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所县中的课改“大转折”

(上接1版)

  

  如今,高陵一中推行课改近3个年头了,回首课改路,邢小军不无感慨:“我们是一所农村学校,拼生源、拼师资、拼硬件,都拼不过好的城市学校。但是,因为对教育执着的坚守,对教育改革强烈的信心,我们没有气馁,而是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从传统教学到高效课堂,除了新技术的运用之外,如何获得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也是改革的一大难题。“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的教师对高效课堂感到畏惧,甚至意欲退缩。但值得庆幸的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他们最终还是坚持过来了。现在,学校已经度过课改的瓶颈期,教师和学生配合得越发默契。”邢小军介绍说,“除了教师之外,当时很大的阻力还来自于家长。许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要课改,担心课改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为了让家长安心,我们只好苦口婆心地劝说,给他们讲解课改的意义,让他们相信学校,也相信自己的孩子。这才渐渐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当高陵一中在各种声音中艰难开启课改征程之时,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分管教学的马录山主任坦言,教师们一不放心自己,二不放心学生,课堂上还是放不开。而且3年前,教师不会编写导学案,不会做课件,50%的教师甚至连电脑开机这样简单的事都不会,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他们紧锣密鼓地召开课改研讨会,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校委会成员每天深入课堂听课,晚上一个一个地反馈意见并展开研讨,同时,包括领导层在内的所有教师,都必须参加课改过关课,不过关就得重新来。迄今为止,这类研讨会已经召开了34次。在学校的大力推进下,高效课堂建设终于初见成效。

  曾经被导学案“折磨”得睡不好觉的高二语文教师贺利萍,现在感觉再也离不开高效课堂了。谈到课改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其实较早时就已经接受了高效课堂的理念,所以当学校开始课改时,我非常高兴。但是当我真正接触到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时,还是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甚至有不可思议的感觉。现在,短暂的不适应已经过去,我也形成了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就是‘勤于课前,懒于课堂,思于课后’,在课堂上,从过去的‘独舞’,经过‘师生共舞’,终于变成了‘生生群舞’。”

  另一位年轻的教师刘洋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讲述了一段自己颇具传奇彩色的获奖经历。“那是2011年参加陕西省教学能手教学比赛。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抱怨说,他们已经连续上了好几天的课了,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忽然灵机一动,对他们说,‘既然如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聊聊天吧?你们自己找关系好的同学组成团队,讨论几个问题,看哪个团队的见解最出色,大家PK一下。’接着,按照高效课堂的流程,从导入到自学、讨论、展示、评价、反馈,课堂气氛异常火爆,不但学生觉得新鲜,评委也饶有兴趣。”刘洋说,“我现在还记得,评委对我的评价是‘课堂形式新颖,学生参与度高’。那次能获奖,都是托了高效课堂的福啊,不然以我的资历、水平,是很难胜过市里那些老教师的。”

  3年课改路,教师和学生饱经锤炼,成长迅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艰难的探索、反复的实践、不断的改进,高陵一中在模仿“昌乐模式”的基础上,迈出了“创新”的一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553智慧课堂”。

  以学定教:打造“智慧课堂”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学生的,教室、校园也都应该是学生的。传统课堂剥夺了太多本应属于学生的东西。“553智慧课堂”认识到了这一点,强调“五个还给”,将时间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将发展权还给学生。

  将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本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课堂毫无生机,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553智慧课堂”致力于两个转变: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教学相长”为“学导相长”。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有了限制,一般情况下,教师每节课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的思考、探究、参与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拥有了足够的时间,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当然,提倡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导”。教师讲授的时间短了,就要事先进行充分预设,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精心策划。教师要通过巧妙的诱导、设疑、激发、点拨、总结,培养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堂效率才能真正提高,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总结提升等,全都将变成空谈。

  将学习权还给学生。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缺乏民主的气氛,师生之间也很难实现平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主动权不能掌握在学生手里,而是完全由教师操控。在课堂上,讲什么、讲多少、如何讲,都由教师决定,学生没有发言权、思考权、参与权,由学习的主人变成了学习的奴隶。“553智慧课堂”提倡的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服务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平等的课堂气氛,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有自己的选择,可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和追问,总之,一切都要以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核心。当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时,学生就有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课堂效率自然会极大地提高。

  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听和记,没有话语权。即使能够发言的学生,也仅仅是说出几个词、几句话而已,难以真正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553智慧课堂”要求教师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捍卫学生发言的权利、保证学生发言的时间、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有了充分的话语权,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可以大胆展示、激情点评、追问质疑。将话语权还给学生,不仅表现在高陵一中的课堂,现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管理制度。《高陵一中教学管理五大制度》中,明确要求:“学生不仅对课堂教学有话语权,对学校教学管理也有话语权,课堂效果如何,教学效果如何,作业批改情况如何等,都要重点参考学生的意见。”以学生的参与管理促进教学管理和教风学风建设,能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化。

