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阅读生活

  拯救教师职业尊严应该从阅读开始。阅读可以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抚慰我们荡涤浮躁的心绪,滋养我们淳朴真诚的品质,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仁爱与力量。

  本期集中呈现11位教师2012年的读书生活感悟,以期更多的教师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命方式!

  因读书而幸福  □ 刘义富

  2012年,是我从教13年以来读书最多的一年,也是我过得最有成就感的一年。这一年,我因读书而幸福。

  读书使我找到教育的真谛

  就在自以为教育工作枯燥而机械、教师生活乏味而清贫之时,我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被他那博大的爱心所感动。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一直稀里糊涂的问题,现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读书止于感动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教育书籍而言。读完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想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想法。为此,我让孩子们给我写信提建议,要求只有两条,一是完全自愿,二是写出真情实感。信件收上来后,我仔细地阅读着每位学生的话语,把学生的每一封信都整理好,拍了照,存入电脑。我给每个学生写回信,当我给他们念起这些回信时,教室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我知道,这并非我教育的成功,或者对我的赞扬,而是学生对于教师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的期盼,是对真教育的呼唤。师生心心相印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没有情感的投入,教育就像在一片荒漠上撒种子。

  读书让我初尝教育的甘甜

  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后,我产生了在自己的学生中开展教育实验的想法。秋季开学后,我就开始在初二(1)班开始实验。坚持做到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每天读一点教育著作,每节课开展一次“课前3分钟故事”等,近一学期的坚持,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开始拉近了,不少学生开始与我分享他们学习、生活以及班级中的问题、苦恼与喜悦。课前小故事使我的每节课都充满新意,都有掌声与启迪,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已经达到。不仅如此,通过这一形式,每名学生,尤其是中差生获得了当众表达、提升自信、展示风采的机会与平台。

  教育只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艺术可以从大家那里汲取,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相同或相近,但他们思考得更深入,实践得更彻底。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第三中学)

  电子书伴我行  □ 王雪晴

  2012年,仔细盘点一下自己看过的书,纸质的书真的很少。不是不喜欢看,而是现在买本书,动不动就要花几十块钱,工资微薄,实在是负担不起。所以,我看得最多的是电子书。批改作业累了,拿出手机,找到《唐宋诗词鉴赏大典》,品读一首,既解除了劳累,又增加了知识,一天一篇,积少成多;晚上不想看电视了,又没有朋友聊天,想看本书充实一下,拿出手机,找出《班主任兵法》,看上一个章节,对比一下自己的管理,不错,收获不小。手机电子书,已经成了我放松心情、课外学习的移动图书馆。我对它兴趣日增,下载、更新、选题、制作,成了我每个周末的一大任务。

  我手机中的电子书分为三类。一类是经典,这类书常读常新,一般要留好几个月;一类是综合类书,这类书社科类居多,最近读的就是一些名家小说;最重要的一类就是教育书了,这类书一般是一月读一到两本,读完后,我常常要做点笔记,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点文章,对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很有好处。

  在这里,我想把我手机上一些电子书下载的途径和大家分享一下。一般的热门书,电子书专业网站都有。当然,一些教育类书,还可以从教育论坛、教育读书QQ群共享中下载。像人教论坛的“教师书城”板块,就有很多教育类流行图书的电子版。最近读的一本书《我给女儿办所学校》,就是编辑专门放在QQ群共享中,提供给老师下载阅读的。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制作电子书,把平时收集的一些重要文章,做成一个专题,放到手机中。某些专业网站也能提供一些论坛的热门帖子下载,我用得最多的就是豌豆网,从豌豆网登录到天涯易读网站等,就能下载《细说民国大文人》《明朝那些事儿》等天涯社区板块上的经典名帖。

  2013年,我还要将阅读电子书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都昌县徐埠中学)

