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壁:
让“生命”在课改中彰显价值
□ 本报记者 张志博 □ 李建辉

  从改课的“技术”入手,进而通过“生命课堂”建构区域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体系,实现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体突破,这是河南省鹤壁市多年来推行课改的战略。不管是区域层面的宏观架构、课改行动的战略部署,还是“身心合一的健康”的追求,鹤壁教育人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让“生命”的价值充分彰显!本期走进鹤壁,关注这个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的区域课改行动。

  从改课开始的课改行动

  2002年秋,河南省教育厅将鹤壁市定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市整体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省级实验区。当时,鹤壁市存在城乡教育差异较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鹤壁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荔曾坦言,以当时的情况,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课改,压力很大。“经过深入地学习、讨论、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课改的核心在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王荔说。

  于是,课改初期,鹤壁市教育局就提出课改从改课开始的战略部署,并从2005年9月开始,分别在鹤壁市实验学校、鹤壁市兰苑中学、鹤壁市淇滨小学等3所学校,开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实验。“三勤”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四环节”即“定向、诱导—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反馈、总结”。经一个阶段的实践,在初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鹤壁市于2009年扩大实验范围,确立81所小学、初中和8所高中为第二批“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实验学校。实验由市直学校扩大到县区学校,由城市扩大到农村,由小学、初中扩大到高中,实现了区域教学改革的全面突破。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是一个可以让课改落地的有效抓手。”如今,鹤壁的很多教师都深有同感,“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就像是一位启蒙老师,把他们带上了课改的轨道。与此同时,鹤壁市各县区也逐步呈现出了整体推进课改的态势。如浚县在区域内全面推进“六步教学法”,即“督预示标、自学梳理、小组答疑、展示评价、联系拓展、总结导育”,以明确课堂操作流程;鹤山区则推进“一校一品”策略,要求每个学校构建清晰的课堂教学模式。

  “做鞋也需要一个鞋样子。”浚县教研室主任王海峰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鹤壁教育人对“课堂流程再造”的深刻理解。课改从改课开始,如今已成为鹤壁教育人的共识。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不再有疑问或争论,大家从课堂出发,让课改在行动中不断内化、完善。

  “当然,课改不仅仅是改课。从整体上来看,在实施课改几年后,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知识本位’、‘教中心’仍然是制约课改向纵深推进的瓶颈。”王荔认为,“纵观新课改前10年的实践,大多是从方法和模式入手。但教育改革不能以寻求方法和建立模式为目的,而是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引领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

  “坚持就是改革”。在行动中得来的真知灼见,为鹤壁教育人再次“破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2011年,课改进入第10个年头。与全国的课改形势一样,鹤壁市的课改也面临着再出发的机遇和挑战。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离开了育人,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恰逢这个节点,有着深厚教育心理学背景的鹤壁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朝庄调任鹤壁市教育局局长。他认为,“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把丰富师生生命内涵作为宗旨,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作为本质特征,把成全每个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作为根本目标,尊重生命的存在和差异,开发每一个生命蕴藏的潜能,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基于这样的认识,鹤壁市教育局在分析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全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力争通过3-5年,在全市中小学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打造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构想。

  课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果在课改初期,模式是生产力,那么在课改步入“深水区”后,创新的冲动和先进的理念将释放更大的力量。于是,鹤壁教育人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基础上,开始了“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淇县五中在构建生命课堂的创新实践中,从当初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走向了分学科构建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学校取消了早晚自习,在不增加学习时间和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学生却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什么是课堂教学改革之道?淇县教体局副局长赵书强说:“必须把学生引向学之道。”通过对“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实践,鹤壁教育人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淇县庙口镇实验学校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问题学生”更是让很多教师头疼不已。在“生命课堂”的引领和推动下,校长朱晋广带领教师先后到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等课改学校、区域参观学习,并探索出“课前(导学案)、课中(目标、自学、合作、展示、达标)、课后分层辅导、作业分层”的模式。这一模式实施仅1年时间,学校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学校举办晚会,发愁没人上,现在发愁不让谁上。”朱晋广不无自豪地说。学校教师刘文静也说:“现在不仅课堂活了,班级也建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管理机制,真正实现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每个学生都有成长。”“把学生作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看似轻松,实际上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虽然忙碌,但内心是充实的。”课改,也让学校老教师朱全贵在工作中变得更加积极。

  鹤壁市外国语中学是一所新建校,在课改中探索出“三个设计”教学策略和“三自”德育体系建设,双轮驱动,打造“生命课堂”的新路径。

  “三个设计”教学策略,即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巩固,教师基于学情,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3个教学环节进行详细规划、设计。“三个设计”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遵循了“以生定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三自”德育体系的建构,以“自信、自律、自强,成人、成才、成功”为方针,实行德育联席会议制度、一日常规评价体系和教学工作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机制;以班级建设为核心,将小组建设和班级、学校的自主管理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开展96个德育课题的研究,开发出了从初一到高三,共12个学期的德育校本教材,每月由学校统一安排两周的德育课程,其他时间则由班主任自主安排德育课。

