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勾勒学校未来
□ 王国平

  高效课堂是在建设一种“课堂生态”,她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不仅是“冲撞”,而且可能是“颠覆”。

  接下来的问题是,颠覆的仅仅是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吗?我想,还应该包括教育品质,以及在教育哲学意义上的学校概念。于是,我们姑且推论,把课堂改革视为“导火索”,并由其引发“学校重建”。显然,这是能让人激动,甚至有些惶恐的思维线路,因为,沿着这样的思维走向,我们必然会萌生一串教育遐想——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

  从国内外教育史来看学校教育发展,有两个阶段性历史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在没有出现班级授课模式之前的学校是什么样?二是班级授课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在夸美纽斯没有给班级授课制定论之前,那时的学校规模都不大,而且教学方法很原生态,学生年龄与水平也参差不齐。直到16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对学校教学的期望不断增加,人们开始研究教学效率问题,并受工业生产机械化的影响,开始了“组班”授课,即把年龄与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用相同的课程、统一的标准,像批量生产“工件”一样培养学生。当年,班级授课制是一次社会进步,而且无疑可以称之为“高效教学”。

  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班级授课制受到了冲击。西方社会充分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问题。所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和“会学习人才”的要求。这个要求落在学校教育上,在课堂教学上就是发展个性教育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显然在传统班级授课制度上是无法解决的。

  在我国,因高考制度的制约,想要改变课堂中原有的知识传授模式很难。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浪高总见弄潮儿”,一批具有教育情怀的先行者,已经在过去的数年之中,用胆识和行动在课堂改革领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高效课堂的思想和行动正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或许,由此推断,未来学校的雏形已经从课堂改革中初显端倪。

  于是,课改的窗外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学校——

  在学校中,到处都呈现出一个大大的“学”字,“教”已成为“过去时”。讨论式课堂、图书馆式的“学室”、走班制、个性标准的学习目标,适性化的个人择选都将一一呈现出来,彰显校本思想的开放式教学形式也将大放异彩,未来学校将摒弃原来大班额下,用成绩分层的教学模式,转而构建混层结构的小班、小组化学习单元,力求释放学生之间的流动性的能量。甚至原本固定班级模式也会发生变革,以小组为基本单元的“组班式”管理。

  当然,除了上述对学习的描绘之外,在未来学校中还有全课程概念的建设,包括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甚至从家庭来获取教育资源等,这些都是对现有学校面孔的一种颠覆。

  而未来学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描绘呢?我认为应该是“三有三会”的学生,即有素质,有个性、有能力;会研究、会发现、会合作。显然这是从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观和生存观来做的顶层设计,是未来学校从学生培养和价值取向得到的认识。

  但愿我们不只是期待,而是行动,用行动推进未来学校的重建。

  (作者单位系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外国语小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周刊
12
重新想象学校
课改,勾勒学校未来
学校的坐标
让学校教育诗意栖居
寄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