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教师“一起飞”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普惠教研”纪实
□ 邢 晔

  教科研机构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在“贴地行走”中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通过“普惠教研、智慧服务”活动,实现了教科研机构功能的新突破。

  

  4月25日上午,江苏省海门市海永学校迎来了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10多位专家。这些专家,有中学高级教师,有省特级教师,有资深的教育报刊编辑,还有优秀的教育管理专家。他们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这座沙岛上的学校,一进校门,就直接走进了教室,开始听课。

  听完课,教研员又走上了讲台。小学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王爱华带着四年级的学生一点点地认识樟树的形象、感悟樟树的精神;小学品德教研员、省特级教师董一红和一年级学生一起体验《小手拉小手》;音乐教研员陈美华和五年级学生一起感悟《枫桥夜泊》;幼教教研员陈爱萍则和幼儿园中班小朋友聊起了“连衣裙”……各具特色、魅力四射的4堂课,深深感染了海永学校的师生们……

  此次活动,是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普惠教研、智慧服务”系列活动之一。近年来,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切实下移服务重心,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到各地学校送研促教,让每一所学校都得到了智慧的教科研服务,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科研实惠。

  贴地飞行:从精英到大众

  要改变教科研自上而下、精英为本的旧有思路,就要探索一种制度、一种模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与所有学校、全体教师建立起直线联系,让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享受到教科研的智慧服务。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指出,作为南通教育的重要动力源,教科研机构应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他希望教科研机构做出探索,努力突破,在工作方式上进行一场变革。

  长期以来,人们惯于追求效率,乐于强调发展,往往把有限的中小学教科研资源重点投向知名学校、优秀教师,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名校品牌的打造、优秀教师的磨课和重点课题的指导。结果表明,这种教科研投入,基本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如果仅限于此,显然满足不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教科研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公平关键要看师资水平,均衡发展重在整体提升,只有带着全体教师‘一起飞’,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真正抵达理想的彼岸。”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主任陈杰如是说。

  正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考量,近年来,南通市大力实施“以名师带名师,以名师立名校”的“名师工程”。“南通教育要发展,必须有一批领军的教育家型教师,只有这样,南通教师群体的发展,才会达到一定的高度。”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笑君话语平和,却落地有声。南通市专门组建了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甄选了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指导;第二、三梯队“名师培养对象”,则采取市、县、校三级分级负责、分层培养、多方协作、相互配合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与此同时,南通市教育局明确要求,每位“名师培养对象”必须建立自己的专业团队,每个学期都要上公开课,举办教科研活动,让更多教师直接分享研究成果。名师、优秀教师、普通教师,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动力传递链,刺激、催生、引领、带动广大教师发展。

  这样的做法在南通市遍地开花,效果很好。但不可避免的是,历经多层“筛选”,不少普通教师无缘参与名师的教科研团队。另一方面,这种以某一学科名师为主导的团队,相对于学校建设而言,仍然只是一小部分,难以在全校掀起教科研的热潮,其动力的传递也会逐步衰减。

  南通市5万名教师、百万名学生,仅靠几十所名校、千百位名师显然是不够的。普通教师有专业发展的权利,薄弱学校也有整体提升的要求。如果能激发全体教师的梦想与力量,在一个时段内效率和业绩可能受到影响,但南通教育整体蓄势发力,其后劲和前景都值得期待。

  此前,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并非没有相关的探索和行动。近几年,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在全市一直坚持开展“牵手结对,送研促教”、“送研送教到村小”、“支教一线,服务教师”等系列帮扶活动,受到了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欢迎。但一个“送”字、一个“牵”字,还是表明了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科研模式,广大学校、教师仍然处在被支配的地位。

  要改变教科研自上而下、精英为本的旧有思路,就要探索一种制度、一种模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与所有学校、全体教师建立起直线联系,让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享受到教科研的智慧服务。

  2011年初,陈杰提出“普惠教研”的理念,得到了中心全体同事的赞同。“普惠教研”,正式成为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重大决策。

  “普惠教研”理念的重心,在于创新中小学教科研部门制度。“普惠”的内涵体现在普遍性、公平性和公益性3个方面。普遍性是指教科研对象是大众的、全体的,而不单单指小部分的个体和群体;公平性强调在教科研服务活动中,教师不分性别、职称、学段、学科、年龄、校别等因素,学校不分学段,也不分重点校、一般校、薄弱校,都能做到一律平等对待;公益性体现非互惠性,是一种单向的给予和被给予关系,不计报酬,不收费用,突出教科研无偿服务的精神。

  为保证“普惠教研”的品质,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特别强调“智慧服务”,要求“为了智慧、基于智慧、共生智慧”。“普惠教研”和“智慧服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普惠教研”重在增量,“智慧服务”重在提质,“普惠教研、智慧服务”追求教科研服务量质并举、公正与发展并重,并以公平、均衡为基本要求,惠及所有学校、教师。

