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9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华
谋变

  (上接1版)

  原来的问题刚刚得到缓解,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这引起了兴华学校决策者的深刻反思。一场“兴华要做什么样的教育,要走向哪里”的讨论在领导层和全体教师中展开。“学海无涯苦作舟”,难道学习天生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吗?“蜡炬成灰泪始干”,难道教师职业必须以牺牲自我作为代价?讨论达成的共识是,从改变课堂开始扭转发展的状态。

  课改前的情况有多么糟糕,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想象到。有一个案例,丝毫没有夸张。王心峰在巡课时曾经做过统计,一个班级35名学生,18个学生在睡觉。于是,课下王心峰就问授课教师怎么能忍受这么多学生睡觉,却不叫醒他们,教师无奈地说,叫醒了他们,其他的学生就没法学习了。这就是当时的境况。

  王心峰至今记得曾多次给教师们谈到的海尔案例。海尔在发展史上有一次“砸冰箱”事件,这一关键事件成为传播海尔人质量意识的美谈。海尔总裁张瑞敏有一句话,“今天不砸掉我们的冰箱,明天客户就会砸掉我们的工厂”。王心峰改造了这句话,“今天不砸掉我们的讲台,明天学生就会砸掉我们的饭碗”。这样的话语掷地有声,也激发了教师团队谋变的信心。

  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在传统教学法的泥淖中挣扎太久,看着讲台下学生的万马齐喑,看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觉得每天的日子像从复印机里复印出来的一样单调无趣,我急切地渴望改变与逃离。

  兴华学校的课改就此拉开序幕。

  课 变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王心峰带领他的团队做了系统的研究。他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学就好比农民种田,以前,我们只管把种子撒到田里,不管土质、温度、湿度,收成自然不理想。现在,我们以种子的需求为核心,创造有利条件,让种子健康成长。其实,我们的做法很简单: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通过系统研究,兴华学校发现了教学的“一八一”现象:就知识本身而言,一看就会的占10%,自己做了才会的占80%,自己做多次才会的占10%;提出教学的“一三六”法则:就教会学生而言,对优等生花10%的力气就够了,对普通学生要花30%的力气,对后进生则要花60%的力气;提出了教学的“二八○”目标:优秀者占20%,良好者占80%,不合格者为0。让知识性学习在课堂上当堂完成,消灭不及格现象。

  一种教育思想要以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一种教学方法要以一定的教学方式来体现,一定的教学方式要以一定的教学流程来固化。

  兴华学校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自学—量学—示学—用学—思学(学后反思)。这样的教学流程被称为“成功教学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成功教学法”是以“成功导案”为载体,以导案引导、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成功导案”,首先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成功导案”要求及设置的问题,探究学习内容,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根据“成功导案”上提供的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当堂过关。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生生共同研究学习。

  走进兴华学校的课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兴华学校的学生不只是靠方法在学习,更是靠习惯在学习。展示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倾听的习惯、为别人鼓掌的习惯,自然、流畅,这些习惯的养成背后是兴华学校课堂各种标准的确立。兴华学校的课堂要求学生——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说: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读:铿锵含蕴,有滋有味;写:字体工整,快捷潇洒;练:全心投入,体验深刻。在学习习惯上,实施“六会”策略:学会预习,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会学,善于提出问题;学会互助,讨论达成共识;学会总结,善于灵活运用;学会阅读,课外博览群书;在学法指导上,指导学生学会在模仿中学习。

  王心峰从学生玩游戏中汲取课堂教学的智慧。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并不断得到即时评价,赢了,自己和快乐链接一次,输了,没关系再来一次。“成功课堂”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合作、展示中不断体验到成功感,做错了没关系,再来一次。重要的是,敢于展示,敢于表达。在“成功课堂”上,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向成功。

  “其实,教育的密码是让学生生发喜欢。你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如果一个人不被人喜欢,就得不到承认,就会感到压抑,那么潜能就发挥不出来。”王心峰说。

  王心峰曾在网络上找到一封学生写给教师的信,题目是《老师,请您这样做》,这后来成为兴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

  请教我如何去学习,而不是学什么;请教我如何去思考,而不是对我说必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我的智慧,而不是简单地提高记忆力。

  请不要当着同学的面责骂我。如果被同学排斥或看不起,我会无地自容甚至恐惧。如果您能私下里心平气和地对我提出批评,我会非常高兴地接受您的建议。

  请重视我的优点,承认我的才干。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自信能激励我前进,让我看到自己的价值。

  请记录下我做的好事,不要只看到我做得不好的事。当您强调我的成功而不是失败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到充满了继续完善自己的动力。

