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3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碧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 本报记者 康 丽 □ 刘术红

  从湖北到北京,从数学特级教师、名校长到教研中心主任,在外人看来,杨碧君的人生“三级跳”非常完美,完全可以“功成身退”了;但身为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主任的她却依然奔波在一线,去学校听课视导,研究课堂模式,创新教研模式……提起教学,提起课堂,眼睛里是掩饰不住的激情。

  “没办法,就是喜欢和孩子们,和老师们在一起。”杨碧君笑意盈盈。从1984年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这位数学教师就没有离开过校园,无论是当老师,当校长,还是教研员,她都做得有滋有味。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主体性

  2013年2月25日,朝阳区的教研员们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

  首先是激情澎湃的“朝阳区教研中心2012年十大新闻”短片,随后是杨碧君的报告“2013年工作计划”;最后则是“开学典礼”的重头戏——“访谈式”业务培训,6位教研员以互动论坛的方式,现场说法,分享了使用立体化网络教研服务平台的体会与心得。

  “学校有开学典礼,没想到教研中心也有开学典礼。”一位教研员不无惊喜地说道,而这个特别的“开学仪式”正是杨碧君的创新之举。“新的一年,需要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希望开学典礼点燃大家的热情,引领前进的方向。”

  事实上,精心准备的开学典礼得到了教研员们的热烈欢迎。这些“老师的老师”,曾经参加过很多学校的开学典礼,但却是第一次参加以自己为主角的“迎新仪式”,更加深刻体验到了集体的归属感。

  除了“开学典礼”,杨碧君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开通了教研中心的门户网站;把每周二定为教研中心的“读书分享日”,每期由一位教研员介绍自己最近的读书心得;甚至在教研中心办公室门口的大片荒地上,种起了花花草草……建网站、读书会、种花草,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小事,在杨碧君看来,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大事。

  “很多人认为,教研员的工作就是去学校听课,不用‘坐班’,不计较环境,但其实他们也有主体意识,也需要不断的关注和激励。”杨碧君说。

  追溯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杨碧君曾深深体会到,当主体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那就是一种强大的能量。

  1998年,时任湖北省宜昌一中教导处主任的杨碧君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参与整体搬迁后的夷陵中学办学,并与2000年担任校长。当时的夷陵中学是在一片荒山坡上,边建设边办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水平都处于最困难时期,条件简陋、师资不足、生源不优、资金短缺,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短短几年就成了一所知名的省级示范校,形成了“人走三峡,书读夷陵”的品牌效应。

  答案在哪里?2006年,由当时的国家级、省级督学为学校出具的评估报告认为:学校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引导学生“生活自理、品行自律、发展自主”,以无私、无限的爱,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建立了“重人才”的舆论文化机制、“爱人才”的聚集培育机制,“举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惠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等人本管理文化,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

  当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尊重,当教师和学生的活力被充分激发,还怕一所学校办不好吗?

  “每个人都希望体现存在的价值,校长要做的,就是培育一大批有主体精神的学生,引领有主体精神的教师。”杨碧君说。

  2009年,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北京的杨碧君,同样把这种理念带到了北京,带到了朝阳区教研中心。

  把研究中心放在课堂上

  2010年7月,杨碧君正式调任朝阳区教研中心。

  新官上任,与别的人先烧三把火不同,杨碧君是二话不说,闷头听课。她发现,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但在一些学校,还没有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依然是以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为主。

  “我当过教师、校长,太了解学生在枯燥课堂上‘度日如年’的痛苦了,必须改变教师‘重视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参与’的现象。”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事实证明,随着学生主体参与度的提高,学习内容的平均保留率也在提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主体参与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杨碧君大会小会上不断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

  其实早在夷陵中学,杨碧君就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这一点,“课前三分钟学生说数学方法”、“分段调整学生心态,分批落实辅导学生,分层培养学生能力”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今面对教研工作,杨碧君同样要求,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明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一些“真问题”,就像对学生要分层教学一样,教研员要根据教师教学经验以及能力水平不同,根据他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与学校一起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做好学校教师分类、分层、分析工作,找准其教研活动的内容需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制订个性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进行跟进式指导。

  “当然,特别需要加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培训。因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校本教研的主导性力量,教研员要根据学校学科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设定培训主题;要采用论坛、沙龙、校本教研观摩这些活动让他们体验到课改的魅力。”杨碧君说。

  一年时间下来,教研员们几乎是“四面出击”、“披星戴月”,进学校,做研修,搞培训……教师们改革的意识越来越强。

  “老师们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转变,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主动找我,问我一些课改的细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驾驭课堂,包括怎么合作,怎么做学案,这让我很兴奋。”

