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民主办学中崛起

  (上接1版)

  2008年春季,宋市中学迎来了课改新高潮。这年4月,全校出现了一个奇迹:没有一名学生旷课、请假。全校满出勤率,这是好多年没有的事了。连续好多年教师最怕签学生巩固率的责任状。那一刻,教师们说,像这样搞课改,就不用再担心学生流失了。

  向别人学习这条路选对了,但如何深入下去,坚持下去,真正学出成效,将宋市中学由薄弱学校、落后学校办成先进学校,成为舒利和学校领导班子思考最多的问题。也就这时,舒利通过乡友、校友等关系,争取到15万元资金,他与教师们商量,将这15万元全部投入课改。2008年10月,又组织谢光明等8名教师远赴杜郎口中学进行为期1周的体验式学习。为了结合实际,学到真经,学校还邀请县教研室主任范志福一起赴杜郎口中学学习,回来后聘任范志福担任学校名誉校长,请他全程指导学校教改。

  2008年,经过3个月课改实践后,利用双休日,学校进行了两天总结讲评。每位教师都争着谈得失、谈感悟、谈自己和学生的变化。大家认为,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民主教学意识增强了,真正尊重、爱护学生了。教师吴忠先后到过采桑湖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他说:“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学生很快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很快学会了自我管理。我去杜郎口学习1周,班上没委托其他教师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结果没一名学生缺勤,没一名学生不完成作业,没一名学生违纪,而且做了不少好事。这更坚定了我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一个学期的课改,让宋市中学获得了蝶变。当年,在全县23所初中中,教学成绩和综合考评由连续多年的末位,一跃上升到第9位,上升14个名次。九年级巩固率多年连续在80%左右徘徊后,直升至97%,当年获华容县教育质量进步奖。

  创新——由课程改革到综合改革

  就课改而言,宋市中学一开始就是整体推进的——所有的班级都搞课改,所有的学科都搞课改,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课改,连课题实验也是全员参与的。即便如此,新的矛盾也还是很快出现了,课堂效率不高,教学进度提不上来,学生单独作业的时间也偏少。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往往上课时很兴奋、有感悟、有收获,但经不起时间检验,常常是学得快丢得也快。如何在巩固、扩大课改成果中解决新的矛盾?在学习和实践中,舒利提出了由单项课程改革发展到综合改革、整体改革,建立民主教学制度的新药方。

  何谓民主教育?就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上,都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让教师从被动教学中解放出来,焕发活力,充满激情投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从分数专制、师道尊严下解放出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上来讲,民主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还包含着生动、深刻的教学内容。

  舒利提出,实行民主教育,关键要创建学校民主教学机制。首先,要从教师管理上,实行去行政化,淡化行政层级、行政管理。充分利用学科组、备课组两个平台,正副校长、各科室主任也要在这两个平台实践。在教师中倡导全局意识、强调团队力量,鼓励教师不当教书匠,不争这个“长”、那个“长”,而要当成功的教育家,将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摆在教育教学的首位。

  英语教师刘知是2013年秋调入宋市中学的,在学科组、备课组教师帮助下,她很快融入了民主教学的大环境。入校两个月,她不但很快熟悉了自己教学的班级,对近百名学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前两个月,她听其他教师的课24节,自己上公开课、研讨课两节。难能可贵的是,她听的24节课,除了英语课,还包括语文、数学、物理、体育等。刘知说:“通过这样广泛听课,我学的不是一技一法,而是揣摩同事们是如何构建民主高效课堂的,思考在建立民主教学制度中自己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舒利说:“这就是关键所在,民主教学制度的建立,让每个教师思考的不再是自己的三分田,而是整个学校、整个教育。这样的改革,蝴蝶效应当然会来得更快更好。”刘知这位原来从未教过英语的教师,到宋市中学半年,她任教的两个班英语,就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夺得了全县第一名。

