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出山城教育一片新天地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的特色办学之路
□ 文 艺 张 扬

  唯有特色才能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个性,唤醒学校的教育激情。

  新课改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意识,更要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模式。

  三自主管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改需要整个学校文化的配合,要打造真正的“15+20+5三案导学”课堂,必须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快乐、团结、向上、合作的氛围。

  “长江流经这里拐了弯,一个几字,围一座嚼不烂古音的半岛……”江津,诗人笔下古老而浪漫的故乡,一座雄踞长江上游咽喉的城市。提起江津,人们总会联想到秀美的风光、险要的地理位置,殊不知,这里更是人才辈出之地,在整个20世纪的重庆籍院士中,有60%以上是江津人。

  在这样一座文化昌明的城市里,教育自然是众所瞩目的存在。始建于1925年的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是一所令人景仰的老牌名校。88年来,江津二中几易校名,其前身国立九中时期,校长段继轩留法归来,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开创了学校卓尔不凡的先河。88年来,江津二中桃李满天下,走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等7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专家、学者、政要等社会名流,被誉为“院士的摇篮、名人的沃土”。回望历史,这所著名的学府显得如此厚重而辉煌。

  “212231”工程:以特色唤醒教育激情

  时光飞逝,新世纪的曙光照亮巴渝大地。2004年,江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江两岸”的新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北部的滨江新城,而江津二中正是滨江新城的文化教育中心。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发展机遇已然来临!

  2007年,李祥云成为江津二中新一任校长。当时,江津二中的状况并不乐观。硬件设施不太完善,生源数量有所下降,师资力量虽然较强,但由于教师来源广,管理难度较大。李祥云上任后,一是新修了教学大楼和学生公寓,基本上满足了师生的需求。二是以包容的心态管理教师,他说:“不同地区来的教师,可以带来各地的风土人情;不同学校毕业的教师,可以促进不同风格的交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文化的交融有利于形成新的文化。”

  事实上,在李祥云看来,硬件、管理都不是难题,学校的发展更应聚焦一件大事——特色。唯有特色才能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个性,唤醒学校的教育激情。为此,他率领导班子从学校实际出发,经过归纳总结和深入规划,提出了“212231”特色工程,从教育、教学、管理、文化、活动、培养六大方面全面打造学校特色。

  所谓“212231”特色工程,第一个“2”指教育,突出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开设这两门校本课程,而且还要通过活动打造两大品牌;第一个“1”指教学,即紧紧围绕“15+20+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核心;第二个“2”指管理,一是校级干部、中层干部轮流值日开展“走动+互动”式管理,记录师生对学校的意见和看法,二是学生“三自主”管理;第三个“2”指文化,即构建三级三室文化、制度文化;“3”指活动,一是“走进工厂、走进大学、走进军营”的“三走进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二是通过开展“送迎时日”活动,提升学生的精气神,三是乐器、舞蹈、跆拳道等近20项社团活动;最后的“1”指培养,即突出对学生领袖能力的培养。

  “‘212231’特色工程全面概括了我校的特色办学活动,其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三自主管理和文化建设。这是新课标对学生自主发展和素质提升的要求,也是我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把它打造成精品项目。”对于特色工程建设,李祥云充满了信心。

  课堂教学改革:校园如此春光明媚

  2008年初,就在李祥云上任后不久,一场课堂教学改革在江津二中初中部率先拉开了帷幕。

  当时,李祥云提出了“20+20”课堂,要求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提到改革的原因,他说:“传统的一言堂效果非常差。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精力集中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要他们一节课40分钟不走神有些强人所难。课改的目的,一是转变师生角色,让教师退居幕后成为导演,让学生走到台前成为演员;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紧张和亢奋状态,提高教学效益。”

  然而,李祥云没有想到,他的一声号令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改革的要求刚刚提出,校园内外反对声就不绝于耳。有的学生说:“为什么拿我们这一届来做实验?”有的家长说:“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实验不起。”而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教师,因为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位女教师回忆说:“当时,李校长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哪敢啊?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好。老师们表面上接受了,晚自习时却偷偷地在讲课。”

  怎么办?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于是,一场为教师洗脑的“持久战”开始了。李祥云认为,与其让教师在本校接受枯燥的培训,不如让他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亲身体验一下当今课改的力度,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尽管经费紧张,他还是千方百计地安排教师出去学习。从中层干部到教研组长再到普通教师,一批批去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尤其是前几批教师,学校不仅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而且要求每个人回来都要写总结、上示范课。

