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教师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儿童的体验中
感受为师之道
□ 张铁道

  教师历来是学校教育中对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和人格成长产生全面影响的关键人物。然而,对教师素养及其教学行为的规定和诠释,却从来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或者教师等成人群体来承担的。少年儿童作为“受教育者”,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学校教育服务最直接的利益相关群体”,长期以来却一直是“没有话语机会的主体”。孩子们应当学什么?应当怎样学?他们期待什么样的教学、课外活动与管理?现在的学校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学习生活体验?如果赋予少年儿童评价教师和学校的机会,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些基本问题,我们很少想到,也无暇顾及。

  长期以来,成人社会不容置疑地以为,我们传承人类关于培养青少年一代的最为精要的知识与经验,而且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完全能够代表社会为他们作出理智的判断和决定。似乎少年儿童只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要求,认真听老师教导,努力好好学习,便能逐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少年儿童难道真的就没有权利和能力对他们天天亲身体验的课堂教学、教师行为和学校教育活动作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揭示。该组织于1995年在世界50多个国家开展了一次“儿童眼中的好老师”(What makes a good teacher)主题征文征画活动,试图借助儿童的眼睛揭示“好老师具有哪些特点”,后来选择其中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了一份特殊的出版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真实体验解读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行为,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

  孩子们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和解读有着成年人难以想象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马约尔先生有感于孩子们的情怀,无限感慨地为该书写了序言。他强调:“人类因为有爱心,才有了教育,也才有了教师职业。教师唯有努力实践充满关爱的教育,才能够为青少年带来使其终身受益的学习体验……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那就是爱的教育。”

  捧读孩子们的心语,体察他们的需求,我难抑兴奋心情。2003年元月,我在《班主任》杂志发表卷首语“让我们倾听儿童的心声”,提出“从儿童的视角审视教师素质及其教学行为,无疑是落实教育部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改进教师培训方式的务实之举”,并邀请各地教师组织少年儿童将他们心目中的好教师用绘画和文字方式呈现出来,寄给杂志社,以便帮助更多的教师深刻认识儿童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的目的。

  我们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0名中小学师生给我们寄来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画和文稿。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他们期盼好老师、感激好老师的心声,画出了他们对于美好学校教育的希冀,也记述了大量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其中一部分。

  (作者原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图文选自《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小气”中走出“大人物”
雕琢心中的图腾
从儿童的体验中
《教师成长周刊》征稿启事
开栏语
在教育中与自己相遇
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