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 史文魁

  在山西的采访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的表现,才能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我以前的学习生活很乏味,老师讲课就像领导讲话一样,学习提不起兴趣,每天都在与周公对抗。学校使用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后,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安排自主学习的内容与时间,感觉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而且特别想展示,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再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传统课堂了。”晋城市泽州一中高一学生杨辰轩兴奋地说。

  该校从课改伊始就把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一到高三全面铺开。并且学校实行学簇化管理,学簇不仅有组织学习的功能,学习研究的功能,而且还具备学生自主管理的行政功能。

  运城市垣曲中学高二学生马梦云说:“以前老师总觉着把最好的、最精华的东西教给了我们,但实际上我们有时候都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现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班级展示,环环相扣。在这样的课堂中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想上厕所的时候都不愿意离开。”这样的回答令人深思,如果课堂只是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并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热土,那还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你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在山西课改学校采访时,教师们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事例讲述着课改前后的变化。朔州市朔城区一中高二年级地理教师符小平说:“我很享受我的课堂,就像一个农民看管自己的庄稼一样。我相信学生不愿意回到传统课堂,我自己更不愿意回到那种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不停灌输的课堂。”晋城市泽州一中高二化学老师李玏1996年来校,他这样评价课改:“以前我上课只是一味地讲授,学生基本不提问题,学生掌握的情况我不清楚,一些很简单的题目学生也总是错,我真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现在学生说得多了,我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知道他错在什么地方了。感觉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教育规律。”

  “作为新教学模式的先行先试校,课改是发自我们内心的。”晋城市泽州一中校长李海勇说,“课改初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好几次我们都差点儿退缩,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之后,大多数的孩子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正是这些孩子的表现鼓舞着我们在课改路上继续前行。”

  在郑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在山西调研期间去过一个乡镇课改校,在听课间隙,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跟他畅谈,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很好,眼神里透出一种自信的光芒。而在另一所乡镇学校,同样是来自农村,面对他的问题,孩子们却只能用羞涩的声音回答是或者不是。“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坚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张卓玉说。

  杜威曾经在《学校与社会》中这样描述理想的教育:“我们所要求的是使儿童带着整个的身体和整个的心智来到学校,又带着更圆满发展的心智和甚至更健康的身体离开学校。”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我们眼中的山西课改
制度服务课改
课改人的“晋”味
热闹背后看智慧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