  对于南通的普通教师和一般学校、薄弱学校而言,“普惠教研”是一种“贴地的飞行”,这种“飞行”不是为了降低生命的高度,而是为了激励全体教师“一起飞”,引领全体向上、向上、再向上。

  贴身服务:从普惠到个性

  “四个服务”的核心,在于“个性”。“个性”在于贴身,要立足学校和教师实际;“个性”在于求实,要着眼学校和教师发展。

  提起“普惠教研”,早在10年前,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就开始了面向全体的服务。

  2003年12月22日,小学数学教研员丁锦华正式开通了南通小学数学网,网站开设了“教研动态”、“课改基地”、“小数学会”等7大板块共40多个栏目,第一年的访问量就超过百万人次。

  2005年2月,南通小学数学网开通了“南通市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频道,短短1个月,就有近80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2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网上考试。不久后又开通了1-4年级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网上培训,为期30天,参加培训的人数超过万人——这一数字已经接近南通小学教师的全部人数。南通小学数学网并不属于丁锦华的工作范围。但作为小学数学教研员,丁锦华一直热心于从基层开始、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提升普通教师素质的“闲事”。

  像这样自发的“闲事”,不仅丁锦华,还有他的同事们,包括教科员王广辉、小学语文教研员王爱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孙伟、中学语文教研员袁菊、中学数学教研员袁亚良等人都乐此不疲。

  因此,当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正式推行“普惠教研、智慧服务”时,很快就得到了全体教科员、教研员的拥护与支持。

  对于“普惠教研”,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一开始就做出了设计和界定:

  一是坚持有“研”无类共提升——多向教科研,惠及诸层面。普惠对象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四大领域所有教师、所有学校。

  二是教研消费全免单——五项零收费,惠及众教师。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承诺五项教科研服务不收费,即:课题评审不收费、优课评比不收费、业务培训不收费、报刊赠阅不收费、论文刊发不收费。

  三是完善网络巧分解——三项新机制,服务全覆盖。通过建立健全市、县(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管理机制,市、县(市、区)学科基地机制及校本教研机制,按需给予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的教科研服务,从而实现区域普惠供给的多元化格局。

  四是优化管理促长效——六项新制度,普惠到永远。通过制定“关于开具公开课证明的有关规定”等六项制度,形成“普惠教研”长效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科研思想创新、科研工作创新,构建具有南通特色的教科研文化。

  在这一制度框架下,南通市的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到“普惠教研”所带来的实惠。

  2012年11月,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全面启动了南通市名师助教助学公益活动。到目前为止,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在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已经组织了几十批次的南通市名师,赶赴各地基层学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学科的活动。在活动中,由各学科名师进行最权威的教学引领和最有价值的学法指导,帮助教师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升学考试中最为困惑的问题。整个活动,不收取任何听课费、培训费、会务费和材料费。

  以往参加市级教研活动的对象,一般是少数教师或少数专业骨干教师,此次公益助教助学活动,则面向南通市180多所初中学校、3000多名初三教师,约8万名初三学生,如果算上7门学科,那么接受公益活动的师生总数超过50万人次,其普惠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在南通教育史上前所未有。

  2013年5月8日,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向市直和所辖3区的21所初中捐赠了助教助学光盘,每校1套,每套14种。近日,他们还将向其余县(市)区的所有初中捐赠光盘,覆盖全市187所初中。这套讲座光盘包含初中7个学科,分为教师、学生两种版本,是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组织初中全科的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集思广益,在前期讲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炼,精心设计,拍摄制作的。其他学段、学科的教研员,虽然组织活动的规模没有这么大,却也持续不断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一线教师、基层学校对接与交流。

  但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教研员、各学校的教师并不满足于此。除了普惠的教科研培训,他们还迫切盼望个性化的教科研服务。对此,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也早有考虑。他们将“智慧服务”的基本策略定为“四个服务”:

  一是一线服务。坚持一线服务,关键是把教科研服务深入课堂,和基层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课堂教学、课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校对教学改革经验进行归纳和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个性服务。个性服务就是从学校、教师教科研需要出发,为薄弱学校改造、优质学校打造、师资队伍优化、教学风格形成、学生和谐发展实施菜单式的教科研指导和量身定制式的教科研支撑。他们此前开展的“牵手结对、送研促教”活动,与每个县、市、区的一所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互学共进,为学校提供指导科研、提炼经验、提升教师3个方面的服务,看似为补缺性普惠,实质为个性化教科研服务。

  三是深度服务。在做好教科研知识普及、开展群体性教科研活动的同时,为教育行政和学校发展决策提供高端咨询、文化策划服务,为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教师个人发展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等教科研援助。

