  【人物档案】

  李南沉,1963年出生,博士学位,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中国教师报》专栏作者。2004年任殷都区区长,2009年任殷都区区委书记。他有着强烈的教育情怀,对教育工作不仅重视,而且引领;不仅引领,而且参与,被誉为“教育书记”。

  在他的引领下,“主体多元教育”在殷都区得以确立,开启了主体多元教育改革,课改成为当地最大的政治。

  

  【颁奖词】

  他,被誉为当代中国第一课改书记。他将课改置于“最大的民生、最大的政治”的高度,唱响了殷都教育谋变的三部曲——投入、引智、筑魂。他以战略家的眼光、改革家的胆识、实干家的精神,掀起了区域课改的万丈狂澜,演绎出一份精彩的新课改“殷都试卷”,把殷都教育带进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获奖者:苏永兴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局长)

  【人物档案】

  苏永兴,1963年出生,陕西省岐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1980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岐山县3所中学任教。1988年2月转入行政工作,先后在岐山县委、宝鸡市民政局、市政府办公室任科员、科长,宝鸡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10年4月,任宝鸡市教育局局长。

  履新教育局长之初,他提出把课改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制定了理论支撑、专家引领、行政推动、研培驱动、以校为主、先易后难的工作措施和行动方案,仅两年多时间,全市实验学校从最初的5所发展到目前的300多所,涵盖基础教育各个学段,整体呈现出星火燎原、区域推进之势。

  

  【颁奖词】

  22年,他从教师的岗位上退出来,重回教育行业的时候,却到了局长的岗位上。2年见证一段传奇,他让高效课堂在关中大地上扎根。

  他认为,“选对的事情去做,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于是,他认准了正确的事,愿意“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做赌注”;他用“铁腕”式的行政推动,让课改之火在宝鸡这块沃土上燃成燎原之势。他就是西部课改的先行者——苏永兴。

  获奖者:刘光胜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

  【人物档案】

  刘光胜,1966年出生,湖北襄阳人。1988年7月毕业于宜昌师专教育管理专业,曾任襄阳市第二十四中团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委员、副校长,襄阳市第十七中党支部副书记、校长,襄樊市第二十四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等职,2010年2月就任樊城区委教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光胜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就是成长成才教育”的新理念,在他的倡议下,樊城教育系统联合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时期优秀教师标准”的征集活动,以此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传统的育人理念。他在引领樊城区全力实施带有颠覆性质的“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将樊城引向真正的“学城”。

  

  【颁奖词】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面对应试教育的种种积弊,他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者无畏的责任担当,毅然带领他的团队开启了樊城教育二次革命的新征程。他坚守教育的理想,以智慧和审慎直面非议的考验,将“成长成才教育”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落实在学校,让课堂成为彰显人性、拔节生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他说,课改是件“良心活”,他会做课改的“行者”,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就是刘光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推动人物:榜样的力量
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