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网评天下 上一版3
2013年3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面校园“软暴力”
□ 庄华涛 整理

  3月11日,金华武义一小学27个学生集体请假,理由是某同学砸全班桌子,大家身心严重受损,惧怕上学。(2013年3月12日《都市快报》)

  “某同学”的行为,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暴力”,容易被发现并及时制止。但是同学的集体请假、家长的严重抗议,逼迫学校对其劝退的行为,对于“某同学”来说,同样是一种“校园暴力”,只不过这是一种隐性“暴力”。

  有形的伤害容易看见,而无形的伤害却往往被忽视。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存在哪些“软暴力”?为何“软暴力”屡禁不止?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预防“软暴力”的发生?本次夜话,网友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交流——

  

  观点

  另类校园“软暴力”  □ 王家成

  金华武义实验小学的事件,是一群家长在变相逼迫学校、老师对“某同学”进行惩罚处理,间接地对“某同学”施加心理压力。家长的行为使其他学生都和该生疏远了,致使该生人格受到冲击,其性格极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孤僻。这是非教师所为的歧视学生行为,也属于校园“软暴力”范畴,应该引起教师警惕,以研究“预防”措施,保障学生心理安全。 (湖北省宜城市龙头中学)

  对“软暴力”说不  □ 陈 明

  我非常赞同学校拒绝劝退的做法,如果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也不会接受这些家长的“逼宫”,相反还会竭尽所能地保护这个孩子。

  谁都知道,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的。一个不许孩子犯错的学校只会是一塘死水,一个不许孩子犯错的教师等同于一个无知的传道士。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让这个孩子继续上学,帮助他成长。同时,还要用集体的爱去温暖他的心,用集体的力量去感化他,帮助他认识到错误,改正自己的不足。

  那么家长的不理解该怎么解决?当务之急是要召开一次家长会,跟家长们说清以下几个问题:1. 请家长放心,这间教室还会像以前一样,仍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教师会全力教育好那个孩子;2. 请家长原谅这个孩子的无知,将心比心,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作何感受?3. 给孩子们举行一次小型班会,就这个问题做一次心理疏导,让肇事的孩子向其他同学道歉并请求原谅。当然,不排除仍有个别家长不能释怀,教师可以跟其单独沟通,相信能解决好此事。

  当学校教育与家长需求出现矛盾时,尤其遇到来自家长的“软暴力”,我们教师该如何面对这些困惑和难题呢?我想,最重要的主导思想是,要根据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客观公正地行使教育权,来化解家校之间的危机和矛盾,一切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弃。唯有如此,学校方可成为一方清亮的池塘。  (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新丰中心学校)

  现象

  莫用爱的名义“施暴”  □ 王雪晴

  有一种披着善意外衣的“软暴力”,同样对学生造成不小的伤害,也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一、在小组教学法中如坐针毡的学困生。

  在采用小组教学法教学的班级中,如果教师对小组教学法的运用不是非常熟练的话,常常令学困生在组内很难有表现的舞台。学困生只能听优秀学生“滔滔不绝”的讲解,少有到讲台上去展示的机会,这无异于一种“冷折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阴影,成绩越来越差,自信越来越不足。

  二、在分层教学法中被人哂笑的学困生。

  分层教学法是很多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但运用不当,同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很多教师提问时,总是问学困生容易的问题,多次提问后,那些学困生一站起来,就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哂笑。还有的教师布置分层作业时,公开说哪些同学不必做第几题。如此分层,无异于对学困生的“软暴力”。

  三、在特色激励法中难以抬头的双差生。

  很多教师为了刺激和鼓励成绩和纪律均不如意的双差生,常常“推陈出新”,方法各异,众所周知的“绿领巾”、“分色作业本”就是这种现象的代表。诚然,也许教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是,学生天天戴着“绿领巾”,用着“分色作业本”,这种压力和伤害,可想而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学困生的保证书贴在教室前面;让喜欢说话的学生享受优侍,一个人独享班级一个角落……

  以上种种,当值教师深思:别再用“爱的名义施暴了”!  (江西省都昌县徐埠中学)

  生命需要尊重与呵护  □ 李素怀

  校园“软暴力”暗藏在学校各个角落,因为呈隐性,不易被关注,更不易被察觉。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尤其问题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改变,需要更多智慧来尝试。暴力伤害的是肉体,那么“软暴力”伤害的就是心灵,而这种心灵的伤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学校把学生分成“火箭班”、“潜力班”,就是一种“软暴力”的现象。在班级中孤立问题生,也是一种“软暴力”的现象。我曾接手一个问题班级,学校担心影响其他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在两班之间画上一条分界线,不许跨越分界线,否则就算违纪,这同样是一种“软暴力”。

  教育应该公平,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均等的教育资源,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和呵护,决不能排斥,更不应该冷漠歧视这些问题生,来换取其他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第二中学)

  莫为孩子埋下“暴力”的种子  □ 管 静

  孩子天性好奇、爱动,甚至喜欢在破坏事件中寻求乐趣,这与孩子的品行无关。家长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该以此来要挟学校。而且家长们的行为也会加剧自己的孩子对“某同学”的厌恶与恐惧,不利于同学间的交往。或许还会在自己孩子心中埋下“要挟”别人的种子,对自己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因其“软”而不易被人注意。种子埋下了,注定要生根、发芽、成长,待其长出地面,再想连根拔掉,何等艰难!

