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师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9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铸造师魂
奠基未来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两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综述
□ 本报记者 康 丽

  总有一些时刻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些事件凝聚在历史的长河中。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万众瞩目中颁布。

  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也开启了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

  革新最难是开局。两年来,党和国家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锐意进取,大胆探索,采取有效措施,教师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结构不断完善,地位和待遇逐步提高。中国教师,正以全新的面貌,行走于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发展道路上,成为最有力的推动者和前行者。

  关怀,让教师的春天不再遥远

  教师强,则教育强。

  教师队伍建设,从来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心头的牵挂。

  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

  他特别提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短短的8个字,表达了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关注。而此后的两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大学、中学、幼儿园。

  这是领导同志对教育溢于言表的热切关注,是对广大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支持。

  与此同时,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把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挂在心间。两年间,温家宝总理来到农村基层学校调研,与农村教师共度教师节,还多次在免费师范生来信上做出过重要批示。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十分重视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多次深入学校调研,与教师座谈,听取意见与建议。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这正是教师队伍建设对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意义的体现,也是教育规划纲要专门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专章,作为六大保障措施的首要保障的原因所在。

  “这两年,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作为一名教师,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感觉真正迎来了教师发展的春天!”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兴奋地说。

  春天的确到来了。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坚持“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原则,创立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项目,当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央财政“十二五”期间投入26个亿予以专项支持。

  2012年,筹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将该计划纳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通过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推进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

  一个个政策,一项项举措,一笔笔资金,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奏响了启航的号角。

  标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基

  “你的手里培养的是国家的未来,你的手里培养的是民族的希望。”

  人们这样吟诵、歌唱教师。

  可是,什么是好教师?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

  2011年,一份标准给出答案。

  12月12日,教育部就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这3个标准是国家对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无疑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迈出了极具关键性的一步。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不同教师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差别较大,使得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基本素质方面也是千差万别,部分机构的教师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西北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嘉毅深有感触。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更需要严格的标准。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教师专业标准甫一公布,就成为媒体焦点、社会热点的原因。

  “从今天起,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科学、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让我们心里有底儿了。”一位中学教师说。

  毫无疑问,三大教师专业标准正式公布后,将成为教师培养、准入、评价的重要依据,但疑问来了,此后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如何与其接轨?

  在此之前,教育部已于2011年10月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结构、内容、资源、教学模式、教育实践、养成教育、队伍建设、质量评估和条件保障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政策措施。

  让人更为欣喜的是,《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也正在积极酝酿中。

  一个完整、系统的中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正在建立,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它将为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史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而标准的力量就在于让教师专业发展更有保障,道路更为宽广。

  培训,为提高教师质量加油

  “一次培训,受益终身。”

  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员唐轶群这样说,宁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学员马平德这样说,陕西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学员王金林这样说……

  这3位普通教师参加的培训有同一个名字——“国培计划”。

  2010年7月,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国培计划”全面启动实施,中央财政首次投入专项资金5.5亿元。

  这么大的手笔,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接下来,是一连串惊人的数字。

  2010年,“国培计划”培训教师115万名,其中,农村教师占95.6%,培训成效显著。

  2011年,“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同时启动实施。

  两年来,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专项经费13亿元,共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2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207万人,占96.3%。

  而最新的消息是,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14亿元,计划培训130多万名教师。

  14亿,比前两年“国培计划”的投入总和还要多1个亿!

  为什么国家会对一个培训投入这么巨大的资金,答案在一个普通教师朴实的回答里。

  “以前,觉得乡下教师没有前途可言,内心也没有什么追求。但参培后,工作16年的我,有了职业信仰,感觉自己脚下的路更远了,更宽了。”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祝红梅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村教师的心声,更代表了千千万万普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心声。“国培计划”就像是一场春风,温暖了千千万万农村教师的心房。

  曾有人用“四个一”来形容“国培计划”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种子教师”;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锻炼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开发、生成了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更重要的是,“国培计划”探索和创新了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引领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启动本省培训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大规模组织培训,推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2011年,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接受培训,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

  ——今后5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

  ——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不断强调。

  构建多层级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农村教师培训全覆盖。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健全教师培训支持系统建设,加强培训能力建设。

  为梦想蓄积力量,为成长不断加油,培训,让中国教师重新出发。

  机制,为农村教师输送新血液

  中国有1400万专任教师,80%在农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如何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特岗计划”的出现,正当其时。

  这项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政策,2006年正式启动,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任教。

  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特岗计划”注入强心剂,无论是规模,还是投入、实施范围,相较前几年,都有了大幅提升。

