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樊城教育综合改革启示录
□ 本报记者 王占伟

  一个县区的教育如何超越分数追求走向教育品质?如何超越教育品质走向城市文明?如何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综合改革走向教育现代化?

  面对这一艰巨课题,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人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概念——“学城”,他们以“打造中国基础教育第一学城”的气概,追寻一个关于教育的新“标准”,追求一个关于教育的美好“目标”,用两年时间为中国教育提供了一整套行动策略。

  

  樊城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的中心城区。辖区内共有永久性保留学校53所,在校学生6万多名。自1996年以来,樊城已连续17年在全市教育目标考评中蝉联榜首。

  这样的成绩还需要课改吗?

  对此,樊城区委书记邓卓海明确指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受益,还要让城市受益,让城市学会学习。”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光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学生为了获取高分,将身体搞垮了;为了排名,把人格扭曲了。这样的教育,并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本着对未来的高度责任心,痛下决心,自己改革自己。”

  升级区域课改定位

  为实现樊城教育在“珠峰”上的更大跨越,刘光胜和他的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学城。2011年底,樊城区教育局确立了“以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为主干,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两翼”的教育“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由此正式拉开了学城建设的帷幕。

  “学城”两个字浓缩了刘光胜从教师到校长再到局长的教育追求、教育良知、教育情怀和教育使命。“不仅要找到一条让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快捷通道,而且要培养未来的人,创造未来的世界。”在刘光胜眼中,学城就是一种“教育的共产主义”:既是学习之城、学生之城、学力之城,又是生活之城、课程之城、成长之城;既是樊城教育人共同追求的一个美好目标,又是共同寻找的一个教育标准;既要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又要改变家长的生活方式;既是一种教育生态、生命活力,又是一种精神文明。

  樊城区教育局办公楼的墙体上有几行醒目的大字:“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让每个家庭始终充满希望,让祖国能在世界挺直脊梁!”这既是樊城课改领军人物刘光胜的一个伟大教育梦想,又是樊城教育人建设学城的共同愿景。去年“三八”节前夕,刘光胜给全区女教职工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这种教育担当:“将来谁能领导地球村?我希望,我们樊城教育人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如果我们立志让将来地球村的村长是中国人,是樊城人,我们就要从当下做起。”樊城教育人用行动说明,中国教育改革需要的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

  在刘光胜看来,学城教育的核心是人,是教师为本、学生第一,是相信人、解放人、利用人、发展人,是基于每一个生命共同成长的价值观。

  “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现在教师却把学生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依赖性强,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培养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刘光胜说,“自主学习,对一个人的一生、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课改坚持20年,一个学习型社会就形成了。”

  “再造”教育局

  从一开始,樊城的课改就没有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很快被用在了教育局机关人员身上。

  参透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刘光胜认为,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管理”——每个人都能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此,樊城区教育局从2012年初开始在机关中开展了干部自主管理方面的探索。

  据教育局纪工委书记张运敏介绍,在实施机关自主管理之初,教育局首先在全体干部中开展了“我的职责我来理”、“我的职责我来谈”、“我的职责请你评”活动,落实“谁的事谁认领”,实现了工作的无缝对接。

  在樊城区教育局,每周五下午是各科室雷打不动的周工作总结反思会时间。每位科室干部都要结合本周工作实际,对个人一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有经验分享,有释疑解惑,有自我评价,有科室评价,有下周工作安排。每次会议的主持人、记录员、评价员等,都是由科室成员自主认领。

  樊城区教育局办公楼走廊的墙壁上,“科室工作动态栏”随处可见。具体内容包括科室特色文化主题、科室成员照片、个人承诺、个人卫生责任区、个人本周反思、个人下周工作安排、科室长评价等。

  “下校视导中,一位被公认的“优秀”老师问我:‘课改啥时是个头啊?’由这句话,我意识到让教师真正树立起职业信仰才是课改深入推进的根本,只有将转观念贯穿于课改的始终,才能逐步让教师在课改中找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感!”这是教研室工作动态栏上,教研室主任宋海潮周反思的内容。在樊城区教育局,每个机关干部每周都要公布自己本周的工作小结、工作反思以及下周的工作安排。

  与机关自主管理配套的是干部综合评价。据教育局副书记刘友谊介绍,综合评价实行10分制,个人自评占1分,科室长评价占2分,分管领导评价占3分,局工作专班综合评价占4分。得满分人员即为本周工作冠军,高分人员为星级干部。“原先评模的方式是大家推荐,领导研究决定,现在用自主管理的评分结果说话。”

