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方便教,还是方便学
赵新芳

  最近,我到威县第一中学“人才班”听了几节课。“人才班”是威县人才学校2012届初中毕业生“直升”威县一中的“实验班”。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承袭威县人才学校“三三三一”(即课堂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提问展示各解决30%,最后由老师点评精讲解决10%)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拉动威县一中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三是留住好生源、提升威县一中的高考升学率。为了搞好这个实验,威县县委、政府曾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予以扶持,如:抽调威县人才学校校长耿华武为一中副校长,允许耿校长在该校高一年级任意选聘教师,等等。

  课堂上出现的“反差”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而学生“学”的资源却显得少了些。学生们那一幕幕“求知若渴”“积极互动”“主动讨论”的场景和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我想,只有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传统课堂上是不会有的。

  但在他们的课堂上,教师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粉笔、黑板、教科书等;学生呢?虽然教室四壁均增设了自己可任意板书的黑板,但信息来源依然是书本、参考资料。虽然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得十分充分,但“共享的资源”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纸介质”媒体。比如,他们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从纸张的磨损程度就可看出其使用率之高,这一方面证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学习工具的单一。

  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如果学校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技术、单一的教育资源获取渠道、封闭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孩子们的求知欲望的,特别是在相对开放的“新课堂”上,学生“吃不饱”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认为,只有把学校的网络“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把所有的现代信息技术诸如微机、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等,全部作为学习工具开放给学生使用,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变化。在这方面,山西新绛中学、泽州一中已经走在了前列。

  此时,我突然想到了山西省教育厅张卓玉副厅长的一个预言:当现代信息技术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移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被打破。

  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几十年乃至百千年来走过的学校教育之路,几乎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服务的,而在“学生如何学”方面则要弱化得多。在迅猛到来的信息社会里,面对着不断受到多元信息冲击的新的教育对象,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应该彻底转变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在合适的时间 读合适的书
《西游记》里的教育隐喻
为教育转型助力
是方便教,还是方便学
我的阅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