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网评天下 上一版3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巧拒“礼”
□ 郑立平 策划

  春节期间,难免有家长要感谢或拜访一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对家长的礼品,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收,有违职业道德;不收,家长盛情难却,甚至尴尬有加。这样的事情,每一个教师肯定遇到过,今年可能还会遇到。本期我们与您一起分享几位教师的“妙招”——

  

  用“沟通”代替“客套”  □ 贺华义

  春节家长给老师送礼,看似是一个教育问题,实则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且这种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教育是一个需要坚守的职业。坚守岗位,就是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书育人;坚守底线,就是不和非正常的财物扯上任何关系。家长送礼,其实也没有什么险恶的用心,无外乎,想让你对他家的孩子多一些关注,给他以更多更好的教育影响。

  我自知在春节时,容易遭遇这种场面。于是,常会提前在公开场合“交代”:我不会参加家长的宴请,也不会接受家长的财物,但请放心,我会好好地关爱每一个孩子。

  家长在乎的是什么?是你对他的孩子是不是百分之百用心,当你做到位了,家长不会再有“其他渴求”之后,自然不会用礼品来打扰你。原本这就是情不得已的事情。

  可是,偶尔也会有特例,遇到这样的事,我一方面断然拒绝,另一方面也会理解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视,以亲和的口吻,对家长表示一定会对这个孩子更加用心。如果家长还是硬行推送的话,我还会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抵御:“请理解并尊重我的选择,好吗?”这时,家长一般也就不会继续坚持了。

  春节送礼,深入地想一想,多发生在彼此不够了解的家长和老师之间。因为理解不多,才会有一些“揣测”。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平日里要和家长多沟通,做到互相认可。这话的话,家长也就不会有太多的这种“客套”,不会花这份心思了。  (江苏省南京市树人国际学校)

  带着礼品去家访  □ 刘 霄

  家长总是希望教师能对自家孩子多照顾一下,所以虽然农村家庭不是很富裕,可逢年过节的时候,一些家长还是会给教师送礼物,以表心意。

  就像小龙母亲,为了感谢我对小龙的教育,送来了1箱苹果,10斤花生油。我推辞不要,她坚决不同意,说如果不是我,她孩子早不知道变得什么样了,并说这是自家产的,不值几个钱,不要就是嫌少、嫌孬,我只能接受。可是我知道,农民生活很不容易,自己都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我怎能要他们的东西呢?于是,我找了一个合适时间,带上一些价值差不多的“礼物”亲自到小龙家中。一是家访,了解小龙近段时间在家的表现,与家长交流一些做法,达成共识;二是对家长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对小龙教育的重视,与我主动密切地配合。

  这种做法,很容易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让家长意识到,不用“送礼”我也会真心实意为小龙好,同时也能让家长感觉到我的真诚,更容易与家长建立起友好的朋友关系。

  彼此的真诚相待,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和谐,越来越亲。因此,小龙毕业多年后,他的家人依然把我当朋友,视为家中重要的一员。家中有重要客人来访,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作陪;当小龙思想出现波动时,也会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做客,顺带给小龙做做思想工作;自然,逢年过节还会给我送“礼物”,而我也依然是礼尚往来。

  当然,其他的“送礼”家长我也采用同样方法:欣然接受,然后带着礼品进行家访,与家长真心做朋友。20多年来,我结交了很多这样的真朋友,收获满满,感觉很幸福。  (山东省沂源县南麻中学)

  “礼物”也温情  □ 董 霞

  中国是礼仪之邦,以送“礼物”表达情意,也是人之常情。面对家长的“礼物”,我们该怎么办?

  家长送礼,我回礼,让礼物成为传递家长和教师情感的纽带。面对家长满怀热情送来的礼物,若确实推辞不掉,就欣然接受。记得我班上有位家长,在过教师节的时候,送来了一幅精美的字画,上书“为人师表”。这是他特意请一位有名的省级书画家写的,我感动不已、欣然接受,在征求了他的同意后,我把它挂在了年级组办公室的墙上,这份礼物成为激励我和同事们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古语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我针对这个孩子数学较差的特点,帮他订了一份《初中数学学习报》。孩子觉得,这是老师送给他的礼物,倍觉珍惜,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教师和家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让“礼物”有“品位”,有“温情”。我们不提倡家长给教师送礼,但家长真心实意给教师送贺卡、送鲜花,教师心甘情愿地给家长、学生赠书赠笔,也是无可厚非的。我给爱好篮球的孩子赠送过篮球;也给热爱绘画的孩子买过画夹、水彩笔;给学生送过图书。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也非常爱老师,我有严重的声带小结,学生一听到我嗓子嘶哑,就主动递上一杯热茶,或是悄悄地把金嗓子喉片放在办公桌上。还有一个孩子用一根红线穿上一粒精美的石头(上面画了桃和李),自制了一条精美的项链,在教师节那天戴在了我的脖子上,祝福我桃李满天下!冬季来临,班里的孩子们总会给我精心选一条漂亮的围巾。他们说戴上这条围巾的我最美丽,希望我天天都戴着。是啊,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但无论怎样,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往来,坚决不能有铜臭味,不能用红包玷污神圣的师生情谊。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如何应对家长送礼  □ 刘淑慧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我不想嘴软,也不想手短。我只想好好教自己的学生,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句话可谓说出了教师的心声。面对家长送礼,很多教师都感到很无奈。

