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年度·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潼南一中“新师说”
□ 聂成华 孔 蓉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创建于1957年,55年悠久办学历史,底蕴厚重。

  2010年,重庆市成为全国最后一批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省(市),作为一所拥有5000多名高中学生、全县高中规模最大的学校,潼南一中人开始积极探寻新时期高中发展的新出路。他们率先进行大胆改革,摒弃将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填鸭式教学为小组合作式教学,最终形成了学校课堂宏观“四环导学”模式。

  “在这一段时间里,新教师不断涌现。他们虽然工作才几年,但俨然成为学校新课改的积极践行者和带动者。”校长张世国自豪地说。本期,我们选取9位有代表性的新秀名师,就他们对教育的追求、以人为本的情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艺、创新性的教育实践等进行挖掘展示,以飨读者。

  

  陈春花:由sorry到very good的蜕变

  走进陈春花的英语课堂,宛若置身异域,于快乐中体悟言语表达的快乐。

  陈春花,在这所重点中学中算是年龄和资质特别小的一位,2009年大学毕业,走进学校,3年一轮回,她以优异的成绩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回想起刚刚执掌班级的时候,她说,“这对于自己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新课改下,倡导的是全员教学,与自己上学时的课堂是完全不同的”。潼南一中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英语底子薄,水平参差不齐。陈春花说,“记得班上有好几名同学既调皮也不爱学习,上课老是睡觉,即便回答问题也是sorry。”

  作为教师,陈春花发自内心地爱着每一位学生,不管成绩如何,都能平等地给予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对于后进生往往给予更多关爱,打消他们的厌学情绪。她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并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她秉持“做中学,错中学,用中学”的学习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而且,她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自主,从课前预习、导学案编写等环节,都将小组竞争和小组监督融入进去。为了解决传统讲授或小组展示中小组长发言过多,致使很多学生成为“看客”的问题,陈春花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讲故事、编对话、演喜剧等多种方式,实现全员参与。正是在这种环境和这种关注下,学困生也开始奋起直追,全班学生的成绩在毕业这年得到了最好的检验。

  在谈到自身成长的时候,她说:“感恩与热爱,让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学校的‘一对一’帮扶使我成长得很快,那些‘请进来,走出去’的各种活动打开了我的视野,也使我开始重新定位和确立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终生追求。”

  

  刘晓影:植根生活,圆梦“自由课堂”

  她曾多次到重庆市凤鸣山中学、綦江中学、遂宁安居育才中学等课改先锋学校学习,她曾参加“国培”以及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各项培训数十次,她曾获县“教坛新秀”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她便是刘晓影。

  “写教案,背教案。”在一些学校举办的“教坛新秀”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教师是这样做的。走到潼南一中政治教师刘晓影的课堂,却别有一番风景——抛开教案,自由驾驭课堂。

  看到这样的课,听到这些经历,很多人都很难想象刘晓影仅仅是工作了5年的“潼南新兵”。是什么促使她的快速成长?她说,“一开始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我也是备教案,然后再去上课。但是刚刚上完几节课,我就发现,用这种方式让我没有办法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我教得死,学生学得累。在观摩学习了其他几位老教师的课及外出学习几次之后,我开始大胆尝试抛开教案。也正是这种‘放纵’,让我引燃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我的课顿时活了起来。”

  渐渐的,刘晓影开始将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等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自由课堂”。她说“自由课堂”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打破常规,去掉一些课堂规束,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效率,达到高质量,更关注生命本身。

  政治课,在大多数孩子的眼中是枯燥的,如何让政治课去“政治化”,更能“生活化”,刘晓影开始探索“自由课堂”中如何丰富内容这一问题。她把社会时政的视频搬到课堂,把报刊杂志的重要报道摘录进课堂,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政治背景链接到课堂……一下子,“自由课堂”更加自由而高质高效了。刘晓影说,“生活即教育,我要追寻的就是这种植根生活的课。”

  

  龙云霞:一年,由“喜欢”到“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对于仅有一年半工作经验的龙云霞来讲,已经有着深刻的认识。她说,“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如果要成为一名真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合格教师,那就首先爱学生,爱这个职业,爱身边的同事,爱所在的环境,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龙云霞的这种认识也是在她一年多的实践经验中慢慢体悟的。在她眼里,学生就像一剂良药,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只要见到他们,走进教室,一切不愉快便烟消云散,心情舒畅了。

  她始终秉持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用心灵去工作,用自己高尚的情怀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用巨大的热情去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和创造,开拓新的教育之路。这就是她深深的爱。

  爱在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解决问题走向提出问题;爱在于“退居二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爱在于创造适合,因材施教。

  在龙云霞的课堂教学中,她充分实施分层教学。同一个问题,如果基础相对差的同学回答对了,将得到更多的鼓励与表扬。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常常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两类,根据学生自己的基础,自己选择做题。

