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教师的荣誉
——追记湖南省宁乡县楼霞希望小学校长蒋小贵
□ 本报通讯员 李茂林 阳锡叶 王 昱 陈凯安

  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礼堂,长沙市“师德”事迹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一个叫蒋小贵的人和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与会者。

  蒋小贵是长沙市宁乡县青山桥镇楼霞希望小学校长,2012年12月11日,在拆除学校围墙时,他不幸受伤去世,把自己的事业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时刻。

  蒋小贵的事迹感动了湘楚大地。长沙市教育局号召全市教育工作者以他为楷模,此前,宁乡县教育局已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

  一个普通校长缘何赢得如此多的尊重?

  他的妻子刘淑珍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蒋小贵这一辈子,心里只有事业和荣誉,没有待遇。”

  熟识他的人都说,他活着,是为了教师的荣誉,他的去世,也体现了教师的荣光。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学校建得最美”

  2012年12月11日,为了拆除一堵内部围墙,给学生扩建操场,安装长沙市慈善基金会捐赠的游乐设施,蒋小贵倒在了他为之奋斗40年的校园。

  那天上午,上完第二节课后,蒋小贵怕学校没有柴火烧饭,就跑到距学校20多里的村庄买了一车干柴,茶也没喝一口就急急忙忙赶回来。“一车干柴足足2000斤,蒋小贵却发动男教师大伙一起搬到了仓库,因为请工人又要花钱。”代理校长石命华想起当日情景,仍痛心不已。

  搬完柴火吃过中饭,为了节省经费,他就带着教师开始拆墙。一开始挺顺利,没想到拆最后一堵墙的时候,墙突然倒了下来!蒋小贵发现了就大喊“快跑!”结果他把一位教师推开了,自己却没来得及跑,撑着墙的两根粗树干倒下来直接砸在了他的身上。教师们连忙把他送到医院,第二天还是因脾脏破裂大出血不幸去世。

  石命华介绍,楼霞小学自1995年新址建成以来有17年了,这些年,蒋小贵不断地在改善办学条件,就像“燕子衔泥”一般,一点一滴打造学校。“为节省经费亲自带头干活,这个习惯他延续了十几年。只要能让学校变得更美,再小再苦再累的事,他都干得很起劲。”

  “楼霞小学以前叫楼台小学,在山那边。”刚退休的刘淑珍坐在丈夫生前的办公室内,隔着窗户远望。她1976年参加工作,也是楼台小学的教师,认识蒋小贵后就一直跟在他的身边。“老蒋1973年参加工作,那时就开始住校,从老楼台小学到新楼霞小学,三四十年以校为家。”

  原来的楼台小学是土砖结构,残破简陋,晴天黄土飞扬,雨天泥水成塘、阴暗潮湿,教师每人只能分到两平方米办公室。操场都是泥巴地,学生下课玩,把地踩得发光。

  1995年,青山桥镇决定新修建一所希望小学,将原楼台小学、原新农小学和原红霞小学3所农村小学合并组建,组成现在的楼霞小学。而这个重要的任务落在了蒋小贵和原楼霞村支书安立东的身上。

  建校首先缺的就是资金。于是蒋小贵写报告,安立东盖章,再由蒋小贵拿着报告到外面四处争取资金。“或许是当时蒋校长的乡村素质教育办得已经小有名气,别人愿意投资给他。”学校老教师刘梅康介绍,蒋小贵当年争取到了深圳工商银行20万元的投资,县乡再补助5万,3所小学所在村的村民集资30多万,总计58万,学校可以开建了。

  选址,征地,施工。在建校的9个月时间里,蒋小贵白天教书,晚上到建校指挥部督查施工。

  学校建成了,可配套教学设施都得从老校搬过来,校内又到处都是建筑垃圾,整个乱糟糟的。请工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最后还是由蒋小贵组织学校教师,安立东组织村支部党员,大家一起干了20多天,辛辛苦苦把学校清理得干干净净,教学设施也摆得整整齐齐。

  蒋小贵建校的韧劲叫人感动。宁乡县教育局局长黎爱莲为此多次去楼霞小学考察,蒋小贵向黎爱莲“诉苦”:学校的外围围墙还没合拢,住校孩子的安全没有保障。黎爱莲当场拨款1万,围墙的事情得到解决。去年,教育局拨款40万,将学校的食堂建好了,水利局也拨款1万,将学生饮水的问题解决了。

