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师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课堂:从讲坛到论坛
□ 张卓玉

  课堂是一个空间概念,即教室;课堂还是一个教学概念,指发生在教室里的、由教师组织的、以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人们常说的“成也在课堂,败也在课堂”,或“一节好课”,就是指课堂教学活动。这也正是本文所讨论的课堂。这样的理解就把以下两种学习活动排除在讨论之外:一是学生在教室里的自主学习活动,比如阅读、做题;二是学习小组在教室里的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小组内的交流。全班同学和教师都参与的学习活动才是课堂教学,简称课堂或课。

  在新教育模式下,课堂依然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但是,此课堂已非彼课堂。课堂的主要变化体现在:

  第一,课堂从无门槛到有门槛。在新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时,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满足某些要求。新教育模式把许多原先在课堂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前移至课前,美国同行形象地称为“颠倒的课堂”。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认真研读了教材,查找了资料,交流了收获,掌握了靠自主学习所能理解的内容,也清楚地知道还存在的问题。学生事实上是带着两张“通行证”走进课堂的,一张是准备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展示、交流、共享的学习收获,另一张是准备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尚未理解的问题。显然,在新模式下,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中间环节。教育回归到早在幼儿园就学到的常识:自己能做的事就由自己做。这就是课堂的门槛。

  第二,课堂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坛变为生与生、生与师共同探究问题的论坛。一方面,在新课堂上,象征教师权威和支持教师满堂灌的讲台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讲台。教师和全班每一个同学,可以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开讲和展示。讲授者和展示者站在哪里,哪里就是讲台。这一变化的表层意义是为了交流的便捷,深层意义是课堂性质的变化:抬头仰望的聆听变成了朋友般、同仁般的探究;居高临下的讲授变成了平等宽松的交流。一种基于尊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学生展示成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走进教室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与同学和老师研讨、交流、共享的准备。课堂的多数时间用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依次展示。这里想说明的是,展示完全不同于旧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在新课堂上,展示即学习。学生的展示就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展示逐渐向着整体化学习发展,展示者要尽量完整、全面地向全班同学说明、讲解特定的学习内容,要力求完成这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第三,课堂重心由教师如何讲走向学生如何学。旧模式下,一节课的任务、流程、时间都是既定的。课堂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过了,就等于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课后的任务只是消化和巩固。因此,学校普遍出现不该有的冰火两重天现象:过多地研究教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

  在新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就学习的难点、重点和核心问题展开交流、探究。课堂的核心不再是教师如何讲,而是师生如何开展交流、探究、共享活动。走进新课堂,吸引观摩者注意力的,不是教师的板书、教态、表达,而是学生的一次次展示,以及展示所引发的课堂讨论。课堂实实在在呈现出的,是学习者思考、怀疑、认同、理解的过程,是知识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教师的讲解固然是课堂的组成部分,但是,讲,仅仅是在辅助学。

  (作者系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国外名家论课堂
课堂:从讲坛到论坛
好课堂在于变化
课堂应回归对人的研究
盲人摸“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