  一两年间,学校80%的初中教师、60%的高中教师都走出了校门,大家也因此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前,让教师上示范课总是扭扭捏捏的,现在没有人会推托了。高中一直是课改的雷区,以前很多高中教师说:“课改是初中的事,不关我们的事。”去了昌乐二中以后,高中教师的意见声也渐渐地小了。学校趁势在新生入学时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讲解课改的好处,慢慢地,学生也跟着动起来了。2010年,江津二中终于推出了酝酿已久的“15+20+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15+20+5三案导学”课堂模式

  什么是“15+20+5三案导学”课堂模式呢?所谓“15+20+5”,即要求教师讲课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自学和互动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最后留5分钟进行练习、反馈与点评,使课堂结构达到最优化。这里限制讲的时间并不是不讲,而是要精讲,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学后讲”。所谓“三案导学”,就是以“自主预习案、合作探究案、反馈训练案”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现在,江津二中的常态课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每个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用红笔标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预习案,填好问题生成单。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探究案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先在组内3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展示解题思路,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或修改,然后教师进行点评、点拨和激励。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学生静心总结归纳,清理过关,最后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

  “‘15+20+5三案导学’课堂模式凸显了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主线的特点,体现了‘学生自主、同伴互助、教师点拨’的新课标理念,推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于新课堂,李祥云这样评价。

  法宝一:“三案”的使用与编制

  事实上,“15+20+5三案导学”课堂的实现有两大关键,其一是“三案导学”。在江津二中,每个学生都有多本导学案,每个学科一本。“三案”中,自主预习案设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我的疑惑”、“信息链接”等板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开展预习,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和结构。合作探究案设有“学始于疑”、“质疑探究”、“拓展提升”、“我的知识网络图”、“当堂检测”、“我的收获”等板块,给予学生有效建议和方法指导。反馈训练案针对已学内容进行基础训练、综合训练,以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案”如何使用呢?一位老师介绍说:“自主预习案在课前1到2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思考。上课前半天,任课教师将自主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预设课堂多种应对措施。合作探究案在上课时发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各项流程。反馈训练案在课堂结束时下发,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教师进行批阅。也可由学生相互批阅后再上交,教师进行二次批阅。‘三案’的使用,我们总结了16个字: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三案”是教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编制也有着严格的程序。先是提前备课,教研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学案编制小组教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并将编制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再是集体研讨,第一次,教研组长及学案编制小组提前一周对导学案进行第一轮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初稿,打印初稿每人一份并全部做一遍;第二次,学科全体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导学案定稿,在修改完善并试做后,交领导审阅签字并打印成品稿,上交年级保存。最后是课后反思,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实况进行反思,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改完善。

  “没有充分的自主就不可能有充分的展示,‘三案导学’犹如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成为了现实。”教师们对“三案导学”赞不绝口。

  法宝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评价

  学习小组是“15+20+5三案导学”课堂的有效载体。在江津二中,每个班级都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左右。每个小组又按照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将组员分为A、B、C三类,以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的教学理念。每个班还将课桌的“整齐摆放”改为“对座式”,有时候小组更是采用站立式探究学习,形成了融洽、和谐、热烈的学习方式。

  学习小组长是教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小组长不仅要负责管理、组织小组的学习,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为此,教师特别注重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经常召开小组长会议,让小组长从内心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激发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受此启发,教师还在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学科组长,让每个组员都可以成为组长,让每一个孩子的能力价值得到体现。

  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还创新了评价制度,将小组评价分为两类:一是标准分数。如根据学案完成情况及质量给予3、2、1学分,根据讲解内容及精彩程度给予3、2、1学分。考试检测根据小组平均分排出名次,分别给予4到1分。老师还会根据个人课堂表现给每个学生打出A、B、C三等,分别赋予5、3、1学分,凡得5分者当场颁发“学习证明票”一张。二是分类分数,即A类学生展示、提问的按照标准分数赋分,B类学生加倍赋分,C类学生三倍赋分,以此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