  除了这些爱,她还关注着每个学生的生活和心理,但凡有闲暇便与学生打成一片,谈天说地。正是这种交心的施爱,她也得到了学生的爱。

  

  石明伟:“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经

  无为而治往往是最高明的管理境界。石明伟便是这样一位班级的“统御者”,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强调学生的“自治”。

  在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石明伟就迷恋着那些教育家的思想,尤其是现代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科学民主管理”。当融进潼南一中后,他开始渐渐尝试将这种思想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实践中,放权,自治——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副班主任,各尽其责。没用多长时间,学生们便养成了一种自我反省、善于自律的良好习惯。课间活动中,发现有学生在教室里吃零食,乱丢瓜子壳等,在班上讲了之后,便会有学生站起来主动承认错误,而他对于这样的学生,不会有批评,而是表扬他敢于承担,之后也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在石明伟看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记得,刚开学没几天,张浩的作业本总是写得乱七八糟。责任心告诉他,一定要“治治”他的这个毛病。他把张浩叫到办公室,准备让他重新换本子来誊写以前的作业,并要求把字写好,而且要爱护好本子。在冇得商量之下,张浩低头写了起来,办公室陈老师看见,笑眯眯地说:“瞧认真写的这字多漂亮!”张浩听到表扬,小脸儿有些红。于是,他抓住时机,又给他戴了顶“高帽子”,夸赞道,“陈老师,你不知道吧,张浩同学很聪明,每次背书都是又好又快。”听完这个,张浩更加认真,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了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成绩也不断提高。

  “无为而治并不是不作为,不治,是要放眼长远,一开始就规范,让学生形成一种自觉,便可无为了。这种夸赞鼓励的方法,便是我无为的一个小技巧。”石明伟说。

  

  王林苑: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歌唱

  从小喜欢唱歌,3岁学钢琴,父母给她在启蒙阶段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为她深埋了追梦的种子,王林苑老师就是用音乐追梦的女孩。在妈妈看来,她是那么痴迷于音乐,建议她一定要将音乐作为自己的职业。她思考着,音乐家?演艺明星?这些都不是她所想要的,而且与自己内向的性格也不符。再三思考之下,她还是选择了报考师范院校,走上了教育这个岗位。

  一直以来,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音乐的追求,在王林苑看来,“音乐是融入人的生命,人的灵魂里的”。走进学校,起初成为一名教师,她还有些不适应,感觉太多的束缚。但是,渐渐的,在与自己相差没多少的学生那里,她明白了,一定得和孩子们走在一块儿,玩在一块儿,一起唱,唱出自我,秀出人生精彩。

  基于这种思想的转变,也正是抓住了学校给她提供的一系列赛课、说课、音乐教师技能大赛等机会,她的性格开朗起来,开始放开自我。一次次的获奖,让她越来越自信。而且,她也将这种自信带给她的学生,“引燃”身边的人。“在王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只能是享受。”学生小李说。

  在课堂上,她是学生们眼中的“王姐”,她也亲切地称学生们为“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们也愿意将心中有关家庭、朋友,甚至是感情上纠结的事儿倾诉给她。她是那么心疼这些学生,因为很多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尤其是父母为了生计在外打工,由奶奶爷爷带大的孩子,心理上以及各方面发展还是没有自己父母带大的好。她愿意将自己的经历跟他们分享,“我愿意带着‘弟弟妹妹’们一起为自己歌唱,追逐梦想。”王林苑说。

  

  王武:好教师就是要当“纵火犯”

  “选择教师很简单,因为自己本身就是师范专业,但是走到现在的学校,真是一波三折。”化学教师王武说。临近毕业,学校组织几次给学生上课的机会,让他真正感觉到了自己上课育人的天赋——一进课堂,他便激情四射,完全融入教学状态,在轻松愉快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得到提升。毕业后,因与爱人异地分隔,他从湖南来到重庆。先是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辅导教师,之后通过公招才进入潼南一中。一个学期后,由化学教师兼任班主任,后又转战实验班。“能来潼南一中,是我的幸运;能与学生一起成长,是我的快乐;能与同事一起奋斗,是我的幸福。”王武感慨道。

  “他一直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对待,所以总是全身心投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尽心尽力把每件事做到完美,力求不留遗憾。”在校长张世国眼里,王武有着最简单的追求,那就是——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人因精神而伟大。王武的这种精神,不仅支撑了自己,更是引领着他的那帮孩子们。在学校新课改的环境下,原本就激情四溢的他,在课堂上增添了不少新奇的环节。化学课堂,王武便“放了一把火”,引燃所有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五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五个人,小李负责酒精灯,小王负责拿试管,小夏负责实验物品,小张负责记录数据……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实验完毕,“组团”展示,王武及时点评纠正,加以引导。同事们都说,“王老师,带的都是‘活宝’。”

