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导学案编制:重心转移与形式创新(上)
□ 王红顺

  微课题十:对课标教材的立体解读

  “怎么教”是建立在“教什么”基础上的。因此,对课标、教材的立体解读是编制导学案的前提。

  立体解读有四层含义:一是所有纳入教学的内容都要解读,二是所有的解读都要先进行教学资源梳理分析,三是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与课标要求链接,四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说明路径和方法。

  立体解读意味着对三级对应内容的解读:学科教材与课标的对应解读,单元内容与单元要求的对应解读,篇章内容与篇章要求的对应解读。

  就学科教材与课标的对应解读而言,要思考以下问题:学科教材是按照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或模块编排的?结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教材的课标要求有多少条?能否把教材中同类的内容材料抽取归类?能否将教材内容、问题、方法与课标具体链接?能否尝试把以上解读内容撰写成文,编辑成册?

  就单元内容与单元要求的对应解读而言,要思考以下问题:本单元内容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贯穿本单元内容的主线是什么?辅线是什么?本单元内容组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修辞方法、解题方法?它们的共性在哪里?不同在哪里?本单元内容选材有什么共性?有什么不同?本单元有多少基础知识训练内容?有多少生成训练内容?有多少感悟理解内容?本单元需要突破的问题有几个?怎样突破?本单元课标要求有几条?能够与相关方法、内容、问题对接吗?

  就篇章内容与篇章要求的对应解读而言,要在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本篇章课标要求有几条?哪个课标要求是内容主线?哪个是重点?哪个是难点?突破点选在哪里?本篇章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还有什么方法?

  微课题十一:导学案编制如何落实课标修订稿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实际,新版课标及时回应了一系列重要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例如:基于品德与生活课程属性和该课程实施中的学科化倾向,新版课标在课程基本特征中增加了“综合性”的规定。化学学科中,普遍反映“科学探究”在实际教学中有一定困难,新版课标不仅没有降低要求,而且明确提出了必须安排和组织学生完成的8类化学实验活动。数学学科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双基”基础上,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语文学科在附录中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及评价带来极大便利。

  以下对新旧课标若干理念演变进行阐释性解读:

  1. “生活场景”VS“问题情境”。从创设生活场景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做到两个提升:一是从原始状态的场景提升到艺术加工的情境。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没有思维含量的情境充其量只能是“情场”,没有情感激励的情境充其量只能是场景。问题情境创设要做到“双引”“双利”: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

  二是从呈现问题的情境提升到发现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呈现问题的情境指的是学生默默期待教师发问,思维经常处于“待机”状态;而发现问题的情境指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情境感知,思维经常处于“检索”的状态。导学案的设计要考虑如何使知识问题化转化为问题情境化。

  2. “直奔结果”VS“过程推演结果”。从直奔结果到过程推演结果有三条策略:一是从直截了当到转弯抹角。距离是一种美丽,曲线是一种美丽。有效教学需要在距离的伸展中前进:延长“看一看”“做一做”与“想一想”之间的“风景线”,延长学生“且行且思”的“智慧线”。二是从孤军作战到众擎易举。动而不思则浅。“只看不想”,那只是一种观看,而不是一种观赏;思而不动则空。“只想不看”,那只是一种空想,而不是一种思想。有效教学需要在活动的丰富中前进:不需要用一种曲调只唱一首歌,需要用多种曲调同唱一首歌。三是从一步登天到步步为营。学习需要一段过程,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有效教学需要在过程的起伏中前进:悬念如同一条“虚线”,让学生在猜测中思考;陷阱如同一条“曲线”,让学生在挫折中思考;对照如同两条“平行线”,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

  3. “操作活动”VS“思维活动”。教师应依据学生年龄、学段、思维的差异,正确选择与处理操作、想象、推理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操作是思维的支柱,借助操作培养的是学生的具象思维。先做后想属于发现性操作,对应的是发现式学习;先想后做属于验证性操作,对应的是验证式学习。推理是思维的伸展,借助推理培养的是抽象思维。操作活动依靠具体的学具推演出新的知识方法,问题解决是“做”出来的;想象活动借助假想的学具推演出新的知识方法,问题解决是“想”出来的;推理活动借助原有的知识逻辑推演出新的知识方法,问题解决是“推”出来的。

  4. “关注趣味”VS“关注意义”。游戏是一种学习活动,更应是一种精神。“玩中学,学中玩”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要让学生踏着心灵的节奏起舞,迎着思想的阳光跳跃。

  5. “关注全体”VS“关怀全体”。对学生要从关注全体走向关怀全体。教师要用眼观察学生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做的,用心体会学生的心理——他们是怎么想的。强关注对差生可能是一种强落差,强关注对差生可能是一种曝光。教师对差生更要小心呵护。

  6. “视错为忌”VS“视错为宝”。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学会从消灭错误到利用错误。当学生有了错误,教师不要大惊失色,因为错误是一种生长素,请正视错误;教师不要赶尽杀绝,因为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请利用错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导学案编制:重心转移与形式创新(上)
打造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