  在您纠正我的错误,批评我不守纪律时,请不要用身体惩戒或感情惩罚。如果您侮辱了我的人格,就会伤害我的自尊,让我自暴自弃。

  请信任我并表现出您对我的信心。如果您一遍又一遍对我重复同一件事,就会让我觉得您对我不信任,这可能让我走向失败。

  请试图让您的课堂变得活跃而有趣,让我可以参与其中。如果课堂上只有您讲,一切都是循规蹈矩,那我也无法表现自己。

  请您不要偏心。当您表扬一些人却忽略了其他人,就会伤害我们之间的关系。

  请帮助我发扬我的优点,而不仅仅是提高我的能力。因为在成为一个好学生之前,我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好人。

  这封反映学生心声的信在兴华学校教师中流传很广,师生关系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日趋和谐、融洽。八年级一班学生赵彩颖说:“在兴华学校我感到很快乐,老师们很关注我们。在课堂上,我可以积极提出我的看法,争抢每一次发言的机会。”九年级学生孟梦写道:“我们的学习,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储存粮食,而要像蜜蜂那样,既能采花,又会酿蜜。”

  课改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每个人身上的宝藏,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重新把自信找回来。

  让导案升级

  “成功导案”已是兴华学校师生每天都离不开的秘密武器,然而,这一张张凝聚了万千精华的“成功导案”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要揭开这个秘密,就不得不说说备课组与教师们的“幕后工作”了。

  原来,一张“成功导案”的出炉要经过好几道程序。第一是“一人主备,形成个案”。每学期,备课组长会将备课任务分配给学科组内的各位教师,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完成备课任务,撰写导案草稿。第二是“集体研讨,形成共案”。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要拿出个案并说案,同科教师参考并补充意见。大家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集体商定后确定“成功导案”的共案。第三是“校长核审,形成定案”。每当共案形成后,备课组成员都要拿着导案让校长审核,审核不合格的校长给出修改建议,备课组再备再审。审核通过的导案校长要签章,方可付印。第四是“个性创新,形成特案”。每张导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都要再优化、再创新,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人特色的特案。特案不仅要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特点等设计,也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思想水平。第五是“课后反思,形成心案。”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课后,教师要做好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刷新自己的观点,将课后反思集中到备课组,作为下一节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王心峰说,导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个工具需要不断优化,才能适应学生不断提升的学习力。目前,兴华学校导案编制重心正在从“扶”到“放”,从引领到陪伴再到放牧;从单打独斗式学习到团队合作式学习再到个性风格化学习。导案的设计突出4个侧重:从学习目标教师制定到师生协商制定、学生自我确定;从课堂研究的问题、方法由教师提出到学生自己提出;从导学到真正自主学习。在让每个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前提下,每个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即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从学习效果监测偏重做题、传承知识向重视创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转型。

  导案的风格也从共性走向个性:从所有学科全校统一模板演变成有学段、学科特点的个性化模板,体现学科、年级味道;导学案设计从偏重技术逐步走向偏重艺术,追求高效课堂的品质提升。

  崛起名师

  丁一,一个脸上还写满孩子气的女孩。然而谁能相信,正是这样一个花季年龄的女孩,进入兴华学校的短短3年时间绽放出了最绚烂的青春色彩。作为兴华学校“成功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员,她的课堂受到了业界专家的高度关注,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送课,累计为上万名师生做过公开课,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网友追捧的“明星”。

  安徽省蒙城县汇贤中学校长戴全志在听了丁一的公开课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丁一的课堂从头到尾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充满着激情和随机创造。她时而高喊,时而低叹,活像李阳的“疯狂英语”,而且是那样地自然,那样地天衣无缝,那样地具有煽动性和号召力,而绝无表演、做作之痕。”

  在课改之初,丁一并不适应。“老师每节课只能讲15分钟,学生成绩能有保证?这不是难为人吗?”她一边嘀咕着,一边跑去听几位优秀教师的课。新课堂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她暗自问自己:“我能不能上这样的课?”在几位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她慢慢找到感觉了。当她放手按照“成功教学法”上课时,没想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以前,我总是忙着写教案,学生听不听不知道。课改之初,我也常担心我没有讲到的东西,学生到底懂不懂。其实,这些都是观念问题。学生自学能力很强,我完全不用担心,只要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的学习能力一定能够提高。”丁一说。

