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事”关学校

  组组通,通何处

  2011年年底,得知我校成为首批省教科院研究项目——组组通的实验校之一,我倍感兴奋,待设备刚配备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尝试。

  我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但使用组组通模式还是头一次。当我第一次使用时,学生面对电脑兴奋不已,稍加安顿后,学生进入了状态。本想预设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新奇,会让他们收获颇多,没想到课堂进行到一半后,学生的新奇感已经过去,部分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他们觉得和以前的大屏幕并无两样,只是把大屏幕变成了小屏幕而已。学生的表现让我倍感失落,这又哪里是组组通想要的课堂。组组通究竟通什么?如何通?

  组组通,通资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边使用边摸索,我逐渐感悟到:组组通应该通资源。于是我的课堂不再是一味放幻灯片,而是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记得我在上“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耳和听觉”这课时,设计了自主学习提纲:问题1.请说出耳的结构及功能;问题2.请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问题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听觉。抛出问题后,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有查资料的,有翻阅课本的,有做笔记的……展示时学生使用搜集到的视频帮助其他同学理解,连平时的学困生都显得很轻松。还有的学生,搜到了耳屎的形成原因和耳聋的原因,进行展示交流,同学们分享得津津有味。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找到不同的资源,来解决共同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再受约束,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网络的世界中获得知识,与以往的课相比,真正做到了减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组组通,通交流

  我带5个班,学生较多,不能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让我很苦恼,而且学生常常会出现偏科现象,我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帮他们补习。有了组组通后,在课堂上我可以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随时帮助他们。比如之前的演示实验,我们总是播放别人的实验视频,使用组组通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传到网上,组与组交流,班与班共享。这种做法,让同学们干劲倍增,他们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才华的展示人。在此期间,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而且他们的声音、影像会被老师当作素材来使用,这让他们在学校里有“明星”的感觉,背后流着汗却常常笑出声来。378班的李斌组被第一次搬上“屏幕”时,他们小组的同学都激动地哭了。

  组组通,把大家的心通在了一起,把默默无闻的劳作变成了津津有味的展示。

  (作者系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六中 王秀芝)

  课改四问

  课改之路,殊途同归。下面4个问题是我校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相信在其他课改学校也客观存在,抛砖引玉,与课改人共同思考。

  课改离不开校长的行政推动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事实也证明多数学校的课改都是靠校长的行政力量在推动。如果,这个“好”校长调离了,而他的继任者又不是特别认同原有模式的话,这个学校的课改将会很快陷入消极被动的局面,直至无以为继,最后难逃不了了之的命运。如何将课改作为一项制度延续下来,使之不因领导的变更而改变,这是我们课改校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课改成果不能超越应试教育怎么办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改革后,如果教学成绩不能有所突破,不管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教师和家长看不到课改对教学成绩提高的作用,课改还能不能继续下去?会不会被扣上伪课改、玩噱头的帽子?我们真心希望所有的人对课改能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来看待课改的出发点和终极追求,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检验课改的成果。

  课改加重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怎么办

  在我们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展示和探究往往比较耗时,经常出现完不成当堂教学任务的情况。为了赶进度,不得已就需要加班加点补课,由此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在感情上对课改产生了抵触情绪。学校内部如何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同时要研究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争取实现减负和增效的“双赢”,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教师缺乏课改的主动性怎么办

  对于课改中处于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而言,在经历了课改初期的新鲜好奇后,面对日复一日的重新设计教案、学案,不断学习课改理论,马不停蹄到外校观摩学习等一系列的任务,他们身心俱疲。如何调动课改的积极性,将课改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课改要求,这也是课改校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作者系山西省晋城市第十中学 赵晋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事”关学校
“事”关教师
新课堂叙事
“事”关学生
这样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