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网评天下 上一版3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男女生交往加点“糖”
□ 关仲翠

  最近,福建安溪县一所中学发布“七不准”校规,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热议。笔者以为,此举体现出该校对男女生交往这一问题行为的草率,部分规定与教育规律相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群体活动场所,男女生在一起学习生活。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性意识的萌发,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希望与之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接触并不一定带有性的色彩,有的是钦佩、仰慕、喜欢;有的是出于帮助、同情、感谢;有的是住得近、经常在一起上学回家,彼此性格合得来等。其实这些接触,都是从合理碰撞和善意需求开始的,关注与渴望关注均无可厚非。因此,给男女生交往加点“糖”,使他们通过交往完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交往锻炼能力,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尤其是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如何与异性建立纯真的友谊,彼此关爱,互相帮助,和谐共处,乃教育之所需,人性之所需,社会之所需。

  教师一要端正态度,破除“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陈腐观念,不压制,不纵容。男女生中传纸条、写书信,偶尔单独在一起谈话,互赠礼物等,绝不能统统冠之于“早恋”的帽子。有时候,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关心、善意的提醒、友谊的表达,都需要一定的方式,不要对男女生交往过于敏感。看到异性同学兴趣爱好投合或学习、平时联系稍微多一点,就立刻妄加断论,甚至“兴师问罪”,未免有些小题大做。或许他们之间本无此心,“莫须有”的帽子让男女同学“被恋爱”,在老师的“诱导”下而逼上了早恋的车道。一些堂而皇之的管制,伤害了同学间纯真的友谊,有时反而会激起男女生的好奇心或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了青少年心理的种种畸形和变态。

  教师二要洞察学生心理,耐心教育,正确引导,让男女生交往“有度”,不越“雷池”。有的孩子性格腼腆内向,见到异性就紧张、手足无措;有的孩子性格孤僻冷淡,不喜欢和异性相处。教师就应鼓励他们多与异性接触,尽可能利用每一次活动,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教他们不要孤立封闭自己,这样既容易伤害他人,又显现自己的无知无礼,在交往中学会看清潇洒的“帅哥”是否轻浮,优异的“尖子”是否傲物……有的孩子性格张扬活泼,在异性面前随心所欲、毫无顾忌,教师应提醒他们男女有别,注意检点克制。告诫女孩必须要庄重文雅,洁身自爱,保护好自己;告诫男生要主动关心、帮助、尊重、保护女生。诸如出言粗俗、与异性动手动脚,甚至勾肩搭背、拥抱接吻等有损人格的不文明言行,绝不能做,要有符合道德规范的自制能力。对于异性任何爱慕的表示与追求,需要理智、冷静地对待和妥善处理,委婉地谢绝;必要的时候,可与教师或家长、好朋友交流,不能因情感纠葛而影响学习。

  过度控制不如教孩子自制。舒婷老师在《儿子的笔友》一文结尾中写道:“儿子一天天长大,需要的个人空间越来越扩展。我将自觉后撤,在适当的时机,给自己竖立一块‘妈妈免进’的警告牌。”我想,师者是不是也该给少男少女一点合理碰撞和善意需求的空间,让他们的某些潜意识在彼此的交往里从萌动归化于平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从想占便宜到避免吃亏
课改不能止于改课
给男女生交往加点“糖”
欢迎加入中国教师报,我们等你来!
教育孩子岂能“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