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求民办教育可能的改变
——与一位普通民办学校教师的对话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他是一名草根教师,但他喜欢发言,因为他对诸多教育现象和教育事件都持有自己的独立立场。

  他是本报推出的年度“非常教师”,曾出版《未经编辑的声音》《今日教育之民间立场》《走向批判的行动研究》等专著。

  他工作在民办学校,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国语学校的教师。

  本期记者与他就民办教育话题展开了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民办学校教师眼中的民办教育生态。

  

  谁决定民办教育的未来

  中国教师报:教育领域曾经出现了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一批优秀教师纷纷从内地涌向东南沿海城市。你走进民办学校是在什么时候,和这一背景有关吗?

  扈永进:是的,上个世纪90年代,在南方出现了一批民办学校,被称为“贵族学校”,这些学校“高薪招教”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像我这种或许并不很优秀的教师,在内地一个月工资也就500多块,还算是高工资的,突然听说南方能挣到原工资的五六倍,于是,“见利忘义”,背井离乡南下广东投奔民办学校了。刚来的时候,当地公办学校教师的工资也不高,那个时候我们的薪水在他们两三倍之上,有不少广东本土的教师也纷纷投奔民办学校。

  中国教师报:在民办学校工作了这么多年,你对当前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何看法?

  扈永进:先讲一个故事。前不久,一位很有实力的企业家想办学,需要一位得力的校长替他打理这所学校,有朋友找到我,希望和我一起去主持工作。这算是一份具有较强诱惑力的选择,但我并没有盲动,因为民办学校的发展处境并不乐观。目前,公办学校教师大幅提薪,很多已超过以“高薪”为优势的民办学校。而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除了需要大楼之外,还要有大师。大师怎么来?当然需要高薪引进,这就需要办学人有魄力,有实力,为民办学校教师提供更高的薪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的米,就是教师。没有优质的米,自然做不出优质的饭。

  当前,“真民办”和“假民办”如雨后春笋纷纷崛起。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办学成本日益增加。可以说,民办教育进入了微利时代,只想赚钱的办学人很难得偿所愿。现今民办学校的生存现状,与一些民办学校投资者的“暴利预期”密不可分。民办学校能赚钱不假,但教育的生长周期很长,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民办学校肯定走不远。正如很多人看到iPhone5卖得好,却不知道苹果公司在这条道上艰难迈步多少年了。正是苹果公司秉持创新之路,制定出新的行业概念,才真正甩开同业竞争者一路领跑的。

  中国教师报:民办教育被定义为公益事业,而作为一种资本注入教育领域后,资本本身又无法摆脱其逐利性,对于民办教育的公益性和可营利性,你如何理解?

  扈永进:尽管“不以营利为目的”写进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但并不能改变资本逐利的本性。逐利原本没错,只要晒在阳光下即可。长久以来,我对任何意欲将教育和学校“泛道德化”的说辞,从来就是反对的。在我看来,所谓学校,其实就是一个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的场所,和满大街的饭馆并没什么不同。只是,饭馆满足着食客们果腹、饕餮及其之上的审美需求,而学校,满足着学子知识、智慧及其之上的审美需求。办学校可以挣钱,只是要在规矩之内。

  “假民办”欺骗了谁

  中国教师报:那些所谓的“名校办民校”、“名校办分校”,被称为“假民办”,在你看来,“假民办”问题的症结是什么?

  扈永进:所谓“名校办民校”,理论上,其所有权属于全民,顺推下去,他们办的学校,也应该属于“公办学校”才对。蹊跷的是,居然称为“民校”。我一直认为,所谓“公办”和“民办”之分野,只应该看“产权”归属,也就是说,看办学资本“姓公”还是“姓私”。当然,办学资本之外,办学收益的去向到了哪里,也是需要作为参照的。

  “民办”很好解释。由于教师编制不进入体制,教得好的可以留下,教不好者可能被立马辞退。很多学校,每一次考试分数均和教师的饭碗挂上钩,不由你不认真工作。这就是传说中的“民办体制优越性”,据说,能够“极大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至于“国有”,却很暧昧。这类学校的办学资本来自于其母体——公办学校。那么,它所产生的利润属于谁呢,是否都要上缴?“国有民办”,正如“蓝颜知己”这个暧昧的词,你无需厘清爱情和友谊,因为,一旦厘清了,这个词就不复存在了。问题是,“国有民办”学校的利润哪去了?这些问题,少有人乐于提出,自然也很少有人乐于回答。

  中国教师报:业界对“名校办民校”的看法,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拉动了竞争,也有人认为,它同时享有公办和民办两种优势,制造了不公平竞争,扰乱竞争秩序。对此,你怎么看?

  扈永进:无论在规则上还是在资源上,真正的民办学校正遭遇着一个并不公平的市场环境。产权不清晰,是所有“名校办民校”的暧昧之处。但是,择校的家长们并不在乎这个。在进不了公办名校本部的情况下,进“名校办的民校”,便成为次优选择。凭这一点,一下子就把纯民办学校挤到二三线去了。生源质量上去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乎,各城市名校办的“民校”无不来势凶猛,虽说起步较晚,但基本上均可谓“后来居上”。

  对于“真民办”而言,名校办民校只多了几个竞争对手,并不至于伤筋动骨。而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大幅蹿升,才是釜底抽薪的夺命招儿。说起来,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本的定价战略,乃学校最重要的战略所在。民办学校之所以能够在前些年风生水起,就是在该战略上领先了一步。这一领先立马就改变了公办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向。可如今,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全面提升,已经超过了一流民校。这样一来,优秀教师的流向亦随之而产生逆动。

