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5月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改激活一方教育生态

  策  划:韩世文

  特约编辑:谢江华

  主  持:解成君

  摄  影:李 楠

  嘉 宾:陈国安(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副局长)

  胡体树(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校长)

  江思容(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初级中学校长)

  城市地区如何推进课改,区域课改如何从课堂突破,进而形成综合化、系统化的改革策略?本期邀请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育主政者和校长代表,共同探讨区域教育改革话题。洪山的实践经验,或可为基层教育管理者提供借鉴。

  课改,最关键的是执行力

  主持人: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高校聚集地,洪山区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洪山教育人选择推进区域课改工作呢?

  陈国安:洪山区是武汉市七大中心城区之一,有7所部属高校、38所各级各类普通高校,还有30多所科研院所、1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智力聚集之地、武汉的“中关村”。但是,洪山区的基础教育同全国许多地区的基础教育一样,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老百姓不满意,教师不满意,学生也不满意。经常有老师说:“青丝伴着粉尘白,红烛照着红颜老”,而学生却是“春眠不觉晓,睡觉实在少”。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觉得要改变教育现状,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必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要在洪山区这样一个高校密集区把基础教育做得更好,首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人人享受教育”,包括三大要义,即体验、感悟和成功;三大目标,即校校发展提升,个个教育成功,堂堂学好学会。这是我们勾画的一幅教育蓝图,要努力办中国最享受的幸福教育。

  主持人:推进区域课改,首先需要的是学校的执行力,洪山区是如何把学校推上课改高速路的?

  陈国安:课改10年,为什么一直推不动、推不好?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学校的执行力上。学校的执行力在于教育局。我们在实践中,将重点放在将传统的行政执行力和政治执行力转化为价值执行力、价值引导力,重点是构建共同愿景,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分享成长的快乐。构建共同愿景,即洪山区68所中小学要整体推进课改;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即要激发师生的内驱力和内在需要;分享成长的快乐,强调分享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需求,成长的快乐在分享中会更有价值。

  否定自己是最难的事情

  主持人:洪山区可谓“文化之地”,最初推动课改时阻力大吗?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陈国安:相当大。不同的阶段阻力不一样,最开始推进的时候,阻力主要来自于教育系统内部,尤其是教师,他们不想也不愿改变既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当推进一段时间之后,阻力就不再是教师了,而是家长。家长说:“你们要政绩,就把我的孩子当小白鼠做实验……”,“孩子在高中就3年,3年会影响他一辈子。”……我的想法是,正是因为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我们才更要推行课改。第三个是社会的阻力,包括上级行政部门对我们的评价、官员观念的陈旧。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有来自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阻力,但没有提到来自校长的阻力。其实,很多区域课改的推进效果不好,问题往往出在校长身上。我想问问两位校长,你们是如何看待课改的?

  胡体树:洪山高中作为洪山区唯一的省示范高中,是主动选择的课改之路。应该说,洪山高中的教育其实就代表着洪山教育在全市的地位。近几年来,洪山高中综合办学实力有一定提高,但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我们在思考:如何能够实现学校质的飞跃?学校应该给学生的是什么?教育管理者的信念是什么?课改应该从哪些地方着手?思考的结果,我们选择了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江思容:从教育形势来看,我们选择课改有4个必然:第一,课改是对教育现行体制的挑战,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第二,课改是学校对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响应,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人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第四,课改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现行教育的3个错位来看,也必须要课改。第一个是教育目标的错位——把成人成才的目标搞反了,用同一尺度来衡量所有学生;第二个是教育时空的错位——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第三个是课改思想与行动的错位——说得永远比做得好。

  