  评价还有哪些亮点呢?一位班长介绍说,每天,各学科代表要汇总各小组的课堂得分;每周,值周班长要将各小组总分填写到墙上的“星光灿烂小组”表中;每月,班学习委员汇总各小组长记录的小组成员总得分,填写到墙上的“星光灿烂个人”表中。学校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警部队军衔标准设置了11级“军衔”,每周根据小组得分排出名次,进行“军衔晋级”。每周二的班会上,上周值周班长主持“授衔大会”,将“军衔”标志贴在小组和个人晋级表上;每月,学校还会评选一次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个人,获奖者可以在“星光灿烂小组”表粘贴小组集体照片,并写出获奖感言。

  “课改就是做好事,它让学生和教师充分受益。”李祥云的话十分朴素,却道出了课改的真谛。3年多来,课改犹如一阵清风,给江津二中带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课堂活跃了,学生敢说了,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霸气谁能敌”!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传统模式下,学生很少和教师交流,现在,学生都争相问问题。有时候,我故意把一个音读错了,学生马上就给我指出来。有些学生小学时从不回答问题,现在能够主动回答了,其他同学就会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课改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信。”

  课改也让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10年,江津区初高中课改会议均在江津二中举行,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与会专家与同行都对二中的课改表示了肯定。李祥云常说:“课改绝不能影响成绩,如果因为课改而丢了成绩,那么课改就是失败的。”自课改以来,江津二中的期末统考成绩、中高考成绩均稳步上升,改革已跨出了完美的第一步。

  三自主管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课改是一场综合性改革。李祥云深知,新课改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意识,更要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模式。为此,他和领导班子又提出了“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飞翔”的德育理念,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新核心——学生三自主管理。

  所谓三自主管理,是指年级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和小组自主管理。

  江津二中是一所大学校,初中一级10个班,高中一级20个班,管理上的难度催生了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诞生。管委会成员选拔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从众多竞聘演讲者中选出20名佼佼者。管委会下设学习部、文娱部、生活部、宣传部、体育部、纪检礼仪部、信息部等7个部门,并设有主任、副主任、各部部长等职,各部门各尽其职,负责平日的考勤、卫生、纪律、两操以及校园巡查;协调、配合学校组织各项工作;每周五晚按时召开管委会例会。

  管委会的日常工作十分琐碎,但成员们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纪检礼仪部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让个别学生改正了不规范的仪容仪表。劳动部和生活部对寝室卫生、教室卫生、住校生晚归寝及寝室纪律进行检查,并评出示范寝室和教室。在寝室检查中,他们采用了温馨的“便利贴”方式,将检查不合格之处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门上,让该寝室的学生清楚明了被扣分的原因,以便下次改正。他们的工作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贴心、细心。

  每学期,校园的许多精彩活动也都是由年级自主管委会牵头的。以高中2012级为例,去年,学习部开展了两次作业评比、多次征文大赛、一次学习经验交流广播大会;宣传部充分利用两块黑板进行好人好事的宣传,并定期向学校校报供稿,还培养了一批年级小记者;体育部配合文明监督岗的同学检查两操和升旗仪式,还组织开展了拔河比赛和接力赛;文娱部成功举行了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红歌比赛和文艺专场表演……

  生动而鲜活的实践,让一大批管理小能手脱颖而出。一位年级自主管委会成员说:“管委会的工作让我从一个只知道埋头学习的孩子成为了一个尽职尽责的管理者,我懂得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我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失败、体验了付出、更体验了责任。”

  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与年级基本一致。每学期开始,班级自主管委会主任要根据校历表安排好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管委会主任负责整个班级各方面的分工及检查,值周班长布置和督促一周班级工作,检查班级日志,填写值周记录,并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开好周二班会。值日班长具体负责班级一天的常规管理,做好每天的班级管理记录,填写班级日志。其余纪律、文明礼仪、寝室等管理员分别做好各自领域的工作。

  为了让各班的自主管理更加规范化,年级自主管委会每月举办一次班级管理论坛和班干部培训会。通过班级管理论坛,各班班长取长补短,吸取其他班级的优秀管理经验,共同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热情,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班级。而班干部培训会则让班干部们更好地充实自己,了解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积极投身到自主管理当中。

