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谁的眼睛看世界
李南沉

  前些日子,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以赞赏的口气说,某个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学校的墙壁上、橱窗里、走廊上,到处都是名人名言、励志故事、历史典故。

  这样的文化氛围,不禁让我想到了关押犯人的监狱,那里到处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迷途知返、重新做人”之类的标语口号,这也是一种文化——教导人的监狱文化,和那所学校所列举的情况何其相似。这样的文化都有一个共性:它们都是由管理者制造的,用来施加给被管理者,以达到统一性的管理效果。

  对于这样的校园文化,我是持反对意见的。

  怎样对待校园文化建设?这主要看校长、教师是怎样看待学生的,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还是校园的主人、管理者?在我看来,答案应该是后者,这才符合“主体多元”教育思想,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关于校园文化的问题,我和教育系统的同志们探讨了很多次,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校园文化是学生共同参与的行动,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学校要做的是把校园交给孩子,由学生来主导,组织一切活动,创造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文化氛围,然后大家共同感受文化的熏染。

  这样的认识对于改变我们的校园文化现状是十分重要的。

  我所在的辖区实验小学校长曾与我探讨他们学校的“我发现”文化主题。他们以学生每天自制的“我发现”卡片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我感觉很好。这所学校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抓住了“发现”这个关键点,想法不错。

  前几天,我抽时间专门来到这所学校,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思考:学校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植物学知识,在校园里种植了很多名贵的树木以及棉花、红薯等农作物,并且制作了介绍的标牌。不用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树木上的标牌挂得高了,一看就是成人挂上去的,成人看起来很舒服,但儿童看起来就会有点吃力。由此可见,想和做还是有差距的,仍然是我们这些大人在掌握着学校的一切,孩子们还是处在被动的地位。

  相比之下,辖区外国语小学某个班的班名和各个小组的组名就很好。这个班级叫远航班,各小组叫温馨岛、精灵岛、神笔岛等,这些名称都来自孩子的创意,因此很受他们的欢迎。

  在我看来,判断是不是真正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唯一的标准就是“用谁的眼睛看世界”。用成年人的眼睛看刚刚好,用孩子的眼睛看呢?要不高了,要不低了。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应该作为学校做任何事情的标准。因为孩子才是学校的主人,我们所做的无非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好服务,而绝不能代替孩子做。如果这样,操了心、费了事,结果却适得其反。

  中国教育的很多弊端,也缘于此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
用谁的眼睛看世界
微学习: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