  教师应如何应对家长送礼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明确态度。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送礼是一种不正之风,应坚决抵制,从而避免学生“逼”家长送礼的情况发生。

  二、用心引导。教师可在班级博客转载一些有关家长送礼让教师为难的文章,组织家长阅读。让家长意识到:1. 送礼不送礼,教师都会对孩子一视同仁,消除家长的担心;2. 送礼是给教师增加负担,陷教师于尴尬境地——不接受,抹了家长的面子,接受了,丢了自己的尊严;3. 送礼对孩子不好,如果孩子知道教师收礼,会瞧不起教师,影响孩子的学业。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通,班级QQ群等多种途径,向家长明确态度:欢迎家长多交流,但是严禁家长送礼。

  三、区别对待。可能个别家长不顾及教师的态度,仍坚持送礼,对此教师可区别对待。如果是有纪念意义的小礼品,家长只是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感谢,或者礼物是家长就地取材,只是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这样的礼品,教师可以收,并且要精心珍藏。因为,收下那份心意,可能是对那位家长最好的回复。但是如果是购物卡或贵重的东西,一定要当面谢绝。实在拒绝不掉,可暂时放一放,找一些合适的机会,买一些等值的物品当作奖品送给学生。  (山东省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

  情比礼重  □ 张 峰

  像电视剧《心术》中反映的一样,红包问题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而近几年,班主任也常常要面对家长给自己带来的“送礼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勿诱礼。记得,刚刚当上班主任的时候,我的爱人曾告诫我不要拿学生的一针一线。因为他的初中班主任,曾利用节假日在自己家里举行各种名目的聚会,让同学们苦不堪言。虽然他的这位班主任教导有方,学科教学独树一帜,但是他们对班主任老师的这种做法却不敢苟同。

  二、慎清礼。由于爱人的告诫,我一直与学生家长分得很清楚。记得我班里有一个叫小森的初二学生,因为口头语的问题,和另一位同学小朝打了起来。我非常生气,让他回家反省。后来,小森的父母提着两只老母鸡和一箱鸡蛋(他家是养鸡的)来到我家里。从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发现孩子爸爸的口头语也很严重,顿时明白了其中缘由。于是,我针对此事与他父母进行了交流。鉴于家长的热情,我不便让他们把东西立即带走,于是第二天放学时,我特意留下了与小森同村的小珊和小阳,让他们帮我把这些礼物退了回去。我认为这样既避免了与家长的尴尬,又避免了自己所谓的收礼。同时身为班长的小珊也一定会把此信息用她的方式告诉班里的其他学生。事实证明,一直到孩子们毕业,再没有哪个孩子家长送礼了。

  但是,时隔多年后,再想起这件事,隐隐感到不安。自认为巧妙的“清礼”对吗?自己没有收礼倒是心安了,但是小森及其家长呢?后来回想,小森从那时起变得很沉默,也很少说话。原本学习并不好的他,一直到毕业也没有多少进展。自己的“清礼”方式是不是无形中伤害了孩子和他的家长?所以,我告诫自己,简单直接的办法只会用行动伤了当事人及家长的心,教师要“慎清礼”。

  三、巧换礼。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小哲同学,他为了在班里装老大。在一周内从家里“窃取”了300多元钱为同学们买方便面、雪糕等零食,为的就是像电视里一样让大家众星捧月般地待他。针对此事,我联系了他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他母亲为了感谢我,给我送来了20斤玉米面。而我则在家访的时候,给小哲的祖母带去了一箱鸡蛋。一来二去,我与小哲的妈妈成了好友,如今小哲已经读大二了,我们还保持着真挚的友谊!  (山东省邹平县焦桥镇初级中学)

  礼尚“往”“来”  □ 孙 雯

  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是朋友,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需要有交往,但因为有学生这个特殊的媒介,所以要有分寸,有规则。

  有时,家长打电话说,想与老师交流一下孩子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去家访,尽量避免让家长到家里来。遇到推卸不掉,执意要留下土特产的家长,不留下实在不尽如人意,我会收下。但接下来,我会把自己家乡的特产送给他,而且比他拿来的还要多。当然,教师家里也不是土产公司,有时候没有东西可以回礼,也可以给孩子买些图书,在孩子过生日、生病,或者家访时送给孩子。如此,家长会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这样反而让老师破费了,下次也就不忍心再送“土产”了!

  礼尚“往”“来”,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简单纯洁和谐起来!(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春节巧拒“礼”
教师也要轻装上阵
中国教师报10年报庆10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