  家长唠叨、抱怨、责备孩子时,愤懑、挑剔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家长托关系、走后门为孩子撑起保护伞时,权力、势力与依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当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时,懒惰、自私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当这些“软暴力”伴着孩子一天天变硬,到头来家长只能无奈地叹息。

  面对这些,教师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不恰当的家教方式;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历史地、现实地、客观地评析自己的父母,学着自立自强,以自己健康的成长态势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师也要确保自己不做施暴者,一旦有“软暴力”倾向,及时制止;一旦发生,及时补救,不给学生心灵留下阴影。

  当学生被赶出教室,求知的心被晾在走廊,厌师、厌学的情绪浓了;当学生被要求强买教辅材料时,教师的高大形象被利益肢解;当学生被长期忽视,冷漠、自卑的杂草就会在心底慢慢滋生;当学生被同伴戏弄,报复的枝蔓会渐渐越过道德的底线……

  不懂教育,不会教育,都不是最大的问题,不伤害孩子,才是第一要务。其实懂孩子,也简单,听孩子述说,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就豁然开朗了。

  孩子是一幅画,有这年龄段的三原色,更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懂孩子的家长才是好家长,懂学生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是吗?  (黑龙江省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

  别中了“慢性毒药”的毒  □ 施乐旺

  看到某个同学长得胖,就叫他“皮球”或字母“O”。这样的事在校园里时有发生,许多学生觉得给他人取外号很好玩。殊不知,这也是一种校园“软暴力”,如果当事人不够坚强乐观,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严重者当身边的人谈论饮食、穿衣和运动的话题时,会敏感地认为这是在议论自己,从而更加排斥他人,不愿与人交往而患上自闭症。此外,往女生书包里放虫子之类的恶作剧,孩子犯错时家长的谩骂和同学的讥讽……比起肢体暴力,“软暴力”存在的范围更广、类型更多。

  如果“软暴力”的受害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有效的调整,长时间的被压抑容易产生孤僻自闭的行为,长时间的被漠视会引起自暴自弃的心理。而且受到这种伤害很容易外化为暴力倾向,攻击他人。特别是“毒素”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校园“软暴力”就像是慢性毒药,如果我们不加注意,就会伤害孩子们稚嫩而又纯洁的心灵。所以,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帮助孩子们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形成文明礼貌的交往习惯,不要让学生中了校园“软暴力”的毒。  (江西省广丰县商城小学)

  成因

  为何禁而不止  □ 管福泉

  在体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写检讨、写保证、语言伤害等校园“软暴力”闪亮登场。有研究表明,校园“软暴力”会使孩子日后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它会给学生造成一辈子的伤痛,甚至会成为校园的“隐形杀手”。

  校园“软暴力”危害如此严重,有关部门也明确了要求,但为什么禁而不止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片面追求升学率。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关注的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一考遮百丑,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是问题。这为校园“软暴力”的滋生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第二,教师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把学生写“检讨书”、“保证书”之类的书面检查作为教育学生的“灵丹妙药”。他们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学生成才,相信学生一定会理解。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校园“软暴力”“合情合理”了。

  第三,家长的默许支持。为了让孩子取得较好的成绩,许多家长一直信奉“严师出高徒”,他们渴望教师能对孩子严格要求,因此他们的默许甚至支持,无形中助长了校园“软暴力”的蔓延。

  第四,学生的逆来顺受。学生在长期的接受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校园“软暴力”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这就使教师对违规学生的“软暴力”更加无所顾忌了。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中学)

  警惕语言暴力  □ 杨宏杰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压力过大。这些压力包括:

  1. 激烈的竞争。在教学成绩决定一切的今天,学生成绩过低不仅预示着教师的收入减少,更有甚者将被辞退。加之评定职称、人际关系紧张使得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2. 繁重的工作任务。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紧张的工作,教师没有时间也没精力参加其他活动,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3. 来自外界的干扰。社会舆论对教师的批判,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心境。教师付出很多,但收入、住房、福利待遇却比较低,这些巨大的反差使得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4. 学生的叛逆。如今的学生很难管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叛逆性更强。教师的说教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轻则无动于衷,重则可能和教师发生冲突。

  警惕教师语言暴力,除了抬高教师从业准入门槛,加强师德建设,还必须对教师进行解压,把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认真研究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让教师体验教育生活的乐趣。  (甘肃省庆城县卅铺初中)

  行动

  提早防范是关键  □ 付义六

  面对校园“软暴力”,怎样发现它的隐蔽之处是关键,教师应该蹲下身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亲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才能真正避免校园“软暴力”的发生。

  从周记中防范“软暴力”。如果你是一位语文教师或者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每周写周记,通过批阅学生的周记,捕捉学生思想上的动态,之后再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或许可以防范“软暴力”的发生。

  从谈心中防范“软暴力”。可以采取每天找一位学生谈心的方法,对班级的每个学生嘘寒问暖,让他们相信并愿意亲近教师。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教师可以了解班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把所遇到的这些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最小化处理。

  从观察中防范“软暴力”。“察其言,观其色”其实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诊断问题学生的方法,孩子往往喜欢把情绪表现在脸上,只要教师平时多从学生的情绪变化上发现问题并及时询问和疏导,一定能从中获得很大的收获。

  从家访中防范“软暴力”。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和教师说自己在学校碰到的麻烦事,而回家却愿意告诉家长。从家长那儿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此,家访就成了一种很好的与学生沟通的方式。

  面对校园“软暴力”,教师主要还是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并亲近学生为基础,只有在平时做好了学生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有效防范校园“软暴力”的发生。  (湖北省黄梅县蔡山一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直面校园“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