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师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丁洁:她的课,学生总是意犹未尽
□ 本报记者 马朝宏

  丁洁,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教师。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在2009镇江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2010镇江市属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

  传统课堂的弊端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到底应该怎样改造我们的课堂?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教师丁洁带着这样的困惑,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她只是遵循着一条“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谱写着“多教——少教——不教”的课堂追求三部曲。

  2012年,丁洁应邀到洋思中学上课。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她反复进行磨课。丁洁选择了《夏》这篇优美的散文,一开始,为了体现设计的层次感,她设计了6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说说你眼中的夏之美在哪儿,让学生体验夏之美;第二环节,诗人眼中的夏之美在哪儿?通过学生赏读高骈的《山亭夏日》,体会一种闲适的情趣,体会《夏》的一种别样的美;第三环节,梁衡笔下的夏之美在哪儿?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同时理清文章层次;第四环节,梁衡眼中的美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请学生划出文中的语句,结合具体的词语说一说,从而深入文本,品味语言;第五环节,让学生谈谈文中还有哪些表达引发了你丰富的想象?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练笔。

  听课教师都觉得这样的设计很合理。但是丁洁反复思考,语言品析为重点应该是不错的,到底如何能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少教?丁洁连夜把这些环节撕碎了,并进行还原整合。最后她把设计浓缩为三大板块中的三个探究:三大板块是寻找我眼中的夏之美,诗人眼中的夏之美和梁衡眼中的夏之美;三个探究是梁衡眼中的美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为什么梁衡眼中的夏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原题是《夏感》,你更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这样一改,多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语言的品读中体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读出作者对农民对丰收的感情来。

  丁洁说:“教师首先要站好讲台,不能愧对学生。”正是这份朴实的爱心,使她十几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搞好课堂教学。丁洁利用假期,北上北京、山东,并不远千里乘20多小时的火车自费来到贵州铜仁,主动去追寻、学习课改经验。在她看来,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具有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生命激活和长久。在语文教学中她求“变”和“活”,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求自己对文章有独特的深入理解,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坚持个性解放,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2013年镇江市“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课题汇报活动中,丁洁上了一节课题汇报课——龙应台的《目送》。丁洁思考着,如何能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经验,在情感体验中实现“少教”?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从分析文意脉络(作者思维)到品读文章细腻的描写“读懂背后的那一束目光”,到联系实际“读懂你们背后的那一束目光”,再到最后全班同学含泪诵读诗歌《父亲》。课堂上,丁洁用大量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江苏省教研员朱芒芒对这节课的评价是:这节课有挑战性,情真意切。

  如何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能从大自然中去体悟如何表达、写作?丁洁还组织学生成立了“雅韵”文学社团,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了踏青、采风、访古等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探究活动,比如:他们探究了镇江火车站的变迁,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变化,他们走出去、找资料、问专家,探寻镇江历史上的名人、名著,等等。丁洁在这些活动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活动后的写作、交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

  “多教——少教——不教”,丁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课堂这条广阔无际的道路。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品质、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丁洁说,常常是两堂课下来,她自己筋疲力尽,而学生还意犹未尽。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在丁洁看来,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就是,离开自己的课堂时,学生不但带着知识,更是带着快乐,还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意愿和渴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15
黄铁成的作文新思维
语文课很好玩儿
丁洁:她的课,学生总是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