  逼读记  □ 李钊

  以前,自己不是十分喜欢读书,也体会不出其中的滋味,更谈不上有“热恋”的感觉。

  工作后,我渐渐认识到教育理论的匮乏,去年6月份,我开始了“大补”读书计划。

  一开始时,我只是每天逼着自己读上二十几页,有时乏味的文字的确让自己想打退堂鼓,常常会找些借口放任自己。但是想到自己的“外行”又不得不捧起它。于是改变方法,减减压,一点点坚持下去。不知什么时候,读书慢慢成了习惯,办公桌上、教室里、床头边都有它的身影。我还专门买了一个小小的记事本和一支圆珠笔放在口袋里,供自己写点什么,有时在书上直接批注,有时写在小本子上。自习课上,我也常带着自己心爱的书慢慢品味,和学生一起分享书中的智慧与快乐。和学生分享班级管理方面的书时,学生的直言让我们捧腹大笑:“老师,你治我们可有招了,可你和我们分享了,不就又没招了?”“无招胜有招”,“武侠片看多了吧!”这笑声扫去的是师生间的防线。

  啃《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有了源头活水,品《跟孔子学当老师》让我懂得了大教教心,思《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让我学做大气的、高度自觉的小学数学老师。

  逼读,也许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必经的过程;逼读,送走的是流年,留下的是心田;逼读,送走的是无知,留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马岭中心小学)

  一个阅读起步者的自白  □ 陈明

  身为教师的我,喜欢阅读,把阅读融入到生活中,也就两年不到的时间,因此,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刚刚踏上阅读旅途的人。但作为一个阅读起步者,我也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阅读,能让人变得快乐。一个人有了大量的阅读,尤其阅读一些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高的著作,就会升华思想、净化灵魂,可以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此阅读的人,是精神愉悦的,心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快乐的。

  为什么有的人也阅读,却过得并不快乐?当老师的,上课要阅读教科书,闲时会阅读报纸、网络,几年甚至几十年下来,阅读也算不少。可是留心身边,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一些老师在工作中或得过且过,或埋怨、诋毁这个职业。阅读,为什么在他们身上没有作用?在我看来,光有阅读是不够的,还要看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和阅读内容。因此,这些教师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者,他们感觉不到快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可以使人变得包容。曾经,我是个非常计较的人,从不愿多做一点分外的事情。自从爱上阅读后,我变得大方起来,谁有什么困难我就主动帮忙,不再计较得失。助人,让我变得快乐,成了我的追求。以前我听不得别人对我有意见,谁对我有意见,我就对他有意见。现在,不论是领导的批评还是同事的意见,我都统统笑纳,全当作关心我的人在帮助我。

  阅读,能助力自己的事业。工作初期,由于我阅读不足,教育思想狭隘,理论水平低下,工作中教育目标单一,方法简单武断。如今,随着阅读的增多,我眼里、心中的教育,有了改变。在教学方面,我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关注全体学生,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建立师生互动的对话交流空间,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等等。作为班主任,我始终怀着一颗爱生之心,对学生进行宽严相济的教育,尽自己所能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班级工作成效显著。这些,都是因为大量的阅读。

  阅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是内化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很好途径。相信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个人的阅读体验也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满。我愿让阅读陪伴终生!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新丰中心学校)

  对我影响至深的三本书  □ 吕建斌

  自从2009年接触网络以来,网络阅读便占据了我阅读的主阵地,然而,随着对教育的思考,越来越发现自己见解的浅陋,真正是“网上得来终觉浅”,要真正深刻,还得读纸质图书。

  2012年,我有目的地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其中这几本书给我的启发最大。

  第一本书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

  这本书让我对教师成长与幸福之间关系的理解更加理性,陈大伟教授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为教师量身打造创造幸福生活的理论“路线图”:“首先需要调整生存取向,立志过一种超越现在的生活;其次要进一步关注自己的学习成长,增强自身的本质力量;再其次是创造性事件,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在增强和体验自身力量的活动中,以一种审美的方式获得幸福的体验。”作者又为教师量身定做了发展的实践路线:内化——读书,学习;外化——劳动,创造性地工作。作者的观点影响了我的职业观,让我明白,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职业幸福。

