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文化生态圈”
□ 毕延威

  教室是个融错的地方,教师要敢于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建立起平等文化氛围,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课改的着力点是转变“教与学”的关系,要把传统课堂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模式,“在引导下的发现”和“在发现中的引导”,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性的格局,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在这样文化生态圈内,最常见的行为文化模式是顺从行为、从众行为、利他行为、侵犯行为等。这样的文化下,师生关系就像演员和观众,然而,我不得不说,再好的演员天天板着同一副面孔,观众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要想让学生不疲劳、不厌学,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把每次考核评价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适当的累加转化。高效课堂主张的“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站在这一出发点,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理想的教室,使之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

  教室无疑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生活的“文化生态圈”,这个“文化生态圈”是由教师和不同家庭、社区文化背景的学生结合而成的。理想的教室,应该让自由表达与自主探索得到充分体现,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节奏,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自由自在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建立合作气氛、提供互教互学、鼓励进步等途径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民主生活、又有自我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探索的独立空间,而不是由权威者说了算。

  在理想的教室里,师生关系无疑是这个文化生态圈的核心,只有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才有平等,而没有尊卑之分。

  一个教师实施对话教学,一言一行都是在向学生乃至社会展示自己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努力引领学生从学会宽容,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尽可能尊重多样性,尽可能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和“理性”齐飞。

  教室有限的空间无法满足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生命表现形式,尤其是在专制文化的教导下,学生生活过程变得模式化,使学生在校时感到孤独。

  我做校长期间,就曾经提出要办有问题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入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去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联姻,而不是将课堂与课外生活人为地割裂。

  要想建立起理想的教室,我觉得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给学校、教师松绑,还教学权给教师,让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去实现“我思故我教”。

  2. 一间教室的学生不能太多,学生在课堂上是充分自由的,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可以看书,可以和教师、同学对话交流,可以做自己愿意做的任何事情,也可以睡觉。

  3. 教室应该配备图书角、电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学习,而不再是由教师模式化地教学。只要一间教室有20%的学生和教师对话交流,就算有意义的课堂教学。

  4.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就必须要让学生懂得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在此基础上才有个性的独立和人格的尊严。

  5. 教室是个融错的地方,教师要敢于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建立起平等文化氛围,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自我纠错,在成功的喜悦中有成就感。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罗山县教研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教室重构
构建“文化生态圈”
“理想教室”的N种可能
陪儿童过一种精神生活
中美教室的差异
教育即点燃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