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建幸福的教育生态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教育改革纪实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刘汶莉

  七台河市,是一块储满乌金的宝地,更是滋养课改人的沃土。七台河教育人知道:不课改,就没有出路。于是,他们在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以人为本,更注重个性化。让学生享受快乐,让教师感到幸福——“煤城”在改革中蝶变,在行动中重建教育信仰,在“解放”中营建幸福的教育生态!

  七台河市,作为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之一,他们的样本价值在哪里?又发生着怎样的课改故事?本期走进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探寻发生在这块宝地上的幸福教育。

  

  今天你幸福吗?

  如果这样的新闻调查,抛给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教育人,会有怎样的结果?

  当记者翻阅七台河市教师的教育故事与教学随笔时,读到的是爱,是责任,更有在课改行动中收获的幸福。

  当开放的课堂上,学生时时迸发智慧的火花时,教师享受到的是点燃的快乐;当教师用爱与尊重,成功转化一个学生时,收获的是一种付出的满足;当教师收到来自学生充满感恩的信件时,心头涌上的是层层热浪;当自己的转变与成长,赢得师生的共同尊重与敬佩的时候,教师收获的是职业赋予他的幸福体验……

  这种幸福的体验,4年前的他们不曾有过。

  尽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七台河市也经历了从“目标教学”到“学习青浦”,从“微格教学”到“创新教育”的改革历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自生自灭,无果而终。4年前,这个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的地方,教育问题却异常尖锐:城市中心区优质学校校型班额过大,学生家长择校、择班严重;老城区及农村学校生源锐减,造成了教育资源过剩而浪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生活苦闷,逃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指数低,意志消沉……

  面对现实,2009年初新上任的教育局局长刘子文,发出了“不课改,就没有出路”的“吼声”……

  寻求突破 课堂变则教育生态变

  刘子文上任伊始,跑遍了全市3区1县的多数学校,每到一处,他都详细了解校情、师情、学情,调研笔记记了厚厚的几大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后他发动干部、教师、家长献言献策,他要追求的是:不能再让学生学得苦!不能再让老师教得累!

  教育要发展,学校是关键,学校要改革,必须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作支撑,而课堂教学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主阵地,只有改变现有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使课堂发生变化,才能使学校发生根本性变化,才能彻底解放学生和教师。

  找到了症结,刘子文开始憧憬那种“立体的、开放的、安全的、幸福的,师生互动的课堂”。于是,他带领大批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的课改先进学校学习、观摩,特别是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给他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刘子文认识到,只有构建全新意义的课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彻底减轻学生的负担,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但全新的课堂需要具有全新理念的教师去实施,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子文倡议:“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愿望,鼓励他们顺势而为,做一个新时期的新教师。”

  在刘子文的引领、带动下,教育局提出了“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营造幸福的教育生态”的工作目标,并确定了以“均衡、和谐、幸福、特色、高效”的课堂为模式,以“点上提升、线上推动、面上均衡、强势推进”为原则,依托课堂,多元并进,全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开始了轰轰烈烈、独具特色的区域课改之路。

  从2009年3月课改启动,到2010年11月作为主办方举行龙东地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再到成功当选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七台河市学校经历了从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到“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和谐高效课堂特色。

  几年来,七台河教育人把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上,关注课堂、聚焦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各校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建立小组学习和自主管理机制;各学校以学案为载体,把学案和导案相结合,设计学生学习的路线图,以激活学生思维和自主学习;同时,在训练方面,七台河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训练内容。课堂训练应分层、分类设置,作业设置应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课改,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七台河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四个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特学习,培养学生体验学习……

  当课堂教学的形式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变了,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成长的幸福,整个班级、学校的教育生态也就随之发生改变。

  “课改不仅是改课,更重要的是重建新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系统,即以育人为目标,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教法、改学法、改评价为手段,促使教育从应试和升学中转变过来,实现教育质的改变。”刘子文如是说。

  记者在七台河市第三中学、第九中学、第六小学,以及勃利县双河中学、镇安小学等学校看到,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个性飞扬;课堂外,学生自信开朗,教师乐观积极。很多校长感叹,现在不仅学校面貌大变,师生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课改以来,学生学习的兴趣普遍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对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显著提升了,主动意识和合作能力大幅提高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普遍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健康水平明显增强了。

  稳步推进 “一把手工程”是保障

  为了课改的稳步推进,七台河市将课改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教育局长,主管教育的区、县长,研究院院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基层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各部门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推进和实施,每年按照课改的工作任务分别签订责任状,课改工作做不好,就是一把手的失职。

  为了赢得各方理解和支持,教育局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课改的重大意义和全市进行课改的思路,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宣讲课改精神,营造课改氛围;通过定期开展课改先进个人、课改优秀教师、课改名校评选活动,让社会了解课改,理解课改,支持课改,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家长总体拥护、教师积极探索的良好课改氛围。

  更为重要的是,七台河市各级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加大了市县区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作为课改经费,用于师资培训、设施建设、奖励先进等。各区、县、学校也按照市里的要求,拿出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课改,保证了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统计显示,2001~2008年,全市用于课程改革的投入为2.9亿元,而2009~2011年3年间,投入就超过3亿元。

  这些举措,为课改营造了优良的“大环境”,也成为七台河市在教育改革中成功突围的重要保障。

  深化改革 课程建设不放松

  课改的深化,必将从最初的改课开始,逐步深入到课程建设阶段。

  在七台河市,除了严格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开足开齐课程外,还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各区县、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上,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生活入手,增强学生的参与体验环节。各校利用自然性资源、社会性资源、人文性资源,开发了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职业技能类等校本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了较大突破。第三中学的版画课程,第六小学的综合实践和节日课程、第十五小学和新建小学的冰上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校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七台河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各种关于校本课程的教研活动和竞赛,为教师、学生展示才能和成果提供交流研讨平台;通过实施课程建设年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一起成为课程改革新的亮点。目前,已初步显露了课程建设为学校创特色、品牌服务的态势,以及为学生个性特长和提高能力服务的价值作用。

