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幼儿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生态理念推行混龄教育
——记江苏省扬中市文化新村幼儿园
□ 本报记者 郑骊君

  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被混合编入一个班,在这个班里,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孩子的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具有“可生长性”;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和生态课程的层次性要求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还同时扮演着朋友、同伴、妈妈、协调员等若干种角色……江苏省扬中市文化新村幼儿园从2000年开始混龄教育实验,2013年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特等奖。

  

  下午两点,午休结束。孩子们一个个揉着惺忪的睡眼,从休息室来到教室。下午茶和午点已经整齐地摆在桌子上,一位教师正招呼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另一位教师正在给一个女孩子扎辫子。

  “哥哥,你说这个饮料是什么味道的?”说话的小女孩看着3岁的样子。旁边的“大哥哥”端起杯子,煞有介事地用嘴抿了抿,然后回答:“好像是冰淇淋味儿的,不信你尝尝。”说话间,“大哥哥”端起“小妹妹”的杯子,小心翼翼地送到她嘴边。“小妹妹”咂了咂,高兴地点了点头,“嗯,哥哥,就是冰淇淋味儿的。”说完,两个孩子坐在小凳子上,高兴地开始了自己的下午茶时间……

  这是记者在采访文化新村幼儿园混龄教育过程中看到的一个场景,虽然很普通,却让人倍感可爱和温馨。“哥哥”、“妹妹”关系的建立,给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增添了一份家的气息,加入了一丝亲切的味道。

  混龄教育在国外已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德国,几乎所有幼儿园都实行的是混龄编班,且年龄跨度很大。在我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愈加凸显的今天,幼儿的混龄教育在我国讨论者有之,但践行者寥寥,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较为复杂、对幼儿师资要求较高、社会的接受度还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新村幼儿园在园区内大胆开始混龄教育实验,并且一直坚持了13年,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混龄编班:实现“儿童教育儿童”

  2000年,在园长朱丽华的倡导下,文化新村幼儿园开始了自己的混龄编班教育改革实验,她们打破年龄界限,将大、中、小班各8名幼儿混合编在一个班。“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有幸接触到了有关混龄教育的理念,觉得很适合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于是就拿出一个班来进行实验。”朱丽华微笑着说。

  一个混龄班就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来相互称呼,“家”里的玩具柜放在哪,大家一起商量;“家”里的墙饰如何布置,大家一起讨论;明天还想玩什么样的游戏,大家一起谈谈。孩子们的角色是动态的,从最初在小班时被照顾到进大班后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学习“强者”,最终发展成为“强者”。

  这种自然、生态、平等、轻松、融洽的教育氛围,“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混龄互动模式,使孩子之间的示范和模仿、督促和提醒,有了适宜的土壤,远比教师预设的更自然、贴切、生动,更便于幼儿接受。

  幼儿园一位教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上午10点15分,混龄班豆豆(4岁)、妞妞(6岁)等几位小朋友在寝室内的建筑区里玩游戏,共同建构“我们的小区”。当教师走进寝室时,发现豆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问他为什么,豆豆说:“玩游戏前大家定了一个规矩,玩游戏时大声讲话、影响他人、一下子拿许多积木在手上的人,都要休息5分钟,等表现好了再玩。刚才我大声讲话了,所以妞妞让我休息5分钟。”“噢!”教师轻轻拍了拍豆豆的头,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妞妞走过来对豆豆说:“你休息得很好,去玩吧,不要再影响他人了。”豆豆便又开心地和同伴玩起游戏来。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混龄班幼儿对待规则的严肃态度。当豆豆违反了‘不能大声讲话’的规则,妞妞就用规则来约束他的行为,而豆豆则自愿接受规则的约束。这种‘儿童教育儿童’的形式,比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要有效很多。”这位教师说道。

  而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混龄班里上演着。“哥哥”、“姐姐”指导“弟弟”、“妹妹”将玩具归位、将垃圾丢进垃圾桶;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主题活动;“哥哥”热心地将自己知道的知识教给“弟弟”;“姐姐”虽然被“妹妹”咬了一口,但基于自己当“妹妹”时被原谅的情境,很“宽容”地原谅了“妹妹”的行为;午休过后,“哥哥”、“姐姐”穿好自己的衣服,便主动帮助身边的“弟弟”、“妹妹”穿衣穿袜,并且以此为荣……

  “混龄教育,和我们以前存在的混合班有些类似,但形成的原因和教育的目的并不相同。”朱丽华表示,混龄教育主要是针对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而提出的,这种新型的混龄关系,不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生态课程:让课程“可生长”

  混龄教育在我国推广较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比较困难,需要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同时顾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的个性差异。这对办园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文化新村幼儿园是如何设计混龄班课程的呢?

