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的悲情
□ 林高明

  阅读,也许有一种刻意回避与现实人生短兵相接的意味。书是一个世界,而生活似乎是另一个世界。宿命般地选择了在书中漂泊,也就注定要放弃世俗生活的形态,甚至成了与世俗生活格格不入的“另类”与“异端”。精神的吞吐是何等的沧桑而苍凉,没有悲情在胸,也就无法真正穿透并触摸文字深处的灵魂与脉搏。我苦苦追求的是找到一条打通两者的道路。

  阅读的孤独,是近乎“一个人”的坚持与悲情。阅读的悲情在于一种寂寞。也许每个阅读者都希冀在黑夜中有个同行者……然而,合上书扉起身走向满是尘埃的生活,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身往何方,不知与谁同行。是书隔断了我与生活的血脉,或者是书向我昭示生活的另一条路径。

  每每读到一些好书,它们常常有一些观点与做法让人拍案叫绝,热血沸腾,我甚至恨不得跑去和我认识与不认识的教师朋友们交流,然而,偶尔这么一试,他们的表现大都是让我感到莫名其妙,不是无动于衷礼貌性地附和着,就是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书上的事还能相信啊!更有甚者,不少人充耳不闻,最后还幽幽地说了一句,三十多岁的人还这么理想主义!生活慢慢地蜕变了,生活对于人的改变如隙风侵肌一般,总是不知不觉,然而却是不折不扣。曾经的热血青年与理想主义者一个个地退守与放弃。我并不奢望所有的人都一门心思钻研、关注、凝视教育教学的问题。可是,如果没有人在乎这些,那是一种可怕的精神虚无。如果教育者对此都表现出这样的冷漠,那么生命就会在盲目与莽撞中,不断地走向虚无,走向荒芜,走向一种心寒。

  阅读的悲情在于,我们仅仅是在阅读的一瞬间开始驰骋万里,在阅读的纸面上构思理想的生活。我们只能在属于符号系统的空间中叱咤风云。自我无法作展翅翱翔、海阔天空般的伸展与扩充。在文字中,我们看似在役使与调遣着符号,然而,细细回想,我们也在不知不觉间被符号所囚,我们在现实的夹击中,在文字中委屈求活,带着幻想面对自我。有时近似于一种自欺欺人的虚幻。现实生活对于理想的嘲讽,对内心的压抑,对于生命的压迫,对人生的一种阻扼——这些激愤之心,恼怒之火弥漫并充溢着我们的周身,且流布于我们阅读的字里行间。在阅读中,我的挣扎,我的激愤,我的感动,我的突围,我的……常常自问:看起来,你每天忙忙碌碌,每天东奔西突,每天都在读书,思考,研究,写作,可是你究竟得到了什么?从精神上获得怎样的慰藉?从物质上获得怎样的丰富?从声名中获得怎样的提升?不得而知。是不是不知不觉间,你也会烟消云散,作昙花一现的寂灭?生活的前路,是光明灿烂,还是迷蒙灰暗?

  阅读何为?仅仅是为了给譬如朝露的人生带点简易的排遣而已?仅仅是为了给郁郁不得志的现世生活带点麻醉的慰藉而已?仅仅是为了修饰自己的品行与心灵而已?仅仅是为了让人惊叹你的博闻强记、学识渊深?仅仅是为了改造你身处的黑暗时日与悲惨世界?

  多少年来,我都依赖于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来思考,依傍着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片言只语。但是,你是不是因此而失却了直面现实、破解问题的原生能力呢?定一定神,静一静气,能否抛开一些规则、恐惧、企图、妄想,在思想的领域中放手一搏、孤注一掷呢?仿佛没有书的驱动,我就无法自己思考,无法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人生中感悟道理。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的依附者。我能否开创一种局面,转身化为书的创造者?不得而知!

  阅读的悲情在于,我们怀抱着深切的信念与理想注定在现实生活中被粉碎,被愚弄——生命变得如此不堪一击,所有的坚不可摧都是一种假象。我们的行走,常常处于一种无序、无意、无根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而走,不知道走向何方,也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走……

  我明知道,世无苏霍姆林斯基,世无陶行知,世无……可我却依然钟情于他们,依然对他们充满礼赞与神往。每次阅读他们,每次都带着一种景仰,一种虔敬,一种膜拜。每次回到现实,都是一种感叹,一种悲哀,一种失落。

  朋霍费尔在狱中写下一段这样的祈祷文:“在我心里,只有黑暗,与你同在,就有光明。我孤孤单单,但你不会离我而去。我内心软弱,但你不会离我而去。我坐卧不安,但与你同在,就有安宁。我心中悲苦,但与你同在,就有了耐心。”阅读与你同在。那么,怎样的阅读才能成为我们心灵的依靠呢?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接通地气成就美丽教育
从容因为不曾迷失
我的“参考书”
守橱的兵士
以阅读涵养学校气质
问卷引发的教育思考(八)
阅读的悲情
教师书斋
师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