  分管教改的副校长丁德宏说,伴随着民主教学制度的建立,学校课改也更加深入,更加活泼,更加高效了。教师们将民主高效课堂打造成“三力”课堂,即魅力、活力、发展力。魅力就是一堂课像磁铁一样,吸引每一个师生;活力是指师生在课堂上都是主人,都充满激情,每个人的思维都围着教学内容转;发展力即从教学内容上,能把握每个知识点、能力点,从教学效果上,能在实践中拓展、应用。

  “三力”课堂对教师要求更高了,但全校教师都乐此不疲。学校也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宽带网进了校园、进了教室,每位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更强,建设民主高效课堂、“三力”课堂的目标也自然实现了。

  建立民主教学机制,关键是改革学生管理制度。学校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让学生自主、自治、自理。常务副校长柳云海说,通过学生的自主、自治、自理,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力,激发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梦想、有上进心。为此,在民主教学机制框架内,学校对全体学生强调均衡发展,特别要给学困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每个学生强调全面发展,同时鼓励个性化发展。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开展相互学习。舒利、柳云海、丁德宏等校领导,在推门听课制度中更是做到了全覆盖,即每个教师的课都听,每个教学班的课都听,每门学科的课都听。课改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如何避免学困生边缘化,进而保证他们有更快更好的上升空间,是柳云海在推门听课中最关注的问题。他发现有些教师在帮助学困生发展上有一套方法,便在教师中大力推广,保证全校学生均衡发展。

  物理教师李容冰对每个学困生都心中有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对学困生学习情况都要逐一了解,并适时给予帮助,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便及时提出,加以鼓励。在讲电路一课时,学生周纯的并连电路图画得很好。李容冰便要她在黑板上展示,受到同学们鼓掌欢呼,周纯也格外振奋,在当天日记中,她写下了这样的话:“只要努力,我就会和同学们一起进步。感谢老师让我找到了自信,点燃了我成长的希望。”

  宋市中学学生中58%是留守少年,家庭学习环境普遍较差,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大,有的班级甚至高达1/3。转化好学困生,使学困生由困到不困再到优秀,是学校建设民主教学机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学校制定了专门的转化学困生规划、制度,每学期都专门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

  数学教师毛运在转化学困生中不仅有慈母之心,而且很有方法。她说:“功夫在诗外,学困生的工作也是如此。课外我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笑脸相迎,嘘寒问暖,让他们喜欢亲近自己。课堂上我有两个必须,学困生必须上黑板演算,学困生必须有口头展示。学困生不过关,我的课就是不达标。通过演示、口头展示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在批改作业和试卷分析时才能有的放矢。”正是基于毛运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优秀表现,2012年宋市镇选县人大代表,不是候选人的毛运,从群众的票箱里“跳”了出来,高票当选为人大代表。

  物理教师杨振峰在帮助学困生方面也很有一套。他说,民主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上也敢于放手。放手是教师不包办代替,不越位。但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不越位,更不能缺位,特别是对学困生,必须坚持正确引导,精心辅导,不使他们边缘化,使他们与优生同步成长。

  宋市中学除每天1小时的课外文娱体育活动外,还开设了声乐、器乐、绘画等16个特长班,每个班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四五十人,每周由辅导教师带领开展2-3次活动。负责这一工作的严寒说,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心灵的陶冶,更是特长培育的启蒙。即便是将来他们不从事与此有关的职业,但有一两门体育运动、艺术特长伴随终生,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好的。

  严忠孝是美术教师,还负责学校8个宣传栏,指导各班出20多块黑板报,带一个36人的美术特长班。初中生对卡通感兴趣,他就给学生办华君武、丁聪漫画人物展。漫画人物就是最早的卡通,他引导学生观察,卡通(漫画)人物最重要的就是抓住人物最大的、最有个性的特点,加以夸大、渲染而省略其他。于是校长、教师、学生,甚至一些家长的肖像漫画在校园流通了……