  第二本书是《学校在窗外》。

  这是一本能让读者轻松阅读、深刻思考的书,我相信,不管是校长、教师还是家长,都会读有所获。这本书以“孩子为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开始,用一些充满哲学意味的小故事解读了教育的哲学意义,最终得出“打开经验世界,发展抽象能力”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于当下的教育改革也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该书直指当下教育,只发生“知识”,没发生“学习”的弊端。阅读这本书对于我的意义便是:“打开‘作者的’经验世界,发展‘我的’抽象能力。”

  第三本书是《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

  书中大胆指出:教师要多关注自身,“学生第二”,要“另一只眼睛盯着自己”,“跳出自我看自我”,因为“只有经常关注自身素质提高的人才可能懂得什么是素质教育”,其教育行为才可能是理性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对自己“因材施教”。而对于教育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者建议青年教师“多问为什么,少问怎么办”,因为“怎么办”是“鱼”,而“为什么”才是“渔”。这100条建议娓娓道来,是一位老教师经验和教训升华的结晶,亦是对青年教师的谆谆寄语。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做一个教育的“明白人”。

  这3本书中,《学校在窗外》是写学校与教育的,是一本哲学读本,但却写得深入浅出,对学校教育的解读始于感性,终于理性。其余两本书都是基于教师成长的,阅读它们,你会给自己绘制一条成长路线,做一个教育的“明白人”。

  我因专业书籍而深刻,因专业阅读而成长。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西和县教育局)

  ★分享

  一本《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改变了我很多。生活多磨难的我喝完“鸡汤”,心里有着暖暖的感觉,让我理解学生,理解同事,理解一切的一切……打开心窗,呵护心灵。(汪正玺)

  看了陈日亮老师的《我即语文》,深为陈老师精湛深厚的语文修养折服!陈老师不倦地读书,对语文教学全面深刻的思索和探索,让我有点自惭形秽,有望洋兴叹之感。对比语文教育界的前辈,我反省自己,感到了自己的肤浅。(过河小卒)

  读书最好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在一段时期内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深入进去。如果东一本、西一本地读书,会显得零碎,缺乏系统性。一个专题读完了,再选择一个,如此坚持下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朱传义)

  只要你用心去读一本书,你多少都会被作者所感染,严重者甚至是“污染”,正如莫言所说:“跟随着名家行走,永远也超越不了名家。”一直以来,我们都喜欢把名家专家的话视为圣经,很多时候就不假思索直接引用过来,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才华,结果读来读去,全部是别人的,最终把自己也读没了。当今,最重要的是要读两本书:一本是自然之书,一本是“人”书。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是养尊处优,缺乏对自然复杂的情感,长期禁锢在窒息的空间,少了发现自然之美、享受自然之美的体验,这对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人”书,最好能从身边读起,读出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周芳元)

  我们不仅要读看得懂的书,更要读看不懂的书。所谓看不懂,是指我们还没有理解,还没有达到理解它的水平。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体会不到真正的“高度”,因此,节日里选择读一些看不懂的书最能提高我们的水平。在我的“阅读方案”里,除了专业性很强的书外,特别精选了一些高深的哲学书。作为教育人,“啃”一点哲学书籍不仅可以使思想深刻,最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思维方式。(高进儒)

  读《苹果与粉笔灰》,通过别人的教育故事,感悟自己的教育人生。飘逝的粉笔灰中,沉淀下来的是一枚红红的苹果。读这本书,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好多事件我都感同身受,可惜自己的这些火花随岁月的风尘灰飞烟灭了。更可悲的是,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成了一株没了思想的芦苇。这本书,更坚定了我写教育随笔的决心与信心。(管静)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在合适的时间 读合适的书
《西游记》里的教育隐喻
为教育转型助力
是方便教,还是方便学
我的阅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