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2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现弘毅
□ 孙和保

  有这样一所学校,不但要除掉之前旧学校遗留下来的种种“毒瘤”,还要面对新学校成长中的种种“阵痛”;有这样一群“不安分”的人,他们不愿继续忍受“学校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教育现状,希望通过课改,走出一条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围之路。

  规模虽小,却五脏俱全;建校虽短,却生机无限。这是每一个到河北省迁安市弘毅学校的人对学校的基本印象。

  弘毅学校的前身是海侨外语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声誉下降,生源逐渐流失,最终倒闭。面对老校的残局,学校该如何重塑形象是摆在弘毅学校投资人殷继承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斟酌,他最终决定从课改开始,改变师生生命状态,改变课堂结构,为学生的生命成长重新制定目标。

  “如果说弘毅学校是一所‘零起点’的学校,发展也不至于太费力。但实际上,学校不但要除掉之前旧学校遗留下的种种‘毒瘤’,还要面对成长中的‘阵痛’。就像盖房子,‘万丈高楼平地起’远比先填平沟壑,再打挖地基容易得多。”校长孙洪强不无感慨地说道。

  以孙洪强为首的弘毅人,并没有妄自菲薄,他们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课堂模式、丰富课程设计,走出了一条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围之路。

  两个月带来的新变化

  实践中,一些学校即使明确了课改目标,但面对现实,仍会觉得茫然无措,无处下手。而弘毅人从决定课改的那一刻起,心中就有了一张学校课改的“战略图”。

  为了顺利推进课改,让师生有章可循,学校立足校情,自主研发了“目标引领·课道”教学模式,确立了新授展示课、背诵展示课、巩固展示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四种课型,定出了课堂操作的八步流程:明确目标、目标研习、对学群学、困惑展示、精讲解惑、目标巩固、目标检测、目标反思。根据这八步操作流程,把导学案的编制分为两个大的模块,即目标研习、目标检测。当然模块的名称根据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总体上在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出这两个模块的大体框架。

  有了可供全体教师遵循的“课堂准则”,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教师接受这一理念,真正将其转化成“课堂生产力”。学校认为,有效的校本培训将对教师了解、消化“课堂准则”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利用1周的时间,对所有教师进行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培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教师消化吸收新课程理念,学校按照高效课堂的形式,将教师分为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展示提升等形式,让教师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让教师获得全新的培训体验。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课改的理念,孙洪强第一个站出来给教师上引路课,让教师通过观摩切身体会课堂的操作要领,课后他又从导学案的编制和课堂操作流程两个方面逐点剖析课堂的得与失。之后由教学副校长宋歌新上引路课,进一步让教师体会课堂流程,如此反复多次,每一次的示范引领都是对自我和教师的一次提升,点燃了教师的激情,唤醒了教师心底那个沉睡的巨人,开启了课程改革的新征程。

  如果说引路课只是一个开端,那么接下来的过关课则是对新课程理念的一次沉淀。为了上好过关课,年近五旬的老教师刘玉林抛开“粉笔+黑板”的授课模式,潜下心来练打字,研磨导学案;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秉烛夜谈,探讨课堂的操作。一轮过关课后,评出的“过关”教师陪带“新人”,最后再让“新人”逐个过关,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学校教师就在这样的锤炼中一步步走向成熟。

  基础夯实后,为了让课堂“流动”起来,学校又谋划了全校性的教师“赛课”活动,让教师在遵循“目标引领·课道”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上出风采,上出水平。也正是通过这次“教学比武”,推出了10名课改明星教师,进一步带动课改的发展。

  “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到高效课堂的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惊人。很多时候,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让人简直不敢相信。”九年级班主任李丽娟兴奋地分享着课改带来的变化。

  在获得成绩的同时,学校教师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认真打磨课堂的各个流程,让课堂更趋精致。

  在教师办公室的外墙上,有一个“学案领航”的专栏,上面贴着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导学案,但统一归为两类:一类是优秀的,一类是有待提升的,并且每一份导学案的末尾都有用红笔做的标注。“教师的综合能力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也是一种资源,通过这样的对比,让教师发现不足,既能督促他们改进,又能刺激他们内心的成长欲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有了出路。”孙洪强解释道。

  两个月的艰辛孕育过程,是河蚌孕育珍珠、蚕蛹破茧化蝶的过程,通过课堂改革实践,弘毅学校的学生找到了在课堂之上的存在感,心态阳光起来,善于沟通和交流,团队意识明显增强。教师也感受到了职业的幸福感,体会到了教书育人的快乐。正如山东省淄博市政府督学于春祥所说:“弘毅学校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课改界的奇迹!”

