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课改促学校发展转型
□ 江思容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简单,教学管理粗放,评价手段单一等原因,一些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只重少数,不管多数;只重分数,不重人数,违背教育规律,扼杀学生个性,不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下功夫,盲目在学生学习时间上加负担,使得中学生课业负担居高不下。

  基于此,武汉市洪山中学深刻认识到,课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自然选择,课改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三小教育”,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

  洪山中学结合学校发展客观实际以及教育教学客观规律,提出“三小教育”的基本思想,致力于全面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所谓“三小”,即:在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教学”;实施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落实形式上采取“小处入手”。“三小教育”的前提是小班教学,核心是小组学习,关键是小处入手。“三小教育”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起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 目标聚焦“三质”。一是学生学习方式之质,小组内“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二是资源分配之质,小班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关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成为可能。三是学力发展之质,小处着手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2. 能力突出“三主”。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班教学放大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二是学习是课堂的主线,小组学习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互助共进,催生了高效合作与公平竞争。三是学得是评价的主尺,小处着手,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关注学生学得的细微。

  3. 建设强调“三步”。一是组织的建构,小组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性别的平衡、性格的互补等多种因素,确保组间的静态平衡与组内的动态平衡。二是机制的建立,组内实行大组长负责制,建立组内对子互助合作机制和组间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文化的建设,鼓励小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文化符号,实现“以文化人”的基本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自律、倾听的自觉、表达的自信、质疑的自由、合作的自主,我们都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了跟进式的培训,并以三字歌的形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课堂文稿,净化高效课堂的课程资源

  高效课堂改革绕不过去的命题是减负增效,我校以“课堂文稿”为依托,净化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彻底实现“课堂文稿一本通,各门功课零资料”。课堂文稿就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的练习“教学练”三合一的课程资料,它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高点。文稿编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编写立足“三基”标准:一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所承载的三维目标,强调对标准的理解能力,为文稿编写找到合适的学习目标;二是基于教材解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所担负的阶段任务,强调对教材的通透理解,为文稿的编写找到系统的知识体系。三是基于学习起点,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状况,为文稿的编写找到合适的层次结构。

  2. 研发落实“三动”推进。我校课堂文稿的研发,依托三个层面的保障:一是战略联盟层面,依托专家团队的思想引领,行为推动;二是学校自身层面,依托学校“课程研究所”首席教师的理论研究,学术带动;三是学科组织层面,依托学科教研组全科教师的实践反思,组织联动。

  3. 质检体现“三定”原则。课堂文稿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训练检测的主要载体,具有信息容量大、思维含量高、评价矢量多等基本特点。我们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出文稿编写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遵循知识与技能目标定量呈现,当堂可测的原则;二是遵循过程与方法目标定性呈现,当堂可量的原则;三是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向呈现,当堂可控的原则。

  为了使文稿的编制更加严谨、科学,我们严格制定了编写的六大基本流程:个人主备、小组研备、首席审备、课前预备、课中续备、课后补备。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编制文稿的能力,我们每学期举行两次文稿编写大赛,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课型,由校长书记亲自监考,首席教师封卷测评,确保竞赛结果的信度。

  推广模式,细化高效课堂操作系统

  1. 突出“三重”,科学建模。我校按照“主动发展,生星教育”的办学理念,以突出“三重”为基本原则:一是重课堂生成,二是重学生活动,三是重教师点拨,提炼出“四会四步一中心”(简称“四四一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四会”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的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等四种基本能力;“四步”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的“学、展、点、练”的四个基本步骤;“一中心”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的“以学为中心”基本思想。

  2. 落实“三关”,灵活用模。为了强化师生对教学模式的认识,灵活用模,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落实三关:一是“课堂过关”,组织开展以“人人过关,节节入模”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测和以“人人标杆教师,节节标杆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二是“课题攻关”,为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困惑,我们积极开展课例研究行动,“依托小课题,托起大课改”,评课议课时采取“切片诊断、放样剖析、对症治疗”的方式,达到“剖析一节课,撬动一个点,带动一批人”的效果,组织标杆教师、首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洪中讲坛分享研修成果。三是“赛课闯关”,结合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努力实现每一名教师、每一堂课“环环精致,节节高效”。

  分步实施,强化高效课堂保障体系

  1.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抓实课堂实践。

  在备课组建设的初步阶段,我校确立了“以点带面,分步推进”两种基本策略。由于学科间发展层次的不平衡性客观存在,我校按照“个案引路——具体实施——阶段总结——整体推进”的四个基本步骤推进学科建设工作。首先,学校将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学科作为试点,鼓励他们按照学校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评价方案的各项要求,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积累操作经验,反思成长得失。其次,将“个案经验”通过教育教学论坛在局部有限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鼓励不同学科备课组结合学科特色,大胆创新,不断发展,形成超越。

  2. 以小组建设为重点,营造班组文化。

  “三小教育”的核心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涵盖了班级“小组管理”,教师“小组教学”,学生“小组学习”等基本内容。强调的是班主任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加强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建设不同于小组建立,建立是一个即时动作,建设是一个持续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我校的小组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渐进深入的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组长的培训指导——组员的分工合作——组规的修订完善;第二阶段:组内的微格系统——组织的文化植入——组间的竞争机制。

  3. 以评价机制为手段,建立反馈网络。

  在评价内容上:一是过程评价:我们设计了8个工作用表,严格监控教学流程,备课组教研计划表、教研活动情况统计表、课堂文稿使用情况统计表、教师听课情况统计表、补偿性练习情况统计表、拓展性练习情况统计表、首席教师工作用表、课堂展示活动情况统计表等。二是结果评价:做实三级质量分析。第一级——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分析表;第二级——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会——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会——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第三级——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三级质量分析评价,督促教师找出问题的症结,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有学生的评教评学、教师的自我反思、家长的评教评学。这样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网络,用适时的、适切的评价方式来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查、落实、反馈、提升等功能,为高效课堂的良性发展了收集了有效的信息、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中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以课改促学校发展转型
让我们的教育自身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