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当代教育的使命

  策划:韩世文 解成君             文字整理:韩世文

  主持:解成君                 摄影:张劲松

  嘉宾:张兴国(黑龙江省尚志市副市长)      王洪军(黑龙江省尚志市教育局局长)

  刘光胜(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   李炳亭(中国教师报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

  精彩语录

  张兴国:

  政府应该更务实一些,切实从制约发展的资金缺口、人才断档、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出发,寻求改变。

  事业是人做的,没有人才,没有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

  王洪军:

  教育局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

  局长应该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否则,我们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去坚守教育的净土,坚持教育的改革。

  刘光胜:

  真正实现一个区域教育的均衡,不是形式上的均衡,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一体化的均衡。

  没有真正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为国家的未来而办教育,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阻力。

  李炳亭:

  学校是民主最佳的土壤,要培养人的民主意识,必须先从学校开始。

  课改实际上要倡导教育人重新树“三观”,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师生观。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让人幸福的

  主持人:本期教育圆桌沙龙邀请到的4位嘉宾,尽管身份不同,但都对教育情有独钟。在4位嘉宾的心中,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刘光胜:理想的教育,我觉得可以从3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应该有教育理想作为支撑,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其次,应该让每一个家庭始终充满希望;再其次,能让我们的国家始终挺直脊梁。

  王洪军:理想的教育应当是让人幸福的、快乐的,我们的孩子在幸福的乐园中学习、成长。

  张兴国:我觉得理想的教育应该和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一致的,它是愉快的、实用的。

  李炳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觉得理想的教育就应该是好的、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真正理解理想的教育,首先要知道不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好教育在反对什么。我一直以为,好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片面的教育,野蛮的教育,乃至于功利的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理想的教育需要有3个关键词:生态、民主、信仰。学校是民主最佳的土壤,要培养人的民主意识,必须先从学校开始;教育必须有使命感,因此,教育人必须有信仰。

  区域教育应走向质量一体化均衡

  主持人: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课改则从以学校为代表的单兵作战,逐渐发展到以区域整体推动的形态。在几位看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有哪些?

  王洪军:尚志市作为哈尔滨市全面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点县(市),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无论在硬件设施建设上,还是在软件设备的投入上,都倾注了全市的财力。特别是2012年,投入近1亿元完成了硬件建设,也完成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这为全市均衡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均衡发展的关键词是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系数,这个差异系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教师的师资水平等方面。目前尚志市全面启动课改,其目的就是要建设好学校,发展好教师,成就好学生,从而使城乡之间学习的差异系数越来越小。我想,尚志市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跟上甚至赶超其他课改先进地区。

  张兴国:王洪军局长很客观地将尚志市的工作做了介绍,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我觉得根本的途径就是改变,改变原来那些教育的顽疾,实现真正的变革。我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政府必须转换角色;同时还要挑战传统,传统思想和部分顽疾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政府应该更务实一些,切实从制约发展的资金缺口、人才断档、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出发,寻求改变。

  刘光胜:以樊城区为例,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襄阳市樊城区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县(市、区),这个成绩的取得,我认为首先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够使我们基本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其次,真正实现一个区域教育的均衡,不是形式上的均衡,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一体化的均衡。我们推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正是能够促进区域范围内教育质量均衡的最好方式。

  

  主持人:刚才3位嘉宾都谈了自己的观点,作为教育媒体人,李炳亭主任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炳亭: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课改,二是深水区。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课改?课改到底是改课堂,还是改课程?其实我觉得,课改实际上要倡导教育人重新树“三观”,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师生观——这些恐怕对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既然是树新“三观”,就必然意味着对旧“三观”带来冲击,所以改革改到深处是改人。改方式、改模式、改技术,其实都包含在改人中。

