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成长读书汇·《爱和自由》

  开栏语

  这个新栏目的核心词之所以定位为“心成长”,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心时代”,其标志是心理和精神的需要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心时代”的教育必须首先关注师生的心灵和精神。二是新教师的核心标准是“从儿童出发”。“从儿童出发”的背后是深刻认识生命成长的方式,这是教师幸福成长的基础。

  该栏目主要通过悦读推荐、专家点评、原著精选的呈现方式,使读者朋友觉悟生命智慧、分享思维方式,提升精神海拔,敬请关注。

  《爱和自由》

  孙瑞雪 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悦读推荐

  强迫孩子画画,不断教孩子画画,可能导致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可能真会画画。不仅仅是天然的兴趣被泯灭了,而且孩子这方面的心智被教的模式桎梏了。

  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

  这些震撼人心、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出自《爱和自由》一书。该书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或炒作,而是因为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因为它能帮助成人真正了解孩子。

■专家点评  □ 本刊专家组核心成员、“心教育”创始人 李艳丽

  教育是爱和自由的事业

  《爱和自由》是一本充满了能量的书。每次读来,我都会很震撼。她让我明白,自己曾经的缺失和内心真正的诉求,并且因为这种觉醒而重获人生真正的自由。

  好书的能量来自于作者的觉知。

  能量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声誉无关,而和这个人内心是否清明、觉知有关。孙瑞雪女士是一位内在非常清明有觉知的人。

  她的“觉知”,首先表现在对西方教育学、心理学的精深研究与发展上。孙老师对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鲁道夫·史代纳的人智学理论以及精神分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并且发展出了适合中国儿童特点的敏感期理论。其次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解读与传承上。孙老师对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有着很深的了悟,所以她对教育在不同阶段的作为明晰透彻,充满了慈悲温暖的力量。再其次表现在对人性的精准认识与实践上。由于对东西方文化、心理的洞悉,孙老师对人性的把握非常精准,常常能越过表象直达本质,使深层问题意识化,让见到她或读到她的文字的人获得修复与疗愈。

  这就是能量。

  研读《爱和自由》,我们可以明白,真正的爱没有条件。人只有在真爱的条件下,才能拥有强大的自我,获得自我生命的高价值感,到达生命的至尊状态;而自由就是能够做自己身体、感觉、情绪、心理、认知、精神的主人,这六个部分在自我的统领下,和谐运转,高度统一,这样的人行为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内心能够“专气致柔”。最终如弘一法师所言的“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获得生命真正的圆满。

  书中还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规则意识对人类文明的促进。

  规则的第一个作用是让人建立内在秩序感,第二个作用是厘清界限,第三个作用是帮助人更好地社会化,促进社会的平等与文明。

  生命的纪律是秩序,智力的纪律是专注,行为的纪律是顺从。规则形成内在秩序感,内在秩序感是学习专注、行为顺从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人富有秩序感,专注于当下的时刻,自然会获得极大的创造力和自由感,会接纳并顺从生命和生活中的一切,这是生命真正成熟的表现。

  规则意识比规则本身更重要。

  规则意识就是内在秩序感。一个有规则意识的人,自然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自然会在红灯亮时停下脚步,自然会把垃圾放进果皮箱;他不经过别人的允许不会动别人的东西,包括打探别人的隐私;他不会随意打扰别人的工作,包括打扰别人的内心;他会很温和坚定地对别人说“不”而不内疚;他会因为自己的错误真诚道歉而不自责。

  当这样的内在秩序感形成之后,一切的言行都会成为内心的需求与选择,自然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程。

  规则可以厘定界限。人性的界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一种是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学校中教育的界限既有内在人性的界限(精神疆界),也有外在物质层面的界限(身体、物品、言语、行为边界)。界限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间,也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界限感的形成是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递进的:儿童要先由物品、身体的区分界定认知,进而形成心理、精神界定认知。

  教育中规则的最终任务是,通过规则意识的建立,帮助师生完成由外在物质界限形成内在精神疆界。

  在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中,首先是成人对儿童的认同,其次是规则意识的引入。认同带给孩子的是值得被爱、被尊重的感觉,也就是自我的高价值感;规则隔开了成人对孩子的控制,隔开了对孩子情绪、感觉、心理、精神的暴力入侵,可以帮助孩子厘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让孩子保持内心的清明,从而很好地完成其社会化过程。

  有感于此,推荐此书,愿天下教育人共读之。

■原著精选

  什么叫帮助孩子成长

  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孩子获得爱和尊重时,就会将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创造和形成自我。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则。这个阶段的独特生命现象是,完全处在生命中,以自我为中心。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创造上,他没有办法从自我中出来。这是人生顶顶重要的6年,或者说12年。错过了这个12年,再想建构自己,实在是太艰难了。

  现实情况是,当儿童形成自我的时候,父母不让他形成自己,而是告诉他,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好。你不能成为你,你要按妈妈爸爸的心愿做事情,帮妈妈爸爸形成“妈妈爸爸”。然后,孩子长到18岁时,他没法从自我中走出来,他依旧处在自我中心中,父母就怒不可遏。

  一个根本未走出自我创造的人,就永远会抱怨和仇视,抱怨是孩子的状态,仇视是无法自我创造的焦虑的外在显示。“我之所以干不好是领导的责任”……永远都在抱怨别人。6岁以前的孩子会抱怨别人。一个人没有从自我中心中出来,他不可能有实现自我的愿望。

  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把所有的做法都冠之以一个名称——“我是爱我的孩子的”,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这个孩子身上没有爱。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这不是爱;“这个东西你怎么又弄坏了?”这不是爱。如果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你拉着他的双手对他说:“妈妈爱你,但是这个事情不可以这样。”如果你的压力过大,自己开始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了,你对孩子说:“妈妈现在情绪不好,妈妈需要独处,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但妈妈的情绪跟你没关系,不是你的错。是因为妈妈工作的压力。”这是爱!

  爱从来都是点点滴滴表现在生活中,它不可能抽象地隐藏在我们的大脑中。你对孩子说:“你怎么穿这件衣服啊?”孩子说我喜欢。你说:“这件衣服不好看,不许穿,简直是小流氓的穿着。”这不是爱,是更爱你自己。你不能用你的孩子服务于你的目的,也不能利用孩子做自己的事。

  什么叫帮助孩子成长

  你怎么跟孩子说话,怎样帮助他,奠定了他未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

  这就叫帮助孩子成长。我们不应永远不断地在审问孩子:你怎么不按社会标准做事?你怎么没按我的期望做事?你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会有错误?我们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了是正常的,所有的人在做这个事情的开始,做错的几率大于成功。

  爱是我们生存、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就像一部汽车要跑起来,爱就是汽油。你怎么让孩子成长呢?你首先要爱孩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心成长读书汇·《爱和自由》
建设“新教师”成长的“智造场”
宁静的课堂革命
胖阿公 胖阿婆
山与山的呼唤(一)
用书香滋养灵魂
行书:《戏为六绝句》赏析
语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