  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34.7亿元,共招聘49870名特岗教师,赴中西部21个省(区)、751个县、16536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率连续3年达87%以上。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数从原来的5万名增加至6万名,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再次提高,西部地区每人年均2.7万元,中部地区每人年均2.4万元。

  2011年,启动实施特岗教师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计划,所有符合条件、服务期满留任的特岗教师均可报名。

  中央示范,地方跟进。2011年,共有11个省(区)实施地方“特岗计划”,招聘教师13432人。

  “三年特岗,我的根深深扎在这里。”23.5万中央特岗教师发出青春的呐喊。

  与此同时,更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实施范围由中西部21个省份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8年来累计招收6945人。

  两年间,农村教师补充的新机制不断完善,一支“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教师队伍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支撑起农村教育的天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制度,让教师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10年,温家宝总理的一番话,感动神州。

  怎样才能让教师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而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正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0年,教育部郑重对外宣布,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已基本兑现基础性绩效工资。

  不仅如此,教育部还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在绩效考核内容、程序、方法上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和教师职业特点。

  “以前谈起工作,更多的是责任与奉献,现在则多了一份辛勤付出后的甜蜜,大家都争着干。”

  “实施绩效工资后,我们的工资涨了将近一倍,幸福指数大幅上升。”

  从基础性绩效工资到奖励性绩效工资,充分体现了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强决心,体现了政府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他们喜在眉梢,甜在心头。

  国家还设立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施津贴补贴制度,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在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教师津贴补贴制度。福建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联动机制,设立农村教师奖励基金,表彰奖励长期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江西在鹰潭市余江县、上饶市玉山县开展“完善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试点。

  钱袋子鼓起来之后,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010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安排试点项目专项资金5亿元。2011年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新建”和“改建”两种模式来统筹规划周转房的建设。

  湖北省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县(市)给予奖励。

  海南省把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

  贵州、江西、广西、新疆等地都开始行动起来,启动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

  喜报接连传来。

  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2012年,教育部将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评上“正教授”,可以有通往“卓越教师”、“教育家”的途径。

  收入增加了、待遇改善了,住房在建了,职业的发展顺畅了,前方的道路更加光明了。

  这才是对“幸福”和“尊严”的完美诠释!

  教师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他们应该也必须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师德,为中国教师铸魂

  师者,德为先。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了教师结构,拓展了教师的来源渠道;一系列新颖扎实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保证了教师队伍数量,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显著提高。而一大批优秀教师、楷模教师的涌现,让人看到了中国教师的伟大师魂。

  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的战略措施。

  2010年,教育部启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各界的热烈响应。

  从“站上讲台,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的于漪,到“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的刘佳芬;从培养了无数歌唱家的“中国夜莺”周小燕,到“情境教育”的开创者李吉林;从重病之中依然坚持授课的石秋杰,到把毕生心血都贡献给科学事业的侯伯宇,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让无数人为之震撼。

  “你们是1700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彰显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动情地说。

  时代呼唤道德的力量,时代呼唤楷模的出现。

  “最牛校长”来了,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岗敬业,心系学生。

  “最美女教师”来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死关头,舍己救人。

  “最勇敢教师”来了,湖北省宜都市第二中学女教师周玉兰,告诉我们什么是临危不惧,学生至上。

  “见义勇为教师”来了,安徽省灵璧县黄湾中学教师陆荣飞,告诉我们什么是浩然正气,舍己救人。

  在一个个普通而又伟大的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师德丰富的精神内涵,看到了中国教师的伟大师魂。

  在一个个普通而又伟大的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期教师群体的崭新风貌,看到了中国教育前进的主要力量。

  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不断积累发酵,释放出更为巨大的道德力量,让人看到光明和希望。

  为什么中国教育的星空如此璀璨,为什么师德楷模如此密集地涌现,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的丰硕成果,是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良好效果,更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最令人骄傲的成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身处中国教育变革的时代,教师正成为教育与社会变革最重要的主动力量。中国教师承担着重大使命,作出了卓越贡献,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胡锦涛总书记发出铿锵之言。

  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当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4%,当越来越多的标准化学校拔地而起,当教育硬件越来越趋于均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师,谁抓住了教师这个关键,谁就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当各国政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待遇,维护教师权利,加强教师培训时,中国政府不仅发出了“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的最强音,还召开了全国教师工作大会,印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

  这些举措,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殷切关心和深切期待,必将有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对1700万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教师发展的最好的时代。

  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未来。教育始于教师,复兴始于教师。恰逢盛世,为了中国教育的复兴,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教师将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以爱铸造师魂,用责任奠基未来,书写出最灿烂壮美的华章。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师节特刊
铸造师魂
奠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