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3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局限
——《达摩祖师》述评
□ 刘良华

  袁振洋导演的电影《达摩祖师》是一部关于“静修”和“灵修”的故事。

  达摩原是南印度国的三王子,父王将王位传给他而不是两位哥哥,但当父王病危时,大哥却派人暗杀他,抢夺王位。后经大师指点,达摩看破名利,决心拜师学佛。师父过世67年后,他来到震旦(中国)弘法。当时正逢南北朝时期,达摩克服困难,静心修炼,圣名远播,成为中国禅宗祖师。此后代代相传,一直传到六祖慧能。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佛教(尤其是禅宗)、道教乃至西方的犬儒主义何以都一致主张“静修”和“灵修”?

  无论佛教(尤其是禅宗)、道教还是西方的犬儒主义,它们共同的修行路径是“返回自然”。如果把他们的修行视为一种学习或教育,那么,这种学习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对“现代教育”的反抗而向“原始教育”的回归。现代教育的基本主题是科学和民主。原始教育的基本主题是“自然”(前科学状态)和“自由”(前政治生活或非政治生活)。“自然”教育或“自由”教育既是东方的佛教、道教的传统,也是西方犬儒主义的追求。西方的犬儒主义哲人提倡从热闹的政治生活退出,让自己“不为人知地活着”。东方的佛教或道教哲人亲自示范,不仅退出“政治生活”,而且退出一切世俗生活,转入深山老林,从追逐名利的熙熙攘攘的“社会人”恢复为闲云野鹤的“自然人”。

  自然人的生活及其教育只是劳动、运动以及相关的身体教育。劳动原本只是为了获得食物,但劳动同时也使人类肌肉发达、四肢健壮、身手敏捷。而且,有关劳动的勇敢、无畏、豪迈、果断、竞争、合作、承认、尊重等“心的教育”(人格教育)就在劳动的过程中无声无息地得以落实。更重要的是,有关默契、直觉、敏感的“灵的教育”(敏感教育和灵感教育/直觉教育)也在亲身劳动和默然体验中悄然发生、发展。灵的教育似乎看不见,但灵的教育最重要。它不仅使人手感发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味觉丰富、嗅觉灵异,而且使人对知识和技能默然领会、融会贯通。

  后来,人类以为把劳动的经验聚集起来,总结出来,然后派专人去传递、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多、快、好、省地提高劳动效率。随着文字、纸张、印刷术、电脑的发明,人类越来越抛弃直接的劳动教育,越来越迷信书本知识的教育。在“知识就是力量”的现代教育口号中,书本知识的讲解与记忆,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

  过度的“知识教育”和过度的“道德教育”是现代人生命力衰弱的元凶。与知识教育相比,道德教育对人的身体和灵性构成更严重的破坏,道德教育似乎是人类“进化”的标志性事件,但是,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带来了身体的衰弱与心灵的退化。道德教育以不同的形式抵制各种类型的勇敢、热情和独立。激情、智慧、创造性有时也成为道德教育防范的对象。

  这样看来,人类既需要以教育的名义发展智慧、遵守道德,也需要以类似道教、佛教的风度关切身体、唤醒精神。所谓“静修”或“灵修”,主旨在于恢复身体之敏感,唤醒精神之灵气,如此而已。人类需要重新寻找原始技能、原始思维,“静修”、“灵修”便是其路径。身体的“静修”、“灵修”并不倚仗“生命在于静止”的原理或训诫,“静修”、“灵修”之所以重要,只是因为,生命一直在运动、运转,灵魂长期跟不上人的脚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局限
春联红
读书的滋味
教育创造未来
功夫在“懒”外
给冬天一点“颜色”
是推卸,还是担当
育梦工厂
阅读“同心” 成长联盟
中国教师报千校阅读联盟行动计划2013
师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