  据统计,课改几年来,有近800名学生在市级以上获奖,尤其是多年来坚持开设的冰雪课程,形成了一大特色。市区在校3万多中小学生中,有6000人能在冬季上冰雪课,有力助推了奥运冠军的高产出,先后有杨扬、王濛、孙琳琳等3位奥运冠军、5位世界冠军从这里起步。

  改进评价 向着幸福的方向引领

  评价是牵动课改最敏感的神经。4年来,七台河市积极探索适合课改的评价方式,改革曾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恰当的“教”与“学”的关系,采用恰当的科学评价方法,做到从单一性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从结果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基于对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虑,七台河市建立了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内容包括道德品质、素养、能力、合作、运动、审美、学习等方面,评价时既看学生的学业成绩,又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既看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看学生的成长过程;既看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看学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倡导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并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评价。

  该市积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小学、初中实行区域就近入学;高中阶段率先在全省改革,实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全部配额到校,并将生物、地理、历史、体育纳入到中考科目中,从根本上避免了不规范办学行为的发生。

  针对教师,建立了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课改的教师评价体系,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关注教师工作过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针对学校,建立了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重点关注师生的发展、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过程,关注科学管理,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在奖励机制上,各级部门建立了课改先进学校、课改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奖励制度,定期予以奖励。

  在用人机制上,实行“上下互评”制度,即局机关各科室长与各区县教育局长、校长之间就课改工作上下相互测评。对于课改工作做得好的领导和教师,提拔重用,或是在评聘职称、评优中予以优先考虑。据统计,4年来,先后有8位科室领导因为课改工作调换,有12位校长得以提拔,在资源整合过程中,选调4位懂课改、能吃苦的年轻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有20人被选拔到校长岗位,有45位教师在职称认定上得以破格。

  因为课改,七台河教育人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评价,也为他们的幸福指引了方向。

  提升师能 专业成长与事业成功是幸福的根本

  课改不仅需要“洗脑”,而且还要“充电”。几年来,七台河市按照“六训机制”,即以课代训、以会代训、以考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以看代训,分层次对教师、校长、教研人员、教育行政干部进行了培训,走出了一条自我研修、集中培训、考核评价、交流互动的队伍建设之路。

  作为课改的引领者,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就在于树立新的课改理念,并转化为校长的领导行为、管理行为。七台河市教育局要求校长做到“五个一”,即每个月读一本课改书籍,每天至少听一节课,每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参加一次教育局课改论坛,每年培养一名骨干教师。为及时给校长“充电”,外派校长400多人次到课改前沿学习、挂职,同时将全市校长、中层干部纳入国家教育行政干部网络系统,进行研修学习。

  针对教研员群体,该市不仅利用寒、暑假组织业务培训活动,还开展了教研员业务素质竞赛,专业技能比赛,组织课改开放周、送教下乡、主题教研或联片教研活动等,提升教研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教研员还要“下水”,亲自上研讨课,与教师一起成长。目前,该市已经形成了市、县(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教研员紧紧围绕课改的问题,开展“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工作。几年来,教研员也在课改中迅速成长,并充分发挥了在课改中的“领头羊”作用。

  为了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七台河市一方面加强校本教研,使之成为当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职业生活的新方式;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举措,定期对全市教师进行课改政策、理论、技术层面的培训;同时,通过教师微课题研究加强教育科研,实现“科研助课改”、“科研强课改”,为课改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满足了当地课改的需求,有效地推进了课改向纵深发展,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在成长中享受到事业的成功体验。课改几年来,荣获省、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就有400多人,130多位教师成长为省、市级骨干教师。

  成就未来 幸福是教育的不懈追求

  困扰七台河教育人的发展难题,终于在课改几年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曾经的城区热点学校人满为患、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资源闲置的现象,如今在七台河市已不复存在。像三中那样的薄弱校,如今因为课改崛起,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学生不仅不再流失,反而吸引了更多的学子前来就学;原来的热点校,班额逐渐下降,也使分组围坐的学习形式,有了更好的呈现效果。

  与此同时,课改,也让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了新的可能性。

  走进七台河市的中小学校,不管校园环境、校舍条件、硬件配置是否高标准,学生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青春风貌。特别是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展示的机会,都有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都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在课改中,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与成长。

  仔细分析,这里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了相对均等的发展机会,使学的均衡成为一种可能;每个小组在发展中获得相应均等的机会,使组际均衡也成为一种可能。如此一来,班级均衡,进而推动学校发展的均衡,最终实现区域教育的内涵式均衡,摒弃了以前片面追求办学条件等硬件均衡的浅层次,实现了教育的真正公平。这也成为今天七台河市教育改革的“意外”收获。

  “改革不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坚定课改之路,就是坚定我对教育事业的信仰。我将为我一生热爱的教育事业无限努力并执着无悔。”刘子文希望,七台河市在建设和谐的课堂之外,还要建设和谐的教学评价与和谐的学校文化。使每一位教师、学生都能有“阳光、开放、向上”的气质,显示出先进教育的烙印,内化为生命的营养。

  而对于七台河教育人来说,“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营建一方师生幸福的教育生态,始终是他们的不懈追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营建幸福的教育生态
局长出镜·刘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