  记者走进混龄1班教室,朱老师正在布置本班的墙面——“我”,这个主题活动,主要从“我自己”、“我长大了”、“我的家”3个层次展开……

  朱老师介绍说,混龄班主要通过生态式主题活动的开展,实现幼儿的自主探究、有效学习、不断生成的教育目标。“实践中,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孩子们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究周围的现象与事物,教师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引导,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开展动态、开放的系列活动,课程本身是一个不断生长和调整的过程。”她说。

  记者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份主题活动报告:

  主题活动为《多彩的民间艺术》,它从幼儿关注的活动中,引出活动内容。分为3个阶段:走进民间艺术、有趣的民间艺术、弘扬民间艺术。比如,其中关于十二生肖的一个活动,幼儿先通过语言、艺术和阅读认识了十二生肖,“走进民间艺术”帷幕;接着通过音乐、语言和科学活动,幼儿学习了十二生肖歌,感受到“有趣的民间艺术”魅力;最后通过健康、语言和美工活动,开展了十二生肖游戏,体验了“弘扬民间艺术”带来的快乐。

  可以看出,可“生长”的课程体系构成了混龄班主题活动的核心,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幼儿的体验探究在先,教师的推动提升在后,幼儿之间的交往渗透贯穿其中。这些课程围绕社会、艺术、自然,用爱、美、生命的精神,滋润和激发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更高的智慧、更多的情感体验。主题中很自然地融合了五大领域的知识,师幼之间始终是平等、开放,相互提高、快乐和谐的生态关系。

  “将生态式主题活动引入混龄教育,构建《幼儿园混龄班课程》,这是我们近几年重点在做的一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我们的混龄教育实验呈现出更加科学、自然、和谐的样态。”朱丽华自豪地说。

  在生态式主题活动的统领下,文化新村幼儿园混龄班的主题活动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据了解,目前已有集体混龄,即全体幼儿集体参与的活动,如生活活动及部分的音乐、体育、语言等活动;大小分龄,即按年龄段分小组进行的教学;能力混龄,即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大小进行的活动,如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大班的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中班活动;互补分龄,即将大、中、小班的幼儿编成一组活动;兴趣分龄,即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组成活动小组,等等。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幼儿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现实的通道。”作为一位执教混龄班13年的资深教师,何银琴表示,在这种新型的混龄关系中,幼儿逐渐学会与他人共同参与劳动,学会如何处理矛盾、如何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们在共同学习和相互协作中,学会了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同时,他们因在情感上得到了同伴的支持而产生了安全感和责任感,满足了幼儿团体归属感的需要,发展了自我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区域活动: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区域活动是混龄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课程模式。混龄3班教师栾小慧为我们讲了一个她们班学生区域活动的故事。

  建构区里,孩子们正努力搭建自己想象中的建筑。突然——

  学生A:“B你干什么?都被你弄倒了!”

  大家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转过头来。

  学生B:“我没注意呀!”

  学生C:“都弄倒了,很难搭的!”

  学生A:“你不要过来了!”

  学生D:“哎呀,你们过来搭吧,让B把他弄倒的重新搭起来。B,我来和你一起修!”

  “混龄区域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让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身心获得更加和谐的发展。”栾小慧说。

  她进一步分析说,在这个案例中,首先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按照兴趣组成的小组,区域内投放的材料也较为充足。小班的B不小心把搭好的积木弄倒了,大班的A责怪了他,中班的C则跟着A附和起来,这时,大班的D起到了调解的作用,他劝解其他孩子继续搭建,自己则和B一起修复倒下的房子,让B明白做错事要自己承担责任。

  这种区域混龄活动,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即“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会自发地进行角色分配,这样的角色分配优于教师的分配,对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需要动脑动手的认知性区域中,来自同伴的合作交流和指导会让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学习效果会更好。

  “当然,要让区域活动在混龄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关键是要有效创设主题背景下的‘有准备的环境’。”朱丽华说,如何根据主题设置区域,如何根据总目标制定不同年龄段的分段目标,如何确定区域规则,如何根据阶段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如何对幼儿活动进行有效分析,如何鼓励幼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成果、分享经验等问题,都是教师在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中必须考虑的。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作为一名混龄班的教师,要学会与幼儿交往,善于观察,能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要通过运用各种方法,促使班级内幼儿异龄互动,实现“儿童教育儿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位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还是一位引导者、支持者,更是一位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欣赏者……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而对幼儿园来说,如何通过园本培训,激发教师的职业梦想,激活教师心底的那份渴望;如何以“扶上马,送一程”的胸襟和气度,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朱丽华在幼儿教育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27个年头。她说,因为喜欢孩子,喜欢教师这个充满诗意、挑战和创新的职业,她才选择了坚守。她还说,虽然目前幼儿园混龄班只有3个,但未来,随着园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园所师资的进一步强化,混龄教育一定会在文化新村幼儿园进一步落地开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因为喜欢,所以坚守。因为坚守,所以执着。

  面对未来,朱丽华说:“教育的梦想,就像远方的一盏灯,总在前方向我们招手。行走在路上虽然艰辛,但是,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以生态理念推行混龄教育
幼教信息
因为喜欢 所以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