  如此这般地为学校忙碌了大半生,蒋小贵却仍觉遗憾,觉得做得不够。

  “从教40年,他最大愿望就是把学校建得最美,在退休之前他就想完成两个心愿。一是把学校所有的场地硬化,现在楼霞小学前坪已是水泥地,只差后坪;要扩建一个操场和一条250米的塑胶跑道,让学生有更大的教学活动场所。二是建一栋综合楼,把乐器、绘画、书法等教学设施都搬进去,让学生们有一个集中训练的场所;综合楼里还要装上电脑,让农村的孩子感受真正现代化的教育。”刘淑珍说。

  “孩子在他的心中分量最重”

  “他爱每一个孩子,孩子在蒋老师心里的分量最重。”这是村民给蒋小贵的评价。

  早在2003年,蒋小贵就办起了留守儿童班。他和妻子把家安在校内,与学校住校的另外两位教师一起,料理留守儿童的生活,洗衣洗澡,辅导功课。现在这个班有8个学生。

  五年级邹勇就是这8个孩子中的一个,听到校长去世后,平时挺坚强的小男子汉也放声大哭。邹勇是湘乡县人,父母在外面打工,有一段时间,邹勇曾跟着母亲在长沙读书,但二年级就转到了楼霞小学,跟着蒋小贵寄宿。这个戴着连衣帽,话语不多的孩子告诉记者,蒋小贵就像父亲一样,大冬天的,不顾刺骨的冷水为大家洗衣服,双手常常被冻得通红,而且晚上经常半夜起来给他盖被子。“我原来很调皮,在寝室喜欢闹,现在我再也不闹了。”邹勇眼睛通红地说。

  石命华向笔者说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强是个不幸的孩子,父死母嫁,与80多岁的祖父相依为命,1997年进入楼霞小学读书,没钱交学费,蒋小贵与石命华去他家家访,看到祖孙俩住在破烂的土砖房里,老人家80多岁了,腰上还插着把柴刀,家家户户都通了电,他们家还在用松油灯。看到这一切,蒋小贵当时便转过头去流了泪。回去之后,蒋小贵与教师们商量,决定免去小强的学费,学费由他和教师们各自出一点。小强自进入楼霞读书没交过一分钱学费。30年来,蒋小贵资助贫困学生累计3万多元。

  在人们眼里,蒋小贵多才多艺,他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会锣鼓铙钹二胡等近10种乐器,会唱花鼓戏,会写对联,会玩速算,会捏泥塑,是当地最有名的文化人。

  1995年起,蒋小贵在宁乡首开先河,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尽管楼霞小学地处偏远,但蒋小贵却将楼霞的课改搞得有声有色。他在2007年后还推出了30分钟课堂,这在宁乡县还是第一个这样搞的。人们说,在楼霞小学读书的孩子很快乐,校园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特别是每天下午,校园里便响起了各种锣鼓二胡笛子声,这是蒋校长带着他的孩子们正在练习各种器乐,唱花鼓戏呢。

  “我认为,搞课改就是要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不但要在课堂里快乐,而且在课堂外也快乐。”蒋小贵曾如是说。

  “他善于让每个教师发挥最大的能量”

  在青山桥镇中心校书记王建平一班人眼里,蒋小贵就是能激发教师最大能量的校长。其实蒋小贵也没有别的绝招。“他是真心对老师好。”教师们道出他的秘诀,“好得仿佛只有努力工作才对得起他。”