  谈到自主管理给机关带来的变化,人事科长宋红星说:“以前搞活动,分管领导要先开协调会,然后再分任务,并进行检查督办。这样的工作流程束缚了大家的自主意识,助长了依赖意识,不利于干部成长。现在机关干部的自主工作意识、自我约束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我这个科长根本不用催着科员做事了。”

  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刘学寨说:“原来大家是等领导安排事,现在是对照工作职责,自己给自己安排事。干部操心了,知道怎么干了。大家在自主管理中快速成长,并享受着工作所带来的快乐。”

  在樊城区教育局,除了自主管理,促进干部快速成长还有多种平台: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领导不讲,大家轮流讲;每月一次的主题学习报告会,由科室集体或个人申报,从不同角度汇报、展示集体或个人的学习成果,干部自由参与讨论,或补充、或建议、或质疑、或提升,逐渐成了干部成长的“星光大道”……

  今年4月,教育局按照公开选聘的方式对机关中层干部进行大调整。为了让新走上中层岗位的机关干部尽快成熟起来,教育局先后举行了多场主题报告会。刘友谊介绍说,5月份的报告会主题是“中层干部竞聘面试精彩回放”,请在面试中表现优异的同志进行现场展示,让更多人从中受到启发。6月份的报告会主题是“科室长履新会”,请新上岗的中层干部交流履职以来的启示、感悟、教训及困惑,并由原科室长进行点评与解答。10月份的报告会主题是“新岗位,回头看,能力要提升,今后怎么办”,由各科室中层干部对照工作职责,围绕任职半年来工作中的得与失以及今后的工作打算进行反思,由局班子成员分别对分管科室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点评。“采取这种全新的培养方式,新上岗的中层干部成长迅速,在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上均有出色表现。”刘友谊说。

  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贾向飞把每月一次的“主题报告会”比喻成一道“营养餐”,他说,不时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听听其他人成功的经验,找找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有利于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也有利于自己更为迅速地成长。

  在教育局领导班子看来,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行为、制度文化,仅仅是机关文化的中间层,此外,还有外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樊城区教育局的精神文化是“延·育道”。刘光胜认为,“延”是桥梁、纽带。一方面,教育局既是区委、区政府政策落实的桥梁,又是上级教育部门政策落实的纽带,是上级部门的延续。另一方面,今天的教育是以前教育的延续,明天的教育是今天教育的延续,教育局对教育的引领也需要有延续性。“育道”是对教育规律、成长规律的把握。

  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行为、制度文化,以“延·育道”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打通了学城的“任督二脉”,正改变着樊城教育人的心智模式和工作方式。

  创生课改策略链

  “我们走在课改大路上,一同沐浴时代阳光。照映生命,浇灌心灵,是课改努力的方向。向前进,向前进,课改脚步无法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在樊城,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会唱由他们集智创作的《樊城课改进行曲》。

  在营造课改舆论方面,樊城的另一创举是广泛开展课改情景剧创编和展演。去年7月,樊城区举行了“学城之夏”学生情景剧大赛选拔赛。参选的40多个情景剧,用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师生在课改过程中的彷徨、转变及向往,这些题材丰富、风格各异的情景剧,全部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把课改实践搬上舞台,让广大师生在欢声笑语中,深刻认识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

  在此基础上,教育局面向全区教育工作者征集教学感悟、流程方法、操作要领等相关文章,编写了《课改路上》、《“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标准、流程与操作要求》两本没有书号的“白皮书”,组织全区教师共同学习,用来自教学一线的“草根作品”激励教师全力课改。

  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在实践过程中要想少走一些弯路,必须从机制构建开始。刘友谊介绍,在营造课改舆论、引领教师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樊城课改的快速推进还得益于三大机制的构建:

  推动督办机制。一是课改观摩巡查制,由课改推进专班定期对试点校及全区各校课改实施情况进行观摩巡查;二是教研员驻点包片制,采取“一线工作法”,让教研员驻点包校,确保试点校的课改不出现偏差;三是全程跟踪学习制,通过非试点学校选派干部到试点学校挂职学习,全程跟踪、全力实践,保证全区学校课改工作一盘棋;四是课改监控跟踪制,定期对各校实践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教师数量和已通过“入门课”、“达标课”、“优质课”的人数进行量化统计,并将统计情况及时公布下发。

  深化发展机制。从小组建设到导学案编制再到课堂流程,针对课改难点,选派骨干教师到课改名校研修学习,采取课题认领的方式集智化解课改中的技术问题。第一批课改试点校与第二批试点校结对,并进行捆绑式考核。

  (下转2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樊城教育综合改革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