  所谓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就是改革已经从局部,从某一方面走向综合性改革,所以我们要理解综合改革的概念。比如樊城区、尚志市等诸多课改的典型区域,他们改革的共同之处在于,从课堂教学模式改起,课程建构、新教室建设、新学校文化形成等多个层面,当然也包括整个区域教育管理理念的改变,更倡导自主、自然、人性的教育,逐渐摈弃以前多管制、强迫的管理。在这种共识之上,每个区域又会基于自己的不同条件,选择一种突破方式,形成一种发展模式。

  课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持人:对于区域教育改革来说,两位教育局长应该最有发言权,我想先问问刘光胜局长,目前樊城区课改状态如何,整体推进1年多来,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刘光胜:经验谈不上,主要是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思考比较多。

  目前,樊城课改的状态,我想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谈。形式上,樊城区2013年整体课改方案刚刚定稿,其中发展目标分3级:第一级是在过去1年多,6所试点学校深化发展,真正实现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学习的自主;第二级是在6所学校试点基础上,再拓展12所试点学校,实现“一对二”的帮扶,快速地将新理念、新课堂植入到新试点学校当中;第三级是要实现全区所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目标。

  内容上,樊城区已从宏观的改观念、改课堂细化到“到底改什么样的观念,这个观念怎么样改”上来。仔细分析樊城1年来走过的课改路,在顶层设计方面,我们探索了“三究四学”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樊城提出了“双成工程”,即把人的成长和成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的课堂形态中,可以实现3个层面的发展。首先,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要做好独学、对学,同学之间能够互帮互助,能发挥A、B、C3个层面学生之间的相互引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课堂上教师盯分数,关注支撑分数的知识,好一点能关注到能力,但不是全面发展的能力,教师盯的是能够使这个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获取高分数的能力。现在的新课堂模式,能真正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获取高分外,形成一种全面发展的能力,而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高分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副产品,不是主产品。这种观念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瞄准的是学生有好的学校上,考出好分数,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走得更快。

  再其次,这样的课改致力于人的终身发展,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自主学习,能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会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能逐渐形成——这时候,也就实现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目标。

  

  主持人:刘光胜局长为我们描述了樊城教育的新面貌,可见,1年多时间里,樊城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作为刚刚启动课改的尚志市的主政者,王洪军局长能否给后来者提出一些建议呢?

  王洪军:作为教育局长,我有两点感悟:一是教育局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作为区域教育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局长应该成为有教育信仰的人,否则,我们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去坚守教育的净土,坚持教育的改革。二是教育局长一定要有执行力,某种程度上,局长的态度就决定了区域课改步伐的坚定与否,所以我们一定会以诸多课改先行区域的经验为引领,强化执行,努力营造课改氛围,引领学生向着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幸福学习转变。

  破解课改阻力应从认识人开始

  主持人:王洪军局长说到教育信仰和执行力,说出了我们课改人的共同心声。但是在课改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作为教育局长,两位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和阻力?

  刘光胜:樊城区推进课改过程中,最开始我们认为阻力是在观念上,到后来发现最大的阻力其实是当今社会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顾基本规律而片面追求指标的现象,反映到教育上,就是向学生要分数,要好的考试成绩,没有真正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为国家的未来而办教育,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阻力。

  第二个阻力,应该是我们基层实践者发现问题的深度、高度和程度,决定了课改的进度。尤其是课改推进的核心力量,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三度”上,能否真正达到思想引领的程度,对整个课改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的基本观点。

  王洪军:尚志市刚刚进入课改状态,教师、学生、校长,还有教研员、教育局机关干部,大家都热血沸腾,憋足了一股劲儿,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旧模式,重建新课堂,发展新教师,成就新学生,推出新学校。目前,大家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已经有了这样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好这种课改的热情,如何调控和推动好课改逐步走向深入。

  李炳亭:正如两位局长所讲,很多教育人还认识不到教育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美国在20世纪连续推进了3次改革,都是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我在研究教育发展史的时候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觉醒的民族,都把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把培养孩子作为民族振兴重要的依靠。