  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如果没有探究,新课程倡导的改革就无法得到落实。“553智慧课堂”要求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具体表现为:课堂必须有探究环节;学生必须有探究权利;学生必须有探究时间;探究必须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只有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才能在探究中积累知识,形成能力,体验知识的魅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的主要体现就是拥有探究能力。没有探究能力,所学知识只是死知识,学习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所以,将探究权还给学生,就是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将发展权还给学生。传统课堂中,学生都是由教师推着走、拉着走、牵着走,甚至押着走,导致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为何不能换一种方式呢?学生设定一个目标,充满信心地前行,而教师只是在稍远处静静地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跌倒了,也可以自己爬起来,继续前行。到达目标后,迎接他的是微笑、鲜花和掌声。稍作休息,学生再次出发,向另一个新目标前进,其间收获的是新发现、新感悟与新经验。这就是“553智慧课堂”强调的让学生自主发展,让他们自己选择目标,依靠自己的能力前进。这样的课堂里,不会再扼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发展,而是以自然人的方式教育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学生的方式理解学生,唤醒他们自我发展的意识,帮助他们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通过“五个还给”,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不再自卑、不再孤僻、不再怯懦,而是勇敢地表达、交流、展现。高三(4)班的学生曹婧刚进入高陵一中时,由于性格内向,不太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每天沉默寡言,甚至一度闹情绪想转学。但是在教师与同学的共同关心下,曹婧慢慢融入了集体。1年后,她在课堂中已经如鱼得水,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成绩更是从入学时的全县100名提升到30名。她的进步,让家长和教师都倍感欣慰。

  “五个还给”是“553智慧课堂”的理念支撑,落实到教学中的则是丰富多彩的“五种课型”。高陵一中因地制宜,因学定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了五种基本课型,即预习课、探究课、复习课、拓展课、讲评课。

  学生有无限的潜能,也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但传统课堂教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553智慧课堂”提倡学生“学中学”、“学中教”、“教中学”,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充分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53智慧课堂”变教案为学案,以学为重,以学为先。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都可以通过生生互学、师生互学,学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技巧,提升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中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把他人内化为自己,把知识内化为能力,从而形成一种能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本领。

  在高陵一中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主张最大限度地开放,在展示、点评、质疑、追问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扮演“教师”的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前培训,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思路、方法教给别人。“学中教”通过角色的转化,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巩固知识、提升拓展、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中学”要求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分解、展示、传授给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他人的反馈,一方面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从单纯的听与记,演变成将知识传授给他人,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553智慧课堂”旨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让学生把“教”转化为一种学习的意识、方式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展现、自主完善中,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教”的过程不但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分享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马录山强调,“五个还给”、“五种课型”、“三种学习方式”是“553智慧课堂”的组织形式,而其内在本质则是“树立五种意识”、“培养五种能力”、“启迪三种智慧”。所谓五种意识,是指自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卓越意识。五种能力指向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三种智慧则是发现智慧、规整智慧、创新智慧。

  “553智慧课堂”由组织形式到内在本质,各个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完整链条。

  浸润在“553智慧课堂”中,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思维能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生在历史教师全蓬勃班上的一件小事,正折射出了这种变化。全蓬勃在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时,标准答案是“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这时候有学生提出质疑:“如果孝文帝在推动汉化的过程中,有的鲜卑族人不主张汉化,会不会激化民族矛盾?”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孝文帝死后不久,就爆发了以鲜卑族为主体的北魏六镇起义,主要原因就是对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不满。所以又得出一条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孝文帝改革操之过急,为后来的北魏灭亡埋下祸根。”从而得出了一个道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讲到这个故事时,全蓬勃说,这不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

  陕西省西安市课改办公室副主任阎春喜评价高陵一中课改时说,高陵一中的课改堪称城乡接合部学校课改的典范,不久前高陵一中已被确定为西安市课改样本校。课改无止境,阎春喜同时也对高陵一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可以把“553智慧课堂”更加深入,更加完善,形成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为推动区域课改作出更多、更大的示范和贡献。

  以文化人:重构“三风一训”

  “553智慧课堂”的建设带来了课堂效率的极大提升,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中人的认识得到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逐步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学校的文化氛围呈现出富有活力的新鲜气息。

  走进高陵一中校园,首先夺人眼球的便是一块巨大的校训石,上面书写着“崇德守正,见贤思齐”8个大字,前文源出《庄子》,教导世人真诚处世,以德服人;后文出自《论语》,教导世人常常反省自我,积极向上。在邢小军看来,这8个字的校训,旨在训诫全体师生“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作为高陵一中人,就应该向着德才兼备,胸有正气,勤思常勉,躬行不倦的方向努力。

  “校训所体现的精神,与我们的办学方向——‘泾渭扬清浊,云槐续华章’,从本质上一脉相承。”邢小军说。

  古高陵八景之中,“泾渭分明”和“云槐精舍”赫然在列。“泾渭扬清浊”(出自唐代吕牧之诗)与这一景观蕴含的深意相融合,一中人将其提升为一种办学精神,实际上寄寓了做人处世应明辨是非、泾渭分明、守正守纯、浩气长存之意。而作为高陵的学校,也理应秉承“云槐精舍”启智、修德之风,矢志不渝,再创辉煌,续写华章。