  点评:洪山教育改革有六大典型意义。第一,不同于以往农村偏远地区的改革,洪山课改是在中心城市推行,意味着对整个主流教育的巨大挑战;第二,洪山改革在目标上更高远,不再单纯为了有更好的升学率;第三,洪山区的6支队伍形成了改革合力,不再是单纯的行政推动,或者是依靠教师的某种教育自觉,某个人或者某一个校长的改革;第四,洪山区通过改课堂达到整体改革的目标,它在不同学校和办学者的差异中不断解决难题的探索,它有很大价值;第五,洪山本身就是教育名区,教育名区敢于“改”自己,这本身就具有深远的意义;第六,洪山改革是做了充分的理论乃至理念准备的,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改,因此,它的改革体现出很大的理性色彩。这样的改革更有未来。

  细致工作化解课改阻力

  主持人:名校改革,往往都会遭遇很大的阻力。校长是如何化解课改阻力的?

  胡体树:课改阻力有来自学校内部的,如学生、教师和部分管理者;也有来自外部的,如学生家长、社会管理部门和其他社会阶层。其实,改革有异议是正常的。

  面对压力、阻力,洪山高中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第一,请专家给学生家长做专场报告;第二,给家长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课改前期,由学校写给家长,第二封信是课改进行一段时间后,由学生写给家长——当孩子满意学校课改的时候,家长就会满意;第三,进行课程比赛或研讨;第四,将课改中的问题课题化,进行小课题研究;第五,课题课程化,把课题变为课程,通过微课程的形式予以化解。通过这五方面的工作,家长的质疑、社会的嘲讽、学生的不满意等负面信息慢慢减弱了。

  江思容:面对家长的质疑、教师的抵触、社会的不认同,洪山初中是怎么做的呢?家长层面,我们和洪山高中的做法是一样的;教师层面,给教师“搭台子、出点子、给位子”,同时“三调动”,调动学校管理人员课改的积极性,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让想课改的人有事干,会课改的人有舞台,课改成功的人有位子。

  

  点评:首先,课改是一种新旧教育的对决。不能一味地批评教师缺乏眼光,应该引领教师从人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权益到底是什么?另外,从成人的角度来思考,除了学习之外,是不是应该让学生有适度的生活,是不是应该追求学生最基本的身心健康。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要让孩子在未来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就必须拥有赢得竞争的利器。管理者要引领教师不再只盯着眼前的一点点利益。

  课改就是唤醒教师的教育激情。洪山高中和洪山初中做了很多工作,教育局也有意识地征集课改问题,做了很多策略性研究。

  改变教师生命状态比关注教学更重要

  主持人:改变教师的观念,是区域课改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洪山区在改变教师观念方面采取了怎样的策略?

  陈国安:教师的观念转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我想,首先还是要改变教师的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那么,如何真正改变教师的观念呢?

  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邀请了诸多全国课改先行者进驻洪山区,给教师做报告,并且取名“紫崧·大家讲坛”。每次都会有一批教师被“点燃”,既解放了教师、也发展了教师。

  第二,手把手地带领教师学习课改技术。通过过关课、攻关课和闯关课,让教师真正掌握高效课堂最基本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第三,注重激励。课改不仅仅要提高教育质量,还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生命状态。只有教师的生命状态得到改善,他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教育局通过搭建平台,让教师不仅有机会在区内交流,在市内赛课,还有机会走出湖北省交流学习,让课改人找到人生的自信和从教的尊严。这一系列动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成长。

  因为有效改变了教师的观念,因此洪山区课改在教师这个层面几乎没有遇到阻力,即使有,也只是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主持人:从学校实践的角度,两位校长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

  胡体树:我们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培植信念,坚定信仰,我们希望洪山高中的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的尊严、教育的理想、教育的良知,坚守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本质;二是观念的碰撞,我们经常利用周四下午,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三是开展“契约读书”活动,即如果教师愿意读这本书,并承诺写一些读后感或者反思,学校就提供想读的书,以此调动教师读书的主动性;四是提出了洪山高中教师在推动课改过程中共同成长、个体研究的策略。