  办学思想和方法的改变,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生命课堂”理念落到了实处。“通过严格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条绝路,只有通过课改,解决人的精神面貌和内驱力问题,才能真正改变学校发展的被动局面。”鹤壁市外国语中学校长石来很肯定地说。

  让师生心里充满阳光

  在“打造生命课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体系”的构建中,鹤壁市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整体架构。王朝庄认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是“身心合一的健康”,教育的本质是“以心育心”,因此教育必须关注师生的“内在成长”。

  近两年来,鹤壁市教育局从构建机制、完善制度入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动”起来、“强”起来、“活”起来,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2012年,鹤壁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示范区。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让源头充满阳光。针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薄弱、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鹤壁市教育局提出了“建设三级网络,打造三支队伍”的工作思路,引导学校建立由“班主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人士”组成的三级辅导网络,打造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组成的骨干队伍,打造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的班主任队伍,打造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意识与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针对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一改过去枯燥的理论灌输,通过体验式培训,让教师感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带给学生的感受,使“我阳光、我健康,我工作、我快乐”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鹤壁教育人也更加理解了“打造生命课堂,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体系”的内涵。山城区实验小学承担了《转变教师行为,构建“生命课堂”》的课题研究。校长许爱灵说,打造“生命课堂”,必须把多元的生态元素体现在课堂中,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同时要用心、用情、用爱成就每一位教师的梦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职业尊严。“如果教师不阳光,学生就不会幸福。”学校数学教师董文华说,“只有把学生作为课堂最重要的资源,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活动化,从过去的环节碎片化处理走向块状整体化处理,课堂才更具有持久的穿透力和生长力。”

  课改的本质是学生观和教学观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引领到对“人的内在”的关注,极大地促进了鹤壁教育人对课改的理解、对教育原点的思考。

  鹤壁高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湘江小学提出“激活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建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三位一体的自主生活体系;山城区第八小学把“兴趣第一”作为核心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兴趣不是简单地发展技能,而是发展精神”、“不怕老师、不怕出错、不怕同伴,课堂是安全的,师生之间能够自由对话才是生命化的课堂”……这样的理念逐渐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

  淇县庙口镇实验学校把“尊重每一个生命”作为核心办学理念,并以此推动课改的深化。教师王琦面对一位多次转学的“问题学生”的故意挑战,她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静心观察,发现他善于写作,就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读给全体学生。王琦正面、积极的引导,让这位“问题学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再与王琦作对,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综合改革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鹤壁市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顶层设计,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者的原创精神形成了共振,并形成了推动变革的巨大能量。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正在从“重教”向“重学”、“传授”向“体验”、“课本”向“生活”、“他律”向“自律”、学生“适应教”向教师“适应学”发生着变化。鹤壁市的课改,正在从过去偏重教学模式创新,步入到注重教育综合改革的轨道。

  为了加强对构建“生命课堂”的引导,鹤壁市教育局联合县(区)教体局,共同成立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生命课堂”工程领导小组,局长亲自挂帅,多部门共同参与,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构建“生命课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内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等,为“生命课堂”的构建和扎实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与保障;充实完善教学教研工作机制,倡导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指标的多样化,逐步建立与“生命课堂”构建相适应、操作性强且符合实际的教学监控体系;加大财政投入,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对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给予经费资助;建立开展构建“生命课堂”活动定期汇报交流、表彰奖励制度等。

  “打造‘生命课堂’,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体系”战略构想的提出,以及在制度机制层面的保障,进一步确立了课改在鹤壁市教育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协同合作的工作格局。

  “系统思维,体系建构”的智慧与策略,使鹤壁教育人增强了推进“生命课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综合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

  山城区通过教学教研学区建设,以分层结对、互帮互助的方式,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局,推动课改不断深入。淇滨区则推行“学生进教研(教研以生为本)、教研进课堂(教研立足课堂)、课堂进社会(利用好社会大舞台)”的教研“三进”模式,打造“示范校、样板校、1+1共同体”三位一体教研体系,以此提升区域课改整体进程与成效。

  ■ 后记

  爱、自由、平等、尊重、心理安全,这些曾经看似模糊的教育理念在鹤壁教育人心中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当鹤壁的区域教育变革,把课改对教育教学外在秩序的重建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内在秩序的重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鹤壁教育人必将开启一个教育变革的新纪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鹤壁:
让“生命”在课改中彰显价值
俄罗斯:《新规范》对教育者提出高要求
●局长出镜·王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