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幼儿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4月3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园区化办园的实践与启示
□ 本报记者 刘 婷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有几所六星级幼儿园,基本上每家都有两到四个园区。本报道以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园区化管理与发展为例,希望通过对该园团队管理、课程开发、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透视与解析,揭秘当地园区化办园的发展模式。

  

  从1到3,优质教育资源没有被稀释

  所谓园区化办园,是指一所优质幼儿园,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立若干园区,师资、财务、管理、资源等都统一调配,园区之间宛如平等的姊妹关系,既有血缘关系,又个性十足,既能充分共享团体资源、又有一定自主发展的空间。相比连锁式,她更易于让家长有更多选择权,相比集团化,又能避免家长一味迷信总园、不屑分园的择园误区。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宁波二幼”)创办于1951年,是该市解放后最早成立的公立幼儿园之一。现为浙江省一级幼儿园,宁波市六星级幼儿园,目前幼儿园有月湖、江厦、青林三个园区,在园幼儿近600名,教职工90名。而在2009年之前,该园还只是中心城区一个只有6个班级的小规模优质幼儿园。

  从1到3的跨越,只用了3年时间。

  2009年1月20日,宁波二幼接管了与该园相距仅900米的原江厦街道举办、个人承办的天封幼儿园,开始“园区化办园”的初步尝试。一套班子,两个园区,优质资源共享,各项工作同步开展,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全新的管理模式促使该园保教质量快速提升,宁波二幼只用了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让二幼的品牌优势在江厦园区得到辐射与渗透,满足了周边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

  2011年,海曙区教育局又开始在西北片新建小区,集中地部署布局宁波二幼的第三个园区——青林园区,该项工作纳入了海曙区2011年政府实事工程。在房产商将已经进行基础性装修的配套幼儿园无偿交付后,海曙区又一次性投资300万元进行内部装饰和设备购置。2011年9月19日,青林园区正式开园。园区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12个班级规模,空间设计合理,设施设备先进。该园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满足了青林湾及水岸心境等周边小区适龄幼儿“入好园”的迫切需求。青林园区的建成,也使宁波二幼进一步提升了办园品质,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园区化办园使幼儿园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幼儿园的竞争优势,缓解了周边群众“入好园难”的矛盾。但是也面临着园区分散、办园规模扩大、幼儿人数增多、家长需求多元和师资“牛奶稀释”等困难。为了确保园所文化有传承、保教质量不滑坡、幼儿发展不降格,且使3个园区的定位各具特色,宁波二幼开始探寻“同质异格、以园为本、个性发展”的园区化管理理念。

  “1+X”课程体系,保障特色飞扬

  针对园区化办园的全新发展格局,宁波二幼确立了“1+X”课程体系,“1”是指基础课程,是浙江省省编课程,“X”是指每个园区的特色课程,实现普适课程与园本课程的良好融合。这种课程体系设计,旨在保持幼儿园整体品牌形象的同时,又能助推并保障每一个园区的特色发展。

  青林园区场地开阔,环境优美,该园区根据幼儿家长多为白领阶层,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涂涂妮妮会玩耍——幼儿园游戏课程》,着重于在丰富的区域活动中落实教育目标;月湖园区地处繁华热闹的老城区,孩子们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园区顺势推出了《涂涂妮妮逛月湖——幼儿园社会课程》,让幼儿在社会活动中锻炼与成长;江厦园区则根据幼儿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开发了《涂涂妮妮爱说话——幼儿语言能力课程》,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渗透融合各领域的能力发展。

  3套园本课程,侧重点不同,反映在孩子身上,体现出了鲜明的教育成效。如,月湖园区的孩子们个个成为“小小老宁波”,江厦园区的孩子则人人能说会道,青林园区里到处可见可爱的“活力宝贝”。

  而为了让3个园区的孩子都能获得多领域的发展,宁波二幼还开设了“游学”课程,3个园区的孩子定期到其他园区去学习和感受。这种“游学”写进了各个园区的教学计划中,每到这样的日子,家长们会习惯把孩子送到其他的园区,孩子们则格外兴奋。这种安排,相当于一个孩子同时上了3家幼儿园,这恐怕是单一园区幼儿园孩子无法享受到的资源优势。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涂涂妮妮”的由来。涂涂妮妮是两只可爱的卡通兔子,是集合家长、教师和孩子的智慧产生的宁波二幼的形象标识。在英语中,“涂”与“two”谐音,在宁波话中,数字2念为“妮”,这些都和宁波二幼的名称契合。在3个园区,随处都能见到这两只可爱的小兔子的身影。青林园区进门的门厅处,这两只小兔子随时会换新装。春天来了,小兔子身边放满了孩子们摘来的油菜花,手上还牵着放飞的风筝;幼儿园搞美食节活动的时候,小兔子身旁也必定摆满美食……可以说,从这两只小兔子身边的场景布置,就能感受到近期幼儿园的教育主题。从园本标识的产生,到这些独具匠心的布置,不难看出宁波二幼人对孩子、对这份教育事业深厚的爱。

  主题化和园区化教研,确保师资不掉链

  记者去采访的那天,正好赶上了幼儿园每月一次的园本教研活动。该次教研的主题是《保育那点事儿》,利用中午幼儿午睡时间在青林园区多功能厅开展。来自三个园区的40多名专任教师,按照新生代教师、胜任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分为4个小组,分组围桌而坐。活动由江厦园区保教主任主持。