  自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来,学校文化品位也不断提升,“有些理念已不能准确地涵盖我校的发展方向和特色,过于大众化,为此,我校着手修订我们的教风、学风、校风和校训,也就是通称的‘三风一训’。”邢小军说,“当然,‘修订不是否定,更不能背叛’,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提炼与提升,目的在于适应当前学校发展的需要。”

  为了追寻更为高远的目标,高陵一中在发扬校训的基础上,以“新三风”建设为切入点,对学校发展重新定位。

  一是营造“平等、宽容、启智、慧心”的教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会到自己的尊严。平等就是尊重,只有尊重了学生,平等才成为可能。为此,在课堂上,学校要求,师生关系必须由传统课堂“一言堂”的对立性变为“尊重个性、包容差异”的平等性,教师和学生之间从此是平视关系;在此基础上,大家对课堂认知也得以改变——变“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教材”为“兴趣培养、方法引领”为核心的“用教材教”。

  二是建设“见疑切思,携手共进”的学风。邢小军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从“相信”到“怀疑”的过程。英国哲学家罗素《怀疑论集》里说:“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便成功了”。高陵一中自新课改以来,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思考能力,培养服从真理,不盲从“权威”的独立人格,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前行的团队意识。

  三是共创“舒展个性、彰显风采、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校风。教育不是整齐划一的“改造”,而是因势利导的“塑造”,高陵一中注重彰显学生个性,着力打造“生有特长、师有特点、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现在的高陵一中,在内部文化的滋养下,外部文化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桂馨园”、“海棠苑”、“樱花林”等文化景观散布校园,文化长廊环绕操场,里面不仅有励人心智的典型人物与故事,而且增加了高陵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以及高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气息。

  文化是软实力,是内在的素质,其展现形式就是言行,只有使师生“动”起来,文化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让校园“动”起来,才能富有朝气和激情,才能充满活力。

  在“三风一训”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着意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在这里,学生开展了自创班名、设计班徽,创作班歌活动,毕业生举行了高考冲刺誓师大会和毕业典礼;进行元旦书画展和文艺汇演,举办运动会、早操队列、队行比赛、趣味活动比赛,还有科技小制作等,除了这些常态化活动外,校团委不间断地组织主题班(团)会观摩课,体卫处还经常组织班际间的篮球赛、呼啦圈比赛,学生社团的活动也日趋丰富。

  “现在我们‘自主’了,不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而且做的都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这样轻松的氛围是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而这一切,都是与我们‘三风一训’的顶层设计分不开的。”该校学生会主席王进说。

  以人治人:创新学校管理

  好的管理一定要同时做到规范化与人性化。为了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双管齐下:以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学校日常管理,以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学校的所有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学校领导反复强调,班子成员必须要理顺关系,转变观念,形成“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服务型群体,并且对评价机制也做了相应调整,即教师好不好,学生说了算,领导好不好,教师说了算。

  学校强调意识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计划精心,过程精细,结果才能精品。树立精品意识,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一种拼搏精神,一种创新精神,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人人都是管理者,事事是教育,处处有教育。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还规定:班子成员必须每天同班主任一样按时到校签名;每周必须听够规定节数的课,课后要当面与授课老师交流,听课记录每周四交校委会检查,记录备案,每月公布;班子成员还要带头参加新课改的过关课赛教。

  而在学生管理方面,为了打破管理方面“师治”和“法治”的传统管理模式,适应当前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校以“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为培养目标,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包括学生自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自己制定班级制度和宿舍制度,自己设定小组目标建设、班级目标建设和宿舍目标建设,自主召开班级例会与主题班会,自主开展校内劳动、文体活动、校外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等。“553智慧课堂”上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追问的组织和过程,也是自主管理和品德实践的过程。

  来自高一(2)班的一名学生说:“学生自主委员会成立之后,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现在班主任基本上‘不管事’,但正是因为班主任放得开,我们才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办事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也由此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轨制管理,让学校综合实力在“软”与“硬”的管理中得到极大提升。

  实施课改3年来,学校同步升级了文化体系,完成学生自主管理体系的建设,而这些因素一起作用,也直接带来了学校高考成绩一年一个新台阶。2010年,该校二本上线人数612人,2011年升为780人,2012年更是达到了821人。同时,学校的特长教育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由2010年体艺上线40多人上升到2011年和2012年的100多人,创造了学校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那些曾经满腹疑惑的家长如今对学校充满感恩,那些曾经“流失”在外的学生如今坐在高陵一中的教室里活力无限,那些曾经各自为战的教师如今抱成一团协力合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生素质全面增强,学校特色日益凸显,学校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新课改5年尤其是实施了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先后有许多兄弟学校来高陵一中交流学习,学校声誉不断攀升,影响不断扩大。高陵县教育局局长周兴顺对此感触颇深,3年前,面对舆论的质疑声,面对来自家长的压力,他一度对课改“不自信”,但今天高陵一中取得的成绩让他彻底打消了顾虑:“我们当时冒着高考升学率下降的危险开始课改,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谱。但今天我们可以说,有市局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有一中人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和艰辛付出,我们对一中的课改充满信心,一中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一所县中的课改“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