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民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校教育诗意栖居
□ 杨强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经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未来的学校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在那里学习的孩子们应该有怎样一种精神面貌和求知状态,在那里工作的教师应该有怎样一种职业心态和学术水准,在那里任职的校长应该有怎样一种境界和智慧?

  未来的学校能够包容一切学生,包容学生的一切,包容个性,包容差异,包容禀赋,教师会放低姿态、蹲下身子、低下头去和学生的心灵对话、灵魂对接,注重研究孩子的内需、兴趣、爱好、状态,让教育顺天应人,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不纯粹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精神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的人。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还要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首先成长为一个具有个性、具有活力、具有生机、具有理想,有所敬畏、有所坚守的“人”。未来学校的教育更注重让学生获得追求自己理想的毅力、信心,一切教育活动都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未来的学校还应该有一群“如水”般的教师。他们可以在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多元价值取向中,保持一片澄澈的心,如水一般洗尽铅华,洗尽自身的功利、浮躁之气,静心育人,静待花开。他们能带领学生在高山大川的流连中感受自然呼吸,在月明星稀的闪烁中感触宇宙无穷,有了这颗灵动的心,才能让教育返璞归真,才能实现教育“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理想。他们还应有虔诚的教育情怀,能承受此起彼伏的变迁,板凳要坐十年冷,教育初衷不易迁,同孩子一起体验生命成长的幸福。未来的学校里,我们或许可以常常看见三五成群的学生围在老师身边,他们的交流一定是平等的,他们的语言一定是温和的。

  在理想的未来学校中,校长最关注的应是学生群体,他知道用自我意识去唤醒教育工作者对使命天职的认同,他的言行举止中蕴含着令人敬仰的道德因素,他遵循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事业发展规律,他不倨不傲、不阿不妒、不争不贪、不卑不亢。他不仅具有一颗善心,能以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关心师生的成长;他还具有一颗童心,能以灵动活泼的纯净性情走进学生的心灵,能不为纷繁所扰,不为世俗所侵,用宁静的心灵滋润平凡的生活,赋予教育以诗意。

  未来的学校还一定要有一座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可以不必宏大、不必豪华,甚至不必崭新,哪怕只是一间简陋的平房,但它一定是安静的、丰富的,师生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食粮,可以在这里与先贤圣哲酣畅对话,淋漓交流,感受文化的魅力。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诗《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

  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

  那么人将仰望而问:

  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

  是的!充满劳绩,

  但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育就是可以让人们在“全然的劳累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当然这只是理想,或许未必能在现实的土壤中扎下坚实的根,但有理想总归是件幸运而又幸福的事情。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肥东县锦弘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周刊
12
重新想象学校
课改,勾勒学校未来
学校的坐标
让学校教育诗意栖居
寄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