  当然,讲到改革,肯定有很多困难。很多人将这场教育改革,比喻成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甚至说成是一场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从这样的高度来看改革,遇到一些挑战、困惑,甚至批评、诬陷,都是非常正常的。

  具体到一个区域,改革之初,遇到的恐怕就是教育人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够。当我们谈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时候,必须首先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教育只是为了培养会走路的两条腿的“书柜”,我们如何培养孩子所谓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当我们回到教育目的上来思考的时候,还必须要回到儿童身上,去研究儿童。研究儿童其实就是在尊重未来,因为儿童是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当然,尊重儿童并不意味着放任儿童。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基于社会团队的背景之下,因此,教育还要承担它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必须在社会整体的框架之下,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儿童能够学会正常的交往,构建正确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

  政府应是区域教育改革的服务者

  主持人:其实,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或者教育人自己的事,作为市长,您觉得政府部门在区域教育改革中应该是怎样的角色?

  张兴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政府、教育人,包括社会各界共同的目标。我认为,政府部门要在区域教育改革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认识:一要认识到教育在整个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尚志市是黑龙江省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县级市,教育质量是不错的,但教育品质还需要不断提升,所以我们谋求发展,谋求改变;二是政府应该认识到它在整个区域教育改革中的角色,政府部门不应该是改革的阻力,而应是服务者;三是政府的服务功能,无论是办教育,还是做社会其他事业,政府部门根本的职能就是服务。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在教育改革中,政府部门才能做好服务。事业是人做的,没有人才,没有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政府首先要为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应该提供资金的支持;应该制定政策,最关键的就是围绕教育改革来调整区域政策;还有宣传引领,让社会广泛参与。

  

  主持人:其他几位嘉宾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李炳亭:其实,我们的改革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放手,同样,校长在学校办学中也要放手,教育局长也要学会对校长放手。因此,我认为政府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如张市长讲到的,在硬件投入上,队伍建设上,做一些学校做不了的事情,当然也包括在机制建设上。

  有所不为是指对教育,对办学的干涉、干扰少一些,再少一些。为什么如今缺少真正的教育家?实际上,如今的校长都戴着镣铐跳舞,他们很难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把对教育的思考种植出来。

  因此,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改革,通过课堂的变革,带动一系列的变革,其背后的思想一脉相承。

  刘光胜:我觉得,地方党委、政府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其引领作用应该是第一位;第二是在服务上,樊城区委书记曾说过,区委、区政府应甘当教育发展的老保姆;第三是在政策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上。

  李炳亭:其实很多现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凡是当地政府支持的,政府官员有很深的教育情结的,教育改革都没有问题。因为改革必定会遭遇到很多质疑、责难,如果政府不能够拉一道保护墙把教育者保护起来,靠一个人、一所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直讲:”课改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党政领导每个月都要去学校听课……“这就是要告诉教育工作者:国家重视师德建设,而课改是师德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一个不课改的教师是没有师德的。

  张兴国:教育是民生工程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是非常强的,教育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支持。

  教育改革的未来会更好

  主持人:如果用一句话来展望未来的教育改革或者提出期望,几位如何表述?

  张兴国:通过圆桌沙龙这个平台,我看到了很多变化。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改革一定有更好的前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

  刘光胜:我对教育改革的期待包括3个层面:第一,我真的希望在全国能有更多像中国教师报这样改革的推动和引领团队,让教育改革走得更快;第二,我希望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更有能力做好每一个区域的课堂教学改革,来支撑和实现我们教育发展的目标;第三,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更理性一些,做合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需要的教育。

  王洪军:我希望尚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拂着孩子们脸上灿烂的微笑……

  李炳亭:习近平总书记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相信只要走下去,就一定会到达,中国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教师报与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采访、录制,中国教育新闻网将同步推出相关视频和采访实录,详情请登录http://www.jyb.cn)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当代教育的使命
韩国新教师培训
“对症下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