  “做好教师,就是要当一个‘纵火犯’。”王武笑着解释说,“纵的这个就是火种,引燃孩子们,让他们的思维之火在课堂上熊熊燃烧。”

  

  徐曼:生活学习就是图个“乐”儿

  “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尽情绽放快乐的艺术光辉。”这是地理教师徐曼所图的那个“乐”儿。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乐”儿呢?2009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徐曼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并三年如一日地试图践行这个“乐法”。在2012年举办的重庆市潼南县“教坛新秀”活动中,她一举夺冠。

  “乐法”第一条,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传统观念中,教学前都是先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一到课堂各种讲授又出来了。在她看来,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之上,而不仅仅是站在知识的讲授角度,那就是要删繁就简——备学生。她喜欢用打地基来比喻教学,“地基越厚实,上面才能建更高的楼”。因此,抓教学就抓根本——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根本。“立足学生和教材实际,去除花哨的东西,效率自然会高。”徐曼讲。

  “乐法”第二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适合教学。“教育首先是要关注全体的,关注的同时还要兼顾个性不同的孩子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每节课都给他们量身定做一种适合的方式方法。”徐曼看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能激发每个孩子学习兴趣的,也是他们能够快乐学习的动力所在。

  “乐法”第三条,我们是一家人。徐曼认为,“在教学中如何和学生相处才是关键。”所以,在每一堂课中,她总是尽量面带微笑完成,对于学生的小错误宽容对待,对于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和现在班级的学生相处两年多的时间,学生眼里徐曼就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曼姐”。过生日的时候,学生们亲手折叠漂亮的纸花,为她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平时,学生过生日,她也总能成为特邀“大嘉宾”出席……如此,她的心和学生的心融在了一起。

  徐曼正用行动践行她的“乐法”,和学生一起去图“乐”儿。

  

  张婧娟:生命状态下的真语文教学

  “植物死了,种子留在花里;诗人死了,精神留在诗里;而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愿意以一种生命的状态,让这种言语融入到孩子们的血液里。”张婧娟说。在她看来,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都不仅仅是当下的,更是一辈子的事儿,因为,浸染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字会深深烙在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精神。

  “我更关注每个孩子的生命状态,而不仅仅是为了落实几个目标”,张婧娟说,“但是这种关注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是在经受了‘打击’之后,慢慢转变的。”

  小王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思维灵活,“一言堂”里,张婧娟的讲授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求知欲了,他开始消极地对待语文课。当张婧娟找小张谈话的时候,他甚至直接说,“你没有能力教好我,你没有能力让我们考出好成绩。”小张对她的失望,令张婧娟很无语。这也促使她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这种教学的方式,学习国内各种语文改革典型人物的成功经验。随着学校课改的深入推进,她果断地改掉原先“一言堂”的课。她认识到,这种传统的课堂,更多的是给孩子们的思维戴上枷锁。

  她开始在课堂上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话剧展示、课外链接、经典诵读、人生体悟、圆桌座谈等等,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大舞台,成为最大的“乐中学”的场所。正是因为这种对生命的关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还让学生们更加珍爱生命,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懂得回报。小陈由原先的不及格,看到语文老师就躲,到现在讲到《项羽之死》、《阿房宫赋》这样的文章时都能侃侃而谈自己对历史社会的看法。张婧娟在准备“新秀杯”讲课比赛特别劳累的时候,学生们会跟她玩笑,“老师不要紧张,你得奖了请我们吃糖,没得奖我们请你吃糖。”

  

  韦明星:一节课关乎整本书

  “1年合格,3年优秀,5年骨干,8年学科带头人,10年名师,更远成为教育家。”韦明星在刚到县教委报到的时候,一位教育前辈给新教师做的职业规划,成为她的梦想和座右铭。

  入职3个月,在县教委举办的“教坛新秀”活动中,她一路过关斩将,从初赛,到复赛,最终取得了第一名,令众多老教师不禁赞叹后生可畏!

  当谈及为何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她坦言,“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从小学开始,教书育人的种子就深埋在了她心里。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免费师范生。当毕业走出校园,走进基础教育的岗位之后,她除了欣喜之外,更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那份厚重责任。

  作为潼南一中教师队伍的“新兵”,她在坚守教育常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她认为,“只要坚守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这老祖宗留下来的16个字,不放松,不懈怠,把它落到实处便无愧于心。”

  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从教以来,韦明星一直刻苦钻研、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并不断进行总结,她深有感悟:首先要立足于新课标进行教学;其次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再其次是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后是认真做好学业评价。她讲,“纲举目张,上一节课心中要有整本书;设问适度,重难点设问不仅要多样而且要适合学情;灵活掌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让课堂活而有法;反馈总结,通过评价、激励等及时总结提升。如此,老师会教,学生会学,才能进一步实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潼南一中“新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