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
□ 朱建军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我第一次认真阅读的教育理论书籍。从前,我之所以不看教育理论书籍,是因为它们已经成了某些专家的文字游戏,常常是为理论而理论,失去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让人望而却步。

  但是,作为日本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的佐藤学却能用平实的语言,对教育提出尖锐批判。书中关于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陈述和经典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寻找课堂教学的平衡点

  二战后的日本新教育运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但是佐藤学却认为,当时的日本教育过分宣扬“主体性”,并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针对学生需求进行的“神话”。表面上学生卸掉了重负,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学生依然在国家、教师、家长提出的“主体性生活”的强制下不堪重负。

  由此看来,认为“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如何把握讲授式教学和自主探究两者间的平衡至关重要,我们绝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正如佐藤学说的,今后的教学,显然应该从大一统的传授性方式,国家课程主导的“行政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同时避开“主体性神话”,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

  寻找课程改革的突破点

  去年暑期,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如约而至。该方案的重点和亮点是选修课——选修课程建设列入特色示范学校的评估指标。

  可以想象,将会有一批学校为此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出现比拼印刷品和资料装订的“大会战”,而“大会战”产生的大量无效劳作会严重影响一线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甚至可能出现“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现象。

  佐藤学在书中还特别提到,“在开展教研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陋习,包括扯皮、互相批判、形式主义等,其实这些情况大多数教师都心知肚明,但无心也无力去改变。”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也应剔除陋习、正视困难,在教研活动中“抛开一切抽象的语言”,解决具体问题;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态度、想法,而不是只关注学习内容。更多地关注那些沉默的,观点模糊、思考缓慢的学生,而不是只关注回答“我懂了”、“对,就是这样”的学生,因为“不确定的思考和表达,往往在创造性方面更能发挥威力”。

  寻找学校管理的着力点

  学校中有这样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上公开课的经常是工作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但不少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中不以常态示人,而是站得很高,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他们脑子里想的不是“学生在思考什么,他们应该怎么思考”,而是“我接下来该做什么了?怎样将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但是我们要知道,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活跃的孩子,怎么可以用一个计划应对这么多的思考?佐藤学认为,教师追求的应当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而不是“热闹的教室”,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最需要培养自我反思、崇尚合作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关于学校管理,佐藤学倡导“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式的管理。无独有偶,我们的新课改方案中也提倡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专业人士的合作,鼓励教师走校任教,实现资源共享。而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前提是让真话、实话出现在活动、会议中,写在论文、课题、教案中,需要我们以务实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体制。

  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保证每一位教师的幸福。如果教师为了学校工作而牺牲个人幸福,“幸福教育”也将无从谈起。教师也是人,也需要有休闲娱乐的时间,如果长期超负荷工作,那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教师变得越来越中庸,变得没有特点没有特长,进而失去成长的主动性和机会。从这一点来讲,保证教师的“主体性”和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同样重要。而当教师、学生都能幸福地工作、生活和学习时,“幸福教育”离我们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细节的力量
指印
谁解凭栏意
教学没有那么难
校本课程的新探索
乡间春归早
语丝
校长需求,还是家长需求
校园幽默
幸福教育离我们有多远
情走笔
中国教师报千校阅读联盟行动计划2013
师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