  小组是最小的管理单位,它承担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任务。学习小组和自主学习密不可分,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战斗团队。在江津二中,各班经常召开小组长会议,培养好小组的领袖人物;经常在各小组间展开竞赛活动,让小组成员在竞赛中感受团队的力量,感受到互帮互助带来的快乐。而生活小组则负责寝室、卫生、纪律等日常管理,竞争机制使得每一位成员都为小组的荣誉而奋斗,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一位班主任说:“当今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小组自主管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升了自信心、上进心和责任心。”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初中09级4班的小罗,由于小学基础差,一直存在自卑情绪,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倒数。小组自主管理实行后,她先成为清洁小组长,后成为班级生活委员,初中毕业后在一所职业高中通过竞聘成为了校学生会副主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今,三自主管理已在江津二中实行了3年多,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三大管理层次,层层监督,俨然形成了一个秩序井然的小社会。每年,学校还会开展三自主管理评选活动,选出自主管理的先进年级、先进班级、先进干部、优秀小组等,许多管理之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的精神磁场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着悠久历史的江津二中对文化有着特殊的信仰。一方面,她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她致力于新时期的文化创新,从而让文化的生命力历久弥新。

  随着课改的深入,李祥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课改需要整个学校文化的配合,要打造真正的“15+20+5三案导学”课堂,必须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快乐、团结、向上、合作的氛围。因此,他又提出了构建“三级文化”、“三室文化”的倡议。所谓“三级”,指年级的走廊、班级的教室、班内的小组;所谓“三室”,指办公室、功能室和寝室。而作为学生活动主要场所的班级,无疑是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社会”,那么班级就是其中的“家庭”。班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力,是一门潜在的课程、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江津二中的班级各具特色,有的典雅宁静、有的活泼热烈、有的精致谐趣,而这一切的建设者正是学生。“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创建,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一位班主任说。

  走进江津二中的每一个教室,里面都是那么窗明几净、整洁有序,教室内养植的绿色花草,增添了教室的生机,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教室的墙报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墙报大多都是手抄报,版式策划、内容选择及抄写都由学生完成。黑板边上,“星光灿烂记录表”记录着小组学习情况,“班级之星”展现着成功者灿烂的笑脸,“生日榜”或“十二花语”,记录着全班学生的生日……这里真正实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这里流淌着浓浓的温馨与爱意。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班级还有班名、班徽、班级口号和奋斗目标。各班在管委会的带领下,自己创设意蕴丰富的班级名称:如高一(6)班的文澜阁、高一(9)班的晨曦九班、高一(13)班的博雅等。各班还在班内征集班徽设计,通过集体投票确定方案。班级公约也由学生自己制定,每个学生都要在公约上签字,并立誓坚决执行。奋斗目标也是班级必不可少的。墙壁上有集体奋斗目标,桌上有“我的座右铭”,“我的奋斗目标”,每个学生签字后把奋斗目标用红纸张贴出来,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航标。

  “进入班级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外桃源,置身于如此积极向上的精神磁场,谁还会不努力学习呢?”这句话道出了多数孩子的心声。

  近年来,江津二中还着力打造制度文化。学校编写了10万字的《教职工工作手册》,手册内容科学细致,富有操作性,对教师的师德、教学等方方面面做出规定,并实施量化考核。对此,李祥云说:“制度的意义不在于惩罚,而重在提醒。”此外,学校还编撰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手册》、《年级管理指南》等,科学的制度赢得了许多兄弟学校的赞赏,不少学校前来索要“四大手册”,学校总是乐意与他们分享。

  作为一所老牌名校,“名人文化”更是江津二中的宝贵财富。学校先后培养出了7位两院院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学校十分注重榜样力量的作用,积极宣传老校友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让文化的血脉内化进当代师生的心中。2012年,学校号召全校师生提炼名人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校园中掀起了一股名人文化的热潮。此外,学校还重视抓好文化宣传的一报、一刊、一网、一台、一窗、一坛的“六个一”活动:每月出一期校报、每学期出两期校刊,校报校刊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加快网站建设,丰富校园网内容;校园广播电台将向校园电视台迈进;利用橱窗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启动“名人讲坛”,锻炼师生能力,扩展师生视野,宣传学校形象。

  近年来,江津二中凭借特色办学成为山城教育的新亮点。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三自主管理和文化建设犹如3座桥梁,架通了学校蓬勃发展之路。而三者背后的共同理念“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正是新课改最大的诉求。展望未来,李祥云说:“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学校,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成绩千差万别,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长;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今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江水滔滔,潮涨潮落。我们相信,江津二中的未来定会如长江一般,生命不止,奔流不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改出山城教育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