  学校每位教师的生日他都记得,每到教师生日,蒋小贵都会让食堂根据老师的喜好加餐,然后让学校民乐队的孩子们敲锣打鼓,一起唱起生日歌。“虽然形式很简朴,饭菜也不丰盛,但心里暖暖的。”蔡金娥老师说到这里,心里充满了感动,“开始我也奇怪他怎么知道我的生日的,后来才知道他是从每个老师身份证上找到的。对待别人,他很心细。”刘梅康老师已经习惯了这个学校特色,“这些年的生日都是老蒋给我过的。说实在话,因为忙,自己的生日经常记不得,但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至于教师家里的大事,诸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蒋小贵总是挺身而出,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于教育教学业务,蒋小贵最上心。虽然学校规模小,又地处偏远,但制度建设从没有随意过,丁是丁,卯是卯。在落实过程中,最让教师们服气的是他最喜欢说那句,“我先来”。比如,每人每学期两堂公开课,从说课到授课到评课,他都带头参与;每人每学期要写教学论文,又是他带头交。他的教改经验“三十等于或大于四十”曾引起广泛的争鸣。“就这样,他逼着你往前赶,往上走”,“其实,这是对教师最大的关心”——大家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青年教师付天雪还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从如何备课、布置作业到如何对待后进学生,蒋小贵都手把手地教她。只要有时间,就听她的课。

  善于发现教师的长处,这是蒋小贵的优点。老教师李国栋年纪比蒋小贵大,是蒋小贵发现他在“珠心算”上很有一手,于是动员他教学生。1995年,李国栋派学生代表宁乡去参加长沙“新苗杯”珠心算比赛,竟然一举赢了“常胜将军”浏阳队,自此成名。蒋兴龙在唱花鼓戏方面有专长,蒋小贵便请他与自己一道教孩子们唱花鼓戏,现在也搞得风风火火。只要教师有特长,就能在楼霞找到“市场”。

  尤为可贵的是,蒋小贵不是只站在学校和自己的立场来看待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了,成熟了,蒋小贵绝不把他们硬留在身边;相反,只要有机会和平台,他就极力举荐。

  这些年来,从楼霞走出了“华天奖优秀教师”李国栋、市骨干教师邓世锋、县人大代表胡红波等一批“名师”。大家细数了一下,来楼霞任教过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成才了,或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成为省、市骨干教师,或成为各名校名师。当这些教师展翅高飞时,最后坚守这个“搬不走的学校”的是永远的蒋小贵校长。

  “他就是那杆最真的岩竹”

  在青山桥镇一待就是40年,蒋小贵不是没有过机会走出去。

  因他在书画、美术上颇有造诣,1999年,深圳一家工艺美术学校邀请他过去做美术设计,工资4000多元,是他当时工资的4倍,还许诺替他解决妻子的工作;在他推行素质教育最红火的时期,省城一所名校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宁乡经济最发达的乡镇大成桥,原联校书记杨玉祥几次三番上门游说,想将他调往大成桥联校任职;青山桥镇教育办也曾想提拔他,将他调到青山桥镇联校任职。

  到最后,他一一回绝。

  “他没去,但矛盾过。”青山桥镇原联校校长文寅生回忆:“有一次他跟我交心,说出去可能会改善下条件,但是当时他在楼霞小学当校长才四五年,刚刚做出点成绩,要是走了,只怕那些成果保留不下来。楼霞的素质教育,只怕就此落寞。”

  蒋小贵最后说,我的位置在这里,在农村,在楼霞小学。我的价值在这里,我的一亩三分田在这里!

  去年教师节,宁乡教育局特意增设了一项“岩竹”奖,表彰那些扎根山区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蒋小贵是获奖者之一。“实至名归,他就是那杆最真的岩竹!”黎爱莲如此评价。

  不过,蒋小贵的坚守不仅仅是因为信念,更多的是源于快乐。

  他每年都会训练一支小学生“民乐队”,学校的重大庆典都有民乐队的身影,村里哪个人家要办红白喜事了也会叫上他们演奏,唢呐、锣鼓、铜钹在孩子们手里玩得得心应手。

  “他的这一套,既把基础课上好了,又把孩子带活了。从学生们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感受得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镇中心校副校长吴孟丰每每接触到楼霞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小贵是发自内心地爱这些孩子,爱这所学校,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校长这个岗位。”

  蒋小贵办公室墙上有一副对联——“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似乎印证着他的一生。

  “老蒋经常跟我说,跟学生在一起,跟老师在一起,他的日子才有味。被学生需要,被老师需要,甚至被村民需要,在外人眼里‘苦苦’坚守的他其实很幸福。活到80岁,他也还会想要教书。”刘淑珍说。

  现在,蒋小贵已经离开,但他所播下的那些快乐与希望,仍在继续发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为了教师的荣誉
民办教育绿海成长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