  我在与一些民办学校校长们交流中了解到,民办学校教师现状堪忧。其一,由于公办学校薪水的提高,民办学校中一些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纷纷向公办学校回流。其二,40岁以上的民校中坚教师群体,人心浮动。此前,公办学校教师的法定退休金就高过民校教师数倍,但彼时民办学校教师收入占优,好歹还有些平衡感。而今,现金和期权都落败,这些教师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痛感自己当年选择民办学校属判断失误。所有这些,均影响着这批教师的现时工作状态。其三,与公办学校相较,薪酬水准难以吸引优秀毕业生,新入职教师的质量迅速下滑。其四,公办名校办民校,对纯民办学校的生源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国教师报:“国有民办”学校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崛起?

  扈永进:较之全资私有的“纯民办学校”,“国有民办”学校的起步显然较晚,但今天看来,因为其母体学校的品牌效应和输血效应,已经后来者居上了。一般而言,公办名校在其所处区位均声名显赫,源远流长。在社会受众心目中,早有口碑。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加之其母体学校的广告中,承诺着“派出管理干部、骨干教师”等。这类承诺,就是“名校对其民校”的输血承诺,对家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民办学校的生存立场

  中国教师报: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持积极态度吗?

  扈永进:尽管民办中小学遭遇到发展的寒冬,但是我依然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充满期待。这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其一,纵观人类教育史,民办教育一直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二,很多人有关“民办学校引领中国教育未来以促动教育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其三,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越来越重视,民办教师的待遇、社会保障会逐步得到提高与改善。其四,目前民办教育面临严峻的行业困局,正是大浪淘沙时分,大量以淘金为目的的民办学校,将被教育市场淘汰。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民办教育家和他们的学校,将劫后余生,铸造辉煌。

  中国教师报:民办学校如何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扈永进:其一,未来民办学校发展的理由,在于市场需求中始终有一批怀有“别样预期”的消费者。真正的民办教育一定属于市场,而非计划。公办教育对教育市场的垄断,貌似无隙可乘,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意味着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近些年来浩浩荡荡的留学大军,不就是这个判断赖以成立的巨大注脚吗?只要能够满足这个消费群体的心理预期,贴心服务他们,民办学校大有可为。

  其二,真正投资办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必须对教育怀有敬畏之心,必须要拥有教育情结。也就是说,最好是真正有了钱之后再去办教育。最可怕的是那些为了钱去办教育的敛财者,把学校办成学店,把教育办成了商业。

  其三,民办学校为满足特殊需求而生,因此必然要强化办学特色。今天,为什么有不少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高收费的民办学校,而没有选择免费的公办学校?我想,可能是一些公办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这部分家长的需求,因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别样预期”。学校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不过是自己的教育服务。让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模式“渐进趋向”普世价值,而非为腐朽的“应试教育”火上浇油,可作为基本的办学原则。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教育的全面转变做点事情,既是尊重消费者的意愿,也是民办学校的前途和价值所在。

  中国教师报:你认为,时下的民办教育存在哪些劣根性?

  扈永进:笼统谈劣根性,容易陷入“表面描述”的陷阱。要说偌大中国没有一群真正坚守教育理想的人,那不是事实。问题是,即便是“纯民办”学校,也还是资本说了算。而其中的绝大部分资本拥有者往往是外行,没有教育理想,赚快钱是他们的目的。体现在办学策略上,便是急功近利,收费多多益善,规模快速膨胀。这一切,都违背了教育规律。有人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而在当下中国的民办教育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简单粗暴的“教育大跃进”。穷怕了的中国人,目前尚未培育出“从容的资本”。

  当然,中国民办学校的劣根性,会以各种表象呈现出来。我想说的是,目前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社会发育程度的问题。一是教育消费者,二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成分变化”,是急不来的,发展的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中国民办教育的良性发展,有待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真正成熟。所以,民办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们要有坚守的信念和坚持的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寻求可能的改变。

  教育的理想图景

  中国教师报: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怎样的,可以具体描述一下吗?

  扈永进:对教育,对学校,我心中都有一幅理想的图景。但是,这幅图景,还不到“具体描述”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教育改革,都已经重重地撞到了体制的硬壁上。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的功能。所以,这一问题,我想从宏观和系统的视角来谈。

  其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彻底的教育市场的胜出者。市场是一种赋予消费者天赋人权的制度安排,教育市场亦然。学生及其家长真正拥有选择权的时候,中国教育才可能凤凰涅槃。我认为,只有当教育与学校,真正处于“市场主导”之下,才有活力。我相信,在消费者的选择下脱颖而出的学校,一定是优秀学校。

  其二,理想的学校应该具有自主的教材决定权。教材作为公民言论自由的践履平台,其编纂与出版也应该是自由的。让有思想者自由编写教材,出版之后,让消费者——学校、校长和教师自由选择使用。学校作为教材选择的主体,其选择权的最终皈依,必然属于学生及其父母。

  其三,理想的学校的消费者应该具有选聘校长与教师的权力。学校的消费者,无非学生及其家长。现今公办学校校长与教师的选聘,学生与家长无权过问。事实上,无论对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而言,家长和学生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因此,理想的学校应该让家长、社区和校友主导选聘校长,让这种格局下产生的校长自由选聘教师,让最好的教师和最好的教育内容构成黄金组合,来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寻求民办教育可能的改变
一周智讯
文化是“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