  江思容:要把课改工作搞好,首先是校长的责任。校长要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大问题想得越深刻,小事情做得就越有效果。其次,在引导学校推行课改方面,我们借鉴了襄阳市课改的成功经验,并因地制宜,采取三步走的方式推进课改:一是先干不争议、有计划有步骤地往前推;二是先临摹不议论,采用“临摹有效、去模高效”的策略;三是先做不评论,把细节抓严、把过程做实,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总结反思。

  

  点评:在推进区域课改的过程中,教育局必须从人入手。学校或区域可以成立3个中心,一是教师生活中心,让教师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圆满、完整;二是教师情感中心,关注教师的情感、心理、生理等问题;三是教学指导中心。通过3个中心的运作,教育将真正关注教师本身,教育生态也将因此发生改变。

  区域课改要做到“五动”

  主持人:很多学生家长以及想要课改却不敢课改的人,都是担心课改会导致学生成绩下滑,特别是高中。洪山高中推行课改已有一段时间,如今情况如何?

  胡体树:成绩有两方面,一是学业,二是综合素质,而大多家长对成绩的理解就是学业成绩。1年的课改实践,学生的三大变化可以说明问题:变得爱学习了,变得爱课堂了,变得爱学校了。高效课堂建设不但没有影响学业成绩,反而促进了成绩的提高。我们比对了实施课改的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现课改年级学生不仅成绩有提高,还具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课程改革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了发展。

  主持人:事实再一次证明,成绩只是课改的副产品。那么,从整体上梳理,洪山课改的推进,有什么好的经验?

  陈国安:几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有了一些体会,推进区域课改应做到“五动”:

  行政推动。行政推动需要政治智慧,区委、区政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洪山区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推进区域课改的实施意见,从政策层面、保障层面和部门联动层面给我们很多支持。同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局管理者不仅要认同课改、懂课改、参与课改,更要有责任担当,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担当。

  专业带动。课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程,需要有国家级专业团队的指导,也需要省、市、区教研团队的引领。只有这样,才会在推进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束手无策的情况。

  教师主动。教师是课改的主体,校长是主角,课改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是很难走得长远的。因此,教育局从这个层面考虑,设定了3个“三师”评选,如课改首席教师,经过一两年的磨练成为课改明(明白、明辨)师,最后成为真正的课改名师。

  学区联动。洪山区68所中小学被划成8个学区,分别为中学4个、小学4个。教育局每个领导带一个区、两个实验校。这样学区与学区之间的教学、教研、课改管理都是一体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场”。以学区为单位进行一些评比检查,有效化解了实践中工作面太广、战线太长的问题。

  评价促动。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的课改制定了评价标准,如工作做得好,每年给予将近2000万的财力支持;教育局把高效课堂的推进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挂钩,特别是与教师和校长的绩效挂钩,以此调动教师、校长的积极性。

  这“五动”经过近3年的实践,如今已经成为洪山人推进区域课改的策略和方法。

  

  点评:洪山课改体现出三大特点:简单而深刻、系统而科学、创新而实用。洪山改革已经形成了“洪山模式”。这个“模式”,承载着教育的目的及教育思想的创新成果,也承载着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承载了很多教育人对未来的期盼。

  

  主持人:课改没有尽头。未来,洪山课改之路会怎样走?

  陈国安:努力办中国最享受的教育,课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要反思,不能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必须坚定地以学为中心,坚持生本理论。如果教师一直在追求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东西,可能又会走进一个死胡同。因此,我们要与全国的课改同行一起,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梦,为中国梦的实现,携手前行。

  课改东风吹起学海波浪花万朵,享受教育有如雁上晴空诗一行。我深信,在全国的课改大潮中,洪山开出的这朵“课改之花”会越开越鲜艳,洪山的“享受教育”一定会书写出自己壮丽的诗篇。

  (注:本次沙龙活动与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采访、录制,中国教育新闻网将同步推出相关视频和采访实录,详情请登录www.jyb.cn)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课改激活一方教育生态
精彩语录
法国强化公立大学
培养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