  为了让教研中心和学校形成合力,更有效地诊断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杨碧君带领初高中教研员以“互动-追踪式视导”模式进行视导。

  在杨碧君的构想中,这个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调研,学校落实自我诊断。视导前两周,学校要填写《学校教学工作调研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教研员要对该校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以及课程建设进行前期分析。(2)针对诊断,教研中心落实重点视导。教研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课程建设等进行服务、指导和评估。(3)追踪听课,落实教师持续提升。建议学校安排“A级尝试课”,对于课堂评价未达A级的教师,在学期内安排他们或让他们自主选择时间上课,学校学科骨干或教研员跟进听课,追踪教师的课堂改进效果。

  这种模式在激发了教师和学校改革动力的同时,也赋予了教研员更多的压力和责任。面对这群敬业而辛苦的同事们,杨碧君内心充满感激和敬意,尤其是一件事,更让她特别感动。

  “年初,我们看到一则北师大的培训消息,需要连续培训3天,我想着教研员太辛苦了,就只报了4个人的名额。”然而,让杨碧君没有想到的是,有19个人报了名,很多人是白天工作,晚上培训。“有了这种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会更加顺畅、平稳。”

  创新没有止境

  杨碧君不是一个急性子。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之初,也有人着急,没有效果怎么办,成绩上不去怎么办,但她非常坚持。“最初看不到效果没关系,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提高。”

  她特别爱打一个比喻:“干任何事,就像建高楼大厦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工作是创新的前提。”

  “现在整个社会都太浮躁了,我们需要这份淡定与务实。”熟悉杨碧君的人这样评价她说。

  教育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淡定与务实,即使是创新的理念与思路,也要通过扎扎实实的举措来落实。2012年,让杨碧君欣慰的是,教研中心创设的校本教研模式自选菜单:自主模式、联片模式、支撑模式,没有成为空中楼阁,而是在全体教师和教研员的努力中变成了现实。

  自主模式,即学校的校本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年级组为平台构建学习型集体,主要适用于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区级示范校。以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例,作为朝阳区一所市级示范校,它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成立教学研究小组,让课堂成为研究载体,落实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让教师群体拥有研究氛围,创建同伴交流互助的平台;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转变教师评价方式。

  联片模式,既适用于一般中小学和一部分小学科,如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也适用于小学学区的校本教研模式。例如:垂杨柳学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化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呼家楼学区在开展联片校本教研活动中,制定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支撑模式,适用于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学校。比如,朝阳区七十一中是一所农村中学,为更好地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学校专门与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将对七十一中进行为期3年的校本教研指导工作,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学科教学指导、考研指导、集体视导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对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支持。

  仅仅有这三种模式就够了吗?杨碧君并不满足,针对朝阳区面积大、学校多、教研指导需求量大的特点,她又打起了网络的主意,这也正是她为什么要专门开通教研中心门户网站和论坛的原因。

  “网络教研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势,打破了专家式一言堂的教研方式,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是对教研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辅助和补充。”

  2010年,教研中心专门成立“网络教研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丰富教研手段和学习方法,探索开放、动态、交互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网络教研室从朝阳区教研工作实际出发,自主搭建网络教研平台(teaceer8),以教研员为核心,以一线教师主体,以学科、课题、项目等为单位,组建各类网上“圈子”。

  点击“圈子”,不仅有学前教研圈、小学教研圈、初中教研圈、高中教研圈、职成教研圈,还有自建圈,每个学校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圈子。老师们可在上面开展网上备课、网上论坛、异地交流、资源共享、远程协助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近两年,全区网上教研累计培训教师8000人次,约70位教研员主持过网上教研,开展网上主题教研活动约200节次,总结出了网络教研的五种操作模式,大大节约了常规实地教研所需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

  “今天,你‘圈’了没有?”成为2012年朝阳教师的流行语。

  “我们现在的教研员,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地体现个人价值,找到乐趣和激情。”杨碧君笑着说。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激情将会传递给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创新无止境,作为朝阳区教科研的前行者,杨碧君在挖掘别人主体性的同时,也在深深挖掘着自己的潜力:她主持的《中学生对课堂互动的满意度及其对课堂投入的影响》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承担的多项课题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诸多好评,她还在思考课程发展与区域特色的关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体性,当学生的价值被肯定,当教师的内心被唤醒,当校长的理念被尊重,当我们每一个教育人都发现自我的力量,教育的明天不再是梦。”杨碧君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杨碧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教育家周刊》2013年品牌活动
征 稿
做文化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