  活动开始进行了热身游戏,随后4个小组抽签,进行保育工作中擦桌子、铺床、呕吐处理、分餐点4个环节的现场表演,表演结束后,请大家互相点评其他小组展演过程中的错误与不足,然后请两位资深保育老师来一次标准流程的示范。

  之后,她们进行了“保育工作由谁来做”、“一日活动环节中的保育工作”的话题讨论。最后,主持人请各组抽签探讨在晨间活动、弹珠滚画等4个保教环节中的保育工作。

  以上各个环节都设有评价和奖励,整个活动结束后,优胜小组每人都获得了由园长颁发的小奖品。

  之所以这么详细地介绍这个教研活动,是因为记者看到,在这一个半小时的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全情投入,气氛热烈,现场生成的智慧和观点很精彩,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听者,都觉得受益匪浅。这种主题化的教研内容和体验式的教研形式,使培训变得生动、高效。

  类似这种3个园区教师全体都参加的大型教研活动,在宁波二幼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各个园区内部,则会在每周三中午开展自己的园本教研活动;每周五,是各年级段、活动小组或教师个人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制度都写进了宁波二幼的《员工须知》中,每位教师人手一册,人人心中有数。

  宁波二幼之所以这么重视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并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也是形势使然,是保证保教质量整体提升的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

  宁波二幼的现实情况是:3个园区的规模扩张,大量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发生结构性变化。现有的46名专任教师中,教龄5年以下年轻教师22人,年轻教师中非在编教师占59%;教龄10年以上的老教师19人,老教师中高级教师的比例为74%。这种师资结构带来的现实问题是,年轻教师由于执教时间短经验不足,教学研讨能力较弱;老教师都相继评上了高级,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容易安于现状,教研引领能力削弱;非在编教师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专业成长需求不强,教研参与积极性减弱;教师层次出现两极分化,教研内容、形式选择上难度大。

  这其实也是所有快速发展的幼儿园面临的共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10年8月,宁波二幼成立了海曙区首个幼儿园师训中心,实行园长、师训中心主任、“保教主任+教科主任”、教研组长、教师个人五级管理体系,师训中心负责规划研修课程内容,教研组和教科室负责落实研修课程实施,分层、分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为保证园本教研真正取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效果,宁波二幼非常用心地梳理了“二维师资结构网络”,分层、分列对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目标分析和确立,并形象地建立起“五指评价体系”(如,大拇指代表“你很棒”,五指捏拳代表“要加油”等)。在实施形式上,则注重研讨方式的多元化、丰富性、实效性。比较典型的研讨形式有:集体研讨、年级组分享、体验式学习、案例研究、课例研析、微格评价、头脑风暴、实践考察、五分钟论坛、理论学习、竞赛活动等。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与成长,宁波二幼为教师搭建了各种层面的展示平台,多方位促进教师成长。如,教师博客、教师讲坛、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具实体资源库、各种观摩和公开课活动等。为充分展示教师个人魅力,幼儿园还成立多个兴趣小组,由教师自发组织形成,定期开展活动。

  宁波二幼的研修活动,直接促进了每位教师的成长,保证了保教队伍的整体素养。但是园长胡剑红更看重的是这样一种教研文化,它唤醒了全体员工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浓烈的探究氛围,实现了知行的链接,提升了每一个人的反思能力。

  园区化发展,最怕的是师资力量跟不上,宁波二幼正在用行动研究,突破这个发展的瓶颈。如今,宁波二幼的教师成长令人惊叹,教龄才一年的青年教师,有的就能够承担省级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教龄才3年的教师,就可能成为区教坛新秀。宁波二幼也为全市输送了一批优秀幼教人才。近3年,已有20多名非编教师,通过在宁波二幼的学习和工作,考入海曙、鄞州、江北、江东、金华、杭州等幼儿园事业单位编制。

  可以说,宁波二幼的发展是海曙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她们的“园区化管理”成为展示海曙学前教育的一个全新亮点,值得全国学前教育同行借鉴和思考。

  后记

  在最近两年多的学前教育采访中,一种新的现象引起记者的注意:地方政府不吝成本加大对幼儿园的建设,兴建新园,改造旧园,幼儿园基础建设焕然一新。但是,明显跟不上趟的幼儿园师资、课程等诸多因素,严重拖着当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后腿,令人挠头。有的地方明文要求一所公办园、示范园对口指导几所幼儿园,类似拉郎配;有的地方干脆引进一些社会力量兴办的已形成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教育连锁机构,完全放手市场化;还有的地方开始探寻集团化发展,一所当地名园,开始不断开办分园,以一孵十……

  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燃眉之急,但是,由此而生的一系列不适应症候却同样十分显著。如,拉郎配类型的,指导者是当地名园,往往是人满为患自顾不暇,指导起来多数心有余力不足,疲惫不堪,收效甚微;连锁式发展的,每个幼儿园都是复制的单个体,好比多胞胎,面目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与创新;集团化发展的,又必有“总园、分园”之别,恰似母子关系,老百姓难免迷信“亲娘”不信“小儿”……

  宁波二幼园区化管理的模式,有效破解了这些发展困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园区化办园的实践与启示
幼教信息
把握教育重心——促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