  不仅如此,风生水起的民主教育,也让每位教师收获颇丰。一些教师相互开玩笑,“一不小心自己竟成了教育家了”。2009-2013年的5年间,全校所有教师都对外上过公开课,其中有17人到其他乡镇中学上示范课或同题异构的研究课。在这5年中,学校每年有1次开放周活动,活动周期间,不光课堂,就连课外活动、特长班活动都是全开放的,周边市、县、乡镇中学都会组织来宋市中学实地考察学习。

  2013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确定宋市中学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后,当年11月就有来自全省各市州的40多名教师到宋市中学接受为期20天的体验式培训。

  与此同时,学校2009年立项的“农村学校综合评价制度与新型班级教育制度共建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并获岳阳市教改成果一等奖,湖南省基础教育教研成果三等奖。新的课题“农村初中校整体创建民主教学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丰硕成果,申报首届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教研成果奖。

  发展——以“办人民 真正满意的学校”为最高目标

  办人民真正满意的学校,是宋市中学办学的唯一宗旨。舒利说:“人民满意不满意,关键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发展不发展,发展得好不好。看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绝对不能围着分数转。”

  如何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在宋市中学记者见到了这所学校与其他一些农村中学的不同之处。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校服是迷彩服,组织形式、生活、学习制度仿军事化,关键的是管理理念上实行民主化,提倡自治、自理,更强调自立、自强。教师周碧宏说,立什么,就如解放军,要立理想、立信念、立价值观人生观;强什么,就是要强能力,不仅是知识拓展的能力、应用的能力,更要有交际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竞争的能力。

  教育内容上,宋市中学也有突出特色。学校有两种校本课程,即《学习传统,幸福人生》与《超越自我》(心育课程),从2009年起一直列入课表,每周一节,各有两位专职教师专门教这两门课及开展相关活动。一所仅12个班规模的小型农村初中,有4位专职教师上两门校本课,学校课程创新的力度可见一斑。

  担任传统文化课教学任务的李良明说:“头几年,我们以‘诵读中华经典、书香伴我成长’活动为载体,以读经典为主,提倡与经典为伴,与孝德为友。围绕孝道、礼仪、感恩、环保、诚信、节俭等主题,每期一个主题,上几堂课,打造一面文化墙,编一套手语操,选播一些相关歌曲,推出一批先进典型,组织一场演讲比赛。如今我们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为经,以传统文化包括新时期文化的经典为纬,编辑教材组织教学、开展活动,很受师生、家长欢迎。几年实践,让我们体会到这门课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性,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校本课程。”

  心育课则采用课程疏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的办法,教师陈安飞说,课堂上主要是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譬如网瘾、早恋、闹小圈子、红眼病等编成故事或者课本剧,让学生在笑声中解开心结。更大量的心育,则是在课外,在心理咨询室,在校园内外散步中与学生谈心。农村初中,特别是留守少年,个性化的心理问题确实不少,帮学生解开心结特别重要。

  实践中,宋市中学通过开展青年(少年)志愿者活动,为全校师生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环境。在校内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在校外则以村、组为单位组织。围绕文明风尚普及,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植树护绿等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工作,5年多来包括寒暑假也未中断。

  卫星敬老院是志愿者服务的固定场所,每周都有一个小分队来服务,服务内容除帮助种菜、锄草、卫生打扫、表演文艺节目、每周轮流听老人们讲自己的故事外,还有一对一的交流。学校1104班学生白冰悄悄告诉一位老爷爷,自己与父母闹矛盾了,父母不开心,自己也不高兴。老爷爷听了就讲了自己与儿子的故事,讲得老泪纵横。白冰也通过交流知道了父母的不易。

