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
让孩子的心路历程中多一点愉悦的风景(二)
□ 田保华

  教育是基于道德理念的一种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操作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对教育价值观的重建。

  教育应使人向善向上。《说文解字》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使人向善向上,是教育的道德目的,也是判断一种活动或行为是否属于教育的道德标准。美国教育家菲利普·杰克森曾用60年的时间思考“教育是什么”,最终的结论是“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对于当下教育人来说,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向孩子施加的影响是否都符合向善向上这一道德标准;有没有在不经意间伤害孩子,使他们失去上进的勇气和信心。

  德育是目的,不是工作。德育即育德,就是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人都曾试图在“教育工作”的框架内思考和解决学校德育的困境,但德育是工作吗?如果在思想上把德育当工作看待、在行动上把德育当工作来抓,虽然本意是为了加强德育,但这种行为不仅削弱了德育效果,而且改变了德育的性质。要知道,学校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培训机构,就在于其包含使人向善向上的目标和努力。德育不是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一切教育行为的落脚点,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用道德的方式达到道德的目的。教育应以合乎道之途径,至德之目标。《道德经》中的“道”,即天道、自然规律。合乎自然规律,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德”,即人德,行为准则。人的行为要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才能称为美德。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学校生活同样离不开道德。教育是一项有道德的事业,当然应该同于“道”、同于“德”。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是一个有德之人。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的经典著作《关心—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路径》中写道:“教师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才能与学生的道德相遇。”

  学生喜欢上学,才能成就好德育。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感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中层需求。另有调查表明,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指数每提高10%,小学与中学生的品德指数分别增长7.16%和7.5%。要提高学生的归属感,校长就要努力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教师应着手构建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上课不厌学、不逃学。这不仅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尺,也是校长、教师个人能力的体现。因此,学校教育要坚持文化育人、课程育人。

  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有灵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并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适宜的教育环境、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我们应该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明确课程思想、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应成为每一位校长办学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课堂是培养德育的首要途径。许多人都误认为“课堂上就是学知识、学技能,课堂之外的活动才有关德育”。殊不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才是最可贵的道德。所以,我不同意甚至反对“抓德育,要抓学科渗透、课堂渗透”的说法,因为这既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应该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育教学,让学习成为促进学生养成高尚道德、体验丰富人生的有效工具,让课堂教学体现道德的关怀,洋溢道德的光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让教育的天空不再雾霾
课改的红利
请将课堂还给学生
图说区事
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
问政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