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晓萍:
源于书香的美丽
李镇西

  那年学校招聘新教师,最后时刻,考核组犯难了:只招一名语文教师,但两名应聘者的表现旗鼓相当。一位是某名牌大学的新闻专业硕士,一位是某师大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其实,说“旗鼓相当”是不准确的,因为无论说课、听课、上课,本科生的表现都略胜一筹。但考核组始终不愿意否定那位硕士——毕竟人家是“硕士”呀!

  于是我亲自出马,再度考核。我的考题很简单:“当你第一次跟学生见面,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把你们想说的写成一篇演讲稿。”几十分钟之后,两个人提交了演讲稿。我一看,又是本科生占上风。按说此时,我应该能做决定了。但我还是想给硕士最后一次机会。于是,我又出了一道题:“请背诵一首诗或词。”

  硕士傻眼了,憋了好一阵,才说出:“十年,十年生死,两,两茫茫……”思索再三,也没把苏轼这首词背完。

  该本科生了,只见她脱口而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抑扬顿挫间,王勃的《滕王阁序》已流利地背完。

  就是她了!

  于是,本科生王晓萍留在我校教语文。

  小姑娘果然不错。凭着热情、勤奋和灵气,她很快适应了工作,并在教学上崭露头角——一年后参加武侯区课堂教学大赛,她获得了一等奖。

  王晓萍特别爱看书,学校许多教师都知道她有这个爱好。我读过她写的系列读书笔记《我的阅读成长之路》,其中提到她痴迷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日子。她读苏霍姆林斯基,不是简单的浏览,而是将书本内容和教育实际相结合。所以她的读书笔记,既有对苏霍姆林斯基观点的理解,也有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

  王晓萍还经常把读书所获用于课堂教学。读过《小眼看美国》一书后,她决心在教学中使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

  美国的学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发给学生兑换券。学期末,学生可以用券换各种想要的东西。但我们与美国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照搬照套,期末时学生间的“贫富”差距会很大,甚至会有学生因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王晓萍决定改良后再在班上实施。

  她向学生宣布: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某一方面表现好而得到一张兑换券,但是,兑换券不是某个人独自拥有的,而是小组共同拥有的。兑换券由语文组长统一保管,每星期统计一次,兑换活动每半学期举行一次。

  消息一发布,各语文组长都纷纷行动起来,各小组都争先恐后地将“五步三查”模式的每个环节做到最好,为小组争得荣誉的学生会表现得神采飞扬,为小组抹黑的学生将会受到小组长的“教育”。

  在许多人看来,这些不过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小把戏”,但对于学生来说,王老师班上的语文课却是因此才生机盎然。

  工作没几年,王晓萍赢得学生的爱戴,受到了同事的尊敬,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她和英语组教师黄静结为连理。有一次,我去看望他们,在狭小的屋子里,我特意表达了对王晓萍的赞赏,我鼓励他们:“虽然工作艰辛,但只要心里有光,生活就会明亮。这个光,就是理想与热情。”

  我曾把我的新书送给王晓萍,在签名的时候,我很认真地说:“什么时候,你会送我一本有你签名的教育著作呢?”王晓萍微笑着说:“我会努力的。”

  我也坚信,一定会有那一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育的“过程”同样重要
王晓萍:
源于书香的美丽
吴在渊:创新源自实践
教师要有
自己的思想
征 稿
开启心锁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