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9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寻小学低年级的“偶像”
□ 成尚荣

  放假了,孩子们带着素质发展报告单回家了。素质发展报告单较成绩报告单,增加了身体、品德、心理发展的一些情况和教师评语,不过其主体部分仍然是各学科成绩,尤其是语、数、英及音、体、美等学科的分数或等第。

  不知道孩子们捧着成绩单回家,交给父母时是什么心情,欣喜?纠结?忐忑?害怕……只记得我小时候,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是满心的喜悦,因为,我所有的科目都是100分,都是优等。我有意问过几个小学的孩子:这学期学得怎样?考了多少分?说给我听听。稍稍观察,孩子们的表情是不同的,但基本的表情是,在左顾右看中,轻轻地吐出几个数字,分数高的,声音会高点;分数低的,声音分贝也相应低点,一、二年级的孩子尤其是如此。我并不反对向孩子们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过问成绩是关心孩子学习、发展的一种方式,当然不能只问分数,而不询问发展的其他情况。

  从孩子的基本表情中,我想到的是,小学,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他们的成绩报告单上,能不能不出现分数,只出现等级?即使出现等级,是不是可以全部都打上“优”呢?最近,听到张家港市教育局局长对小学校长的一点建议:让一年级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的成绩都为“优”等——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同。我想,这说明不仅所谓的专家有这样的追求,教育行政部门也有官员,心存教育的理想,他们还有改革的理念和行动的勇气。

  这可行吗?当然可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就创造了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又称以实质性评价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有一条原则被称作“阿莫纳什维利原则”:相信儿童。与这一原则紧密相联的原则是: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两条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排除儿童学习中的权力主义、强迫命令、侮辱人格、粗暴作风等种种违反教育原则的表现形式。他曾有这样的判断:在入学之初,孩子们并不知道分数为何物,但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在他们面前渐渐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学习积极性所不需要的偶像”。这个“偶像”就是分数,它成了儿童获得快乐或悲伤的源泉,竭力使“偶像”满意就成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这是一种虚假的学习积极性的表现。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该破除这一“偶像”,赶走这个“庞然大物”,让他们在没有分数的评价中获得真实的学习动机——成功、快乐。

  其实,这么多年来,小学的评价改革早已启动,要求一律以等级来呈现,可现在的问题是:以分数折算等级,等级的背后仍然是分数;不少学校一直未改,仍然以分数来评价来呈现,总觉得等级不可靠,家长也不信。看来,关键是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彻底变革。要让所有一年级小学生的所有学科都是优等,得要让旧理念、旧习惯“断气”。让一年级的孩子们,一开始就有信心地、快乐地去学习。当下的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和自信最为重要,至于以后,逐渐长大了,他们终能学会面对分数。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重寻小学低年级的“偶像”
经典诵读的“山东映像”
经典诵读“好玩”才行
早莺争暖树 诗情传碧霄
一吟一唱总关情
用诗心涤荡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