  和丁一同样迅速成长的还有29岁就被评为全国课改名师的王运辉,这个平时不爱言笑甚至略显腼腆的大男孩一走到学生面前便神采飞扬,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像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近年来共有50余位教师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占教师总数6成以上。兴华学校汇聚了一个激情澎湃、凝聚奋进的创新群体,在这个群体里,每一个个体都把传授学生知识和带给学生快乐看得同等重要。他们收获学生成功的同时,也感受着成长的快乐。

  课堂“病历卡”

  反思,是兴华“成功教学”的重要制度保障。兴华学校的教学反思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则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系统化。

  王心峰说,教学要反思,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他对这些问题作了梳理: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被动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缺少行动,不解决实际问题。兴华学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五度反思”,即反思要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有创新度、有灵活度,并制定了具体的规范措施,有效提高了反思的品质。

  课堂“病历卡”是提升反思效度的重要工具。王运辉是小学高年级的年级校长,他曾经观察到课堂上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于是,这一现象变成了一个课堂“病例”。

  “在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质疑环节,几乎是没问题或者问题极少的。我认为,这样的一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王运辉说。

  课堂“病例”的研究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系统归因。之所以出现“没问题”的课堂,原因大概有:教师对教育观念的认识有误,把学生的问题给“枪毙”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没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的问题给“埋没”了;教师平常过于严厉,把学生的问题“吓跑”了;学生的习惯不良,不愿提问题;学生上进心不足,不想提问题;学生缺乏方法的指导,不知如何提问题。

  经过集体讨论教研,给出了3个解决方案: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教师的责任之一;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去思、去想、去问,甚至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上进心和良好的习惯,使学生敢于提问题,不仅表扬他敢于提出问题,更要指出他所提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都敢于提问题。

  王运辉在长期的教学反思中还研究出了“说数学”的一套方法。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记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此,他在自己的班级尝试进行“说数学”,尤其是“说”数学应用题,在说的过程中,思路更清晰了,解题步骤更规范了。“‘说数学’首先是要让学生想说,让他有兴趣,然后是敢说,让学生感到有安全感,最后是会说,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王运辉说,“‘说数学’说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给课改做加法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人格。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兴华学校在课堂之外开始建设系列校本课程。“要想让学生学好,首先要敢于突破课堂,要想让学生发展得更好,就要敢于突破课程,建设学校内部的个性课程。”王心峰说。

  兴华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是成人、成长、成功“三成教育”系列课程,是以“文明成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健康成长”,“三成教育”秉承“不放弃、不抛弃、不歧视任何一名学生”,“关注学生生命质量,提高学生幸福指数”的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实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让快乐和健康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目标。成人教育是基础,成长教育是核心,成功教育是目标。

  学校相继开设了美术、武术、舞蹈、篮球、足球、跆拳道等30多项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利用晚自习前10分钟“审美时空”时间,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利用宣传栏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利用上午上课前10分钟“课前唱歌”时间,开展优雅歌曲传唱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利用每天晚上最后10分钟“省身”时间,深入组织开展每天自查一次不雅行为,引导学生自觉践行雅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利用每周离返校时间段,学校引导学生帮父母洗碗、做饭、洗衣等;每周向父母(或长辈)说一句体贴性的话;每月让学生做一件感恩的事,如:为父母捶背、洗脚,制作一个小礼物送给父母等;每学期给父母(或长辈、老师、帮助过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

  兴华学校通过“养行教育”、“孝行教育”、“雅行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培养学生做谈吐儒雅、情趣高雅、举止文明的现代人。在这样的课程环境下,学生实现了“知识成长”、“能力成长”、“精神成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适合社会生活的人、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家庭和睦的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人。

  “兴华韵律操”是又一个特色课程,由兴华学校的舞蹈、音乐、体育、语文等科任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特色,编创了一套集动感、乐感、美感为一体的中小学生韵律操。它涵盖了古诗、健体、音乐、礼仪和快乐教育等内容。这套时长10余分钟、以“点亮希望,放飞梦想”命名的韵律操,节奏欢快、极富美感、动感十足,已经成为兴华学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心峰说,“三成”突破了传统教育“智育第一”的局限,打破了应试教育“以分取人”的思维定势,把学生当天才来欣赏,当成功者来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超越自我。

  后 记

  兴华学校的课改依然在路上。兴华学校的课改意义主要是精神性的。兴华人敢于“亮剑”,不断谋变,不断自我否定;他们学习别人,但又不陷于模仿,不迷失自我;他们致力于改革,但不拒绝继承,因为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改革就是改掉哪些不合理的部分。

  兴华学校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谁敢于变革课堂,谁就能够率先撬动整个课改;谁能不断谋变、不断求新,谁就能站在课改的最前沿。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兴华
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