  1102班的莫文浩,出生才5个月母亲便病逝了,随后父亲出走不归,自己一直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如今爷爷奶奶老了,没有劳动能力了,14岁的莫文浩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不但要干田地里的活,课余还要拾荒筹钱给爷爷奶奶买药治病,由于压力大,学习也受到影响。了解到他的情况,班上的志愿者、村里的志愿者便利用周末,帮他下地干活,照顾爷爷奶奶。平时拾了废纸,拾了矿泉水瓶也都给莫文浩。莫文浩感到了特别的温暖,对爷爷奶奶照顾更周到了,学习也进步很快。

  如今,宋市中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活动,在华容县都已形成品牌。加上课改的成功,学生在宋市中学这块热土上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以前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往县城,甚至岳阳、长沙择校,差一点的学生就流失。如今这种现象已杜绝了。2010年以来,宋市镇的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宋市中学,宋市中学的生源巩固率也达到了100%。

  满意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

  宋市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都是由教师们自己讨论指定的。这些制度不是管卡压的条条框框,而是可以核变的粒子,它放大了每个教师学生的能量,它让每个教师、学生因此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和工作。

  学校引用课程改革中反思的办法,实行考测讲评制度,用讲评的办法,让每位教师用显微镜、放大镜发现自己、他人和学校的成绩和不足。学校每件工作、每项活动都有讲评。其中综合性讲评一月一中评,一期一大评,一年一总评。看学校综合讲评报告,就等于看到了学校这些年的成长史。与教师和学生座谈时,记者请教师和学生谈对讲评的看法。教师郑斌说:“讲评是对我们工作思想的点拨,真正是一点就通、一拨就明。”郑斌担任班主任的同时教两个班数学,他有一个学生情况记载本,每个学生都有专页,学生的学习、思想、活动情况,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因此,他每次与学生谈心,都能把握住学生脉络,巧妙引导学生进步。2012年学年总讲评时,丁德宏专门讲评了这件事,并指出在教育学生如何有的放矢,与学生谈心如何有话可谈、如何入情入理等方面,都可借鉴郑斌的做法。郑斌说:“我备这个本本,一是图方便,二是做到有备可查。校长一讲评,我自己更自觉坚持这么做了,同事们也有许多人这么做了。”1303班学生陈雅兰则把讲评比作春种秋收,她说:“以前看重分数,把考高分作为唯一收获,现在我更看重老师同学的讲评,把讲评的内容记牢了,变成自己的财富,就是最大的收获。”陈雅兰介绍说,有次作文课讨论如何写导语,自己说好比向爸妈要钱办事,前面要说一两句话,这就是导语,要引起爸妈重视,要把关键点出来。语文老师和同学们讲评时肯定了她这一点,使她以后每次作文的导语越写越好。陈雅兰说:“这种讲评比得高分还好。”

  舒利说:“讲评也好,制度管理也好,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成长生态,不但学生要成长,每位教师也能成长。”

  如今看来,宋市中学做到了。2008年前,包括学校领导,学校大多数教师都要求调离这里。但改革之后,再也没有这种要求了。记者统计了一下,从2009年至2013年,学校调出8人,全部是提拔到其他学校做领导,或到县一中、职业中专等学校做教学骨干,而且没有一例是自己申请的,全部是组织选拔的。

  与之同时,其他乡镇,特别是周边乡镇,有一批教师要求来宋市中学工作。记者特别采访了近3年新调到这所学校的5名教师。数学教师胡丽说:“之前到这所学校听过课,看到这里的老师、学生一个个这么阳光,不管教的还是学的劲头都这么大,心就动了。来了一个学期了,开始感到任务重、压力大,如今习惯了,有压力也不怕了,因为有压力更有活力,这里的教学氛围好。”地理教师杨强富是从一所县属中学调过来的,由县属中学到乡镇中学,人家说他是人往低处走,但他不认同,他认为自己到宋市中学是人往高处走,因为这里是教改高地。

  “教改高地”,这话说得多么好。当教育改革越来越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宋市中学却越来越彰显其高地效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友善用脑:为教育打开另一扇窗
图片新闻
在民主办学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