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如何突破
专业成长瓶颈
□ 段昱宏

  教师要想在专业成长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有强烈的成长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成长的动机和兴趣。意识是成长的“控制枢纽”。没有成长意识,教师的成长免谈。成长意识的确切表达,是“我要成长”,而不是“要我成长”。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成长意识,可以看他有没有做到“四自”:自愿、自觉、自律、自立。

  成长意识从哪里来?来自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改变人。陶行知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或不教人变不是教育。”当然,教育要追求的肯定是教人变好。但是,教师如果不想办法使自己成长,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就教人变坏了。可见,只有有了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成长意识才能“生成”。

  成长意识来自对生命的感悟。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但生命更是来之不易的。作家毕淑敏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回溯我们诞生的过程,两组生命基因的嵌合,更是充满了人所不能把握的偶然性。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常常遥想,如果是另一个男人和另一个女人,就绝不会有今天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如果换了一个时辰相爱,也不会有此刻的我……即使是这一个男人和这一个女人在这一个时辰,由于一片小小落叶或是清脆鸟啼的打搅,依然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我……我们的生命,端坐在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这段话告诉我们,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这样的偶然,十分重要,所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正像刘墉先生所说:“你可不要白来这一遭。”

  领会了成长的意义,有了成长的意识和信心,但如果不付诸行动,教师的成长恐怕也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成长行动是大量的,也是多层面的。但最为主要的是读书、实践与思考。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的理解,教师成长=读书+实践+思考。

  读书就是学习。之所以要把“学习”替换成“读书”,意在让学习更具体、更明确。书中自有智慧眼,书中自有聪明脑,书中自有高尚情,书中自有纯洁心。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提出,教师读书应该“三七开”,即七分专业内,三分专业外。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教师读书就应该杂一点,要什么书都读,如同蜜蜂采蜜。读专业内的书可以生就“智慧眼”和“聪明脑”,读专业外的书则可以换得“高尚情”和“纯洁心”。专业外的书尤其可以读读励志类的,那真是一种温润生命、净化心灵、培育情操和重塑人格的阅读!

  说到实践,教师们可能马上会说:“我天天都在实践。”不错,教师的工作就是实践,备课是实践,上课是实践,批改是实践,辅导、评价等都是实践。但我说的实践是有要求的实践。

  首先,要讲究科学性。其次,要有标新立异的实践动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经常用这样两句话提醒自己:“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做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再其次,实践应该要有恒心,因为教育是有周期、有过程的。浅尝辄止是教育实践的大敌。

  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行动,而缺乏思考则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课上砸也就上砸了,事情做砸也就做砸了,主动或自觉地回过头去再想想,这样的教师为数不多。我认为,“完整的一堂课=课前准备+课中呈现+课后反思”。虽然我们更强调“反思”,但真正把课后反思当成课的一个部分的教师为数不多。所以,我曾跟教师开玩笑说:“如果你能够做到每天把课上‘完整’,并坚持3年,3年之后,还没有成长起来,来找我算账,我愿意赔偿一切损失。”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三河市皇庄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之旅第一步
教师如何突破
专业成长瓶颈
■行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