  四是持续服务。即对普惠对象进行持续服务,突出教科研的跟踪服务、全程服务,以持续的教教科研服务实现教科研服务的优质,以优质的教科研服务铸就南通教科研品牌。

  “四个服务”的核心,在于“个性”。“个性”在于贴身,要立足学校和教师实际;“个性”在于求实,要着眼学校和教师发展。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坚持“素质即服务”,将加强学习型组织和研究型组织建设,作为转变教科研服务方式的首要任务,不断转变角色、改善知识结构、加强研究分析,不断提升教科研服务的话语权和指挥权,突出主动参与,提升服务品质。他们坚持“服务即参与”,深入一线、靠前指导,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校共同分析、一起讨论、按需指导,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教科研服务。

  以小学数学教研为例。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书记须中、教研员丁锦华,不仅大力加强现有4个数学学科基地的建设,还专门成立了“南通市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吸收了70多名成员。中心成立以来,多位成员被评为特级教师,多人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在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取得8连冠的骄人业绩,2013年又取得江苏省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基本功大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带着广大基层教师向着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迈进,这是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教科研员们的愿望,也是他们的共同实践。

  贴心帮扶:从量变到质变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向教科研员明确提出“研究重心下沉,研究位置前移”的要求,提出“要把办公地点‘移’到学校,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倡导贴身服务、贴心帮扶。

  2012年12月11日,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专门召开“南通市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会议,来自五县四区的18所中小学校作为成员单位参会。

  共同体于2011年上半年发轫,其前身为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与帮扶学校之间的“牵手结对”。为将“共同体”真正做成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平台,为基层学校和师生的内涵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向教科研员明确提出“研究重心下沉,研究位置前移”的要求,提出“要把办公地点‘移’到学校,把办公桌‘搬’到教室”,倡导贴身服务、贴心帮扶。

  共同体开展了教育教学讲座、专家观摩指导、双边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解决目前中小学校研究课题缺少专业科研人员指导、选题盲目、研究过程缺少科学性、研究成果推广难等问题。同时,结合主题性科研活动,将科研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使研究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具推广价值。1年多来,南通市教科研员在共同体成员学校听课近200节,组织了各类专题讲座、主题座谈会30余场,开展了多项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活动。

  “普惠教研、智慧服务”有三大原则:一是以校为本,二是差异均衡,三是资源整合。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教科研员们充分认识到,每所学校都各不相同,每位教师都各有特点,差异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差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学校、适合教师的教科研服务才是最好的服务,才能真正将学校劣势转为优势。

  他们针对中小学教科研部门人员少、规模小的实际问题,整合、放大教科研资源,建立、完善教科研服务组织和网络,畅通服务渠道;充分调动、发挥县(市、区)级专兼职教科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科研骨干力量;加强市、县(市、区)级学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资源优势;不断完善校本教科研机制,延伸、扩大基层教科研组、学科组的教科研服务能力;整合电教、装备等组织机构力量,充分发挥教科研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益,借助网络、多媒体、报刊杂志等手段,收集、整合、优化、传递、辐射教科研信息资源,使更多的学校、教师分享到优秀教科研成果;注重与教师培训力量的整合,走研培结合之路,发挥培训的教科研服务功能。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的教科研员们深入基层听课、评课、上课,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教科研课题的申报,与基层学校结对、协作,与一线教师共同打造专业学习、学术交流的共同体,受到了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衷心欢迎。

  共同体学校的教师开心地说:“过去,我们与市教科研员是咫尺天涯;今天,我们强烈感觉到,教科研员们是真心地帮扶我们发展。”

  一次次贴心的帮扶,促成了学校的质变。与南通市教科研中心牵手结对的3年,郭里园小学从一所普通的新村配套小学,成长为南通市最有活力的学校之一,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第一次有了市级骨干教师,第一次有了中学高级教师,第一次有教师获得国家级赛课一等奖,第一次成功申报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成功夺标,其中一个还是重点资助……

  不久前,南通市教育局公布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榜单,郭里园小学2人被评为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教坛新秀。这一成绩,已经排在了许多知名小学的前头……

  共同体第一次会议,郭里园小学没有获得邀请。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张建笑言:“郭里园小学已经‘出师’了,不能再占用宝贵的名额。”

  从郭里园小学的成功,共同体的其他17所成员校,也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这,也正是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团队的期待。以服务促教研,以普惠促智慧,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期待着以自身的教科研服务,带着教师“一起飞”!

  如果有一天,每一所普通学校都能够从共同体“出师”,凌霄翱翔,南通教育将拥有怎样高远的天空!

  “普惠教研”,惠及的是教师,更是南通教育美好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带着教师“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