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师是这样炼成的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纪实
□ 特约通讯员 苗成彦

  “我很幸运,也很幸福。2008年,我成为‘刘立平工作室’的成员,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我已成长为罗庄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之一。”山东省临沂市第六实验小学教师姜自凤的话语背后,是罗庄区名师发展效应的故事。

  “近年来,我们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助推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工作母机’,实施‘研训教一体’策略,大力推进名师锻造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罗庄区教体局局长周广军如是说。

  育“种子”,培养课改“领头雁”

  2012年11月6日,罗庄区又有9个“名师工作室”在临沂市第二十中学等一批学校挂牌成立。如今,罗庄区已有14个名师工作室,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11个学科。14名学科名师领衔人、300名研修成员,共同组成了10多个“名师共同体”。这是罗庄区以培育“种子”教师为切入口,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培育“种子”教师,是罗庄区名师工程的核心内容。2008年9月,罗庄区教体局出台了“名师工作室”建设制度,以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

  刘立平是罗庄区首批“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之一。2008年10月6日,她的“工作室”挂牌成立。在她的专业引领下,姜自凤、崔艳梅等人逐步成长起来,成为罗庄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

  “在学校,我教好语文的同时,依托工作室培养了一批科技爱好者,学生和我一起学习、研究都觉得挺有趣。”教师孙其进说。如今,临沂市罗庄区高都小学在“孙其进工作室”的指导下,科技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名师工作室”根据教学需要,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做报告,给名师工作室成员指点迷津。它突破了“校园界线”,以学科教研为载体,以合力育人为共同志趣,以共同成长为目的,成为推动整个罗庄区名师工程建设的核心机制。

  罗庄区教研室主任陈炳伟说:“名师工作室的科学运行,改变了‘一校一研、一科一修’的研修方式,成为罗庄区教师进行课改的试验室。”在学科名师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学科名师群。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刘建宇数学名师群、刘立平语文名师群等4个学科名师群。

  用“引子”,注入成长“催化剂”

  为打破制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罗庄区教体局先后实施“青蓝工程”、“压担子”、“架梯子”等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如何使罗庄区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向更高层次攀升,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再成长”?

  2012年春,罗庄区教体局适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引入了“催化剂”,制定下发了《罗庄区中小学“三百工程”实施方案》。文件规定,在全区中小学开展100项“特色课题”认定、100节“特色课堂”创建和100名“课改之星”评选活动。全区30处中小学紧锣密鼓,沿着“特色课题—特色课堂—课改之星—特色教师”路径,竞相展开了“特色教师”、“学科名师”的培养行动,促进了“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深度发展。

  “三百工程”启动之后,各学校纷纷就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有头脑”的教师争相确立“小课题”、“微型课题”,积极申报“特色课题”进行研究。大家围绕“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结合校本研究状况,或独立研究,或几个兴趣相投的教师凑到一起研究,形成了罗庄区课改群体攻关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自能高效课堂”研究成了罗庄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路径,尤其是“三百工程”的启动,催进了学校对“自能高效课堂研究”的反思、总结与提炼。在此基础上,校长和教师们积极探寻新的突破口,凝聚形成持久研究的坚守精神。他们着眼于持续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挖掘教师特色和学校特色,致力于培养本土特色教师和课堂,特色教师和特色课堂又反哺成为学校特色建设新的“生长点”。

  搭“台子”,创建发展“大舞台”

  “在这里教书,不怕自己没位子,就怕自己没本事。教师只要有想法、有自己的教学个性,迟早会成为有影响力的名师。”临沂市第二十中学教科室主任徐铎厚说,“学校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梯级名师评选制度,有‘课改之星’、‘年度创新人物’、‘奠基希望教师’、‘功勋教师’等,不拘一格,让大家都看到成为优秀教师的希望。”

  为了让每位教师扎根学校成长的土壤,罗庄区教体局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推行“低重心”的扁平化管理机制,把专业发展的主动权和教学的自主权还给了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2011年5月,罗庄区实施精简高效的“一室三中心”运行机制,打破了架在教师头上过多的“框框”,教师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成长轨迹自主设计、主动发展。

  “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学生。只要利于促进育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想申请外出学习、研修等,都可以获准请假,并给予费用报销。”临沂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张俊湘说,“给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非常重要。师资水平提上去了,还愁教育质量不高吗?”

  “网络教研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教师看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也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罗庄区教体局师训室主任王丽飞深有体会地说,“网络研修,成了老师思想成长的归属地和享受职业幸福的港湾”。

  定“尺子”,设立专业“硬指标”

  “在罗庄,师德是教师专业考核的一个‘硬杠杠’,凡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教师参与晋职晋级和评先树优都要一票否决。”分管师德教育工作的罗庄区教体局副局长李树峰说。

  2008年8月,罗庄区建立了中小学教师专业考试制度,规定每年进行一次考试。“通过这种考试,一方面,可监测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教师根据考试结果及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以考促学制度促进了每位教师的终身学习,实现了每位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陈炳伟娓娓道来。

  “师资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时,师资质量就是教育质量本身。”周广军对师资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有自己的理解。“未来10年,罗庄的教育质量,关键要看师资的质量水平。”

  2011年6月,在几年探索的基础上,罗庄区教体局,对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高起点规划,进一步构建完善了具有罗庄特色的名师培养培训实践体系。

  目前,一大批在区内外、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名师,在罗庄大地涌现出来,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带动下,罗庄区师资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不断升级,有力地促进了罗庄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师成长需要正能量
我要这样当局长
名师是这样炼成的
2013服务新举措
培训之“路”为何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