  袖珍学校里的“大世界”

  四年级学生小何是一名性格内向、不爱流露心声的孩子,在家里与父母几乎也是“零交流”,对什么事情都表现得没有热情。那种冷漠让他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学校开设国学课后,通过国学诵读,同学们的相互感染,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他也逐渐懂得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意义。现在,小何会主动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校生活,讲述高兴的事情,还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小何的变化,来自于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大手笔”。

  弘毅学校共有282名学生,38名专职教师,学校并没有因为学生人数少而降低教育的成本。相反,学校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把更多的爱和关心倾注在每个学生和教师身上。正如孙洪强所言,弘毅学校就是为了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甚至要超过城里的孩子。

  学校每天上午第四节课是社团课,有手工、舞蹈、书法、国画、象棋、疯狂英语、演讲与口才、葫芦丝、钢琴、篮球等。除社团课程外,还有编入课表的形体课、器乐课、心理辅导课、国学课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课程的设置摒弃了功利性,学校并没有想让孩子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达到什么标准,只是想让他们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让童年有所不同。

  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不但减免学费,在生活上也会尽力帮助。2013年学校刚刚开学,一位来自邻县的老人想把孙子送入弘毅学校,可因为家庭困难,希望学校给予照顾。在了解情况后,学校董事会决定对全校学生进行“普查”,看还有多少学生家庭困难或者情况比较特殊。“普查”过后,一共有11名学生被减免学费,生活上也得到了许多关照。这件事后,学校专门成立了“弘毅基金”,要求每名教师都要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办学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在弘毅学校,我不希望哪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殷继承坚决地说。

  作为校长,孙洪强基本能说出学校每个学生的名字和他所在的班级。不止他,全校教师都将学生视如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特长爱好、家庭状况,都“信手拈来”,并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七年级学生小刘,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课堂上经常打扰小组里的其他同学,但他音乐节奏感很强,且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善于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班主任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进入了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做“弘毅小卫士”,组织活动、排练节目。小刘每一件事都做得一丝不苟,取得成绩、获得肯定的同时,他在学习方面也进步了很多。

  “让学校的每一处草木、每一个空间都成为教育的圣殿。”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学校专门为学生开辟了种植园,让他们感受播种、除草、浇水、收获的过程。学生在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也体会到等待、成长、守望的幸福。“亲近自然,热爱生命,学校能把这样的理念落到实处,这是学生的幸福。一种教育、一个理念,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感谢学校。”一名家长看着一幅幅学生在种植园里忙碌的照片,不无感慨地说。

  为师生打开另一扇窗

  黑板上挂着彩色打印的6张配有物品及价格的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争先跑到黑板前读出带有小数点的数字,并尝试排序……这是记者在三年级一节“认识小数”的数学课上看到的一幕。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读’、‘比一比’环节,有没有发现今天的‘新朋友’与以往的整数有哪些不同?”数学教师刘志永让学生简单地进行辨认后,开始了新的一课,学生依靠导学案进入了自学环节。“在小学低年段,我们更侧重对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竭尽全力地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让他们体验、感受,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身材高大、声如洪钟的刘志永聊起学生时,却是一脸的柔情。

  发现是一种能力,善于发现的背后却承载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对学生深沉的爱。刘志永就是这样一位“有心”的教师。

  刘志永的班上有几个成绩一般的学生,每次做作业都是草草了事。有一次,刘志永刻意拿一些字迹清晰、布局美观的学生作业给他们看,不需太多的话语,这些学生就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一方面是“成绩优秀”,一方面是“作业认真”,很多人认为的逻辑关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业认真,但在刘志永看来,恰恰是后者决定了前者。一个细心的发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学校领导同样也要如此。虽然行政事务占用了孙洪强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一直坚守在课堂上。作为学校课改的领路人,他坚信,课堂上只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和舞台,学生一定能释放出难以想象的精彩。在外出学习或者培训期间,孙洪强从不找同事代课,而是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九年级学生李金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曾经出色地组织过几次“无师课堂”。“我觉得,没有老师的课堂有时候比老师在的时候效果还好。学习是自己的事,经过1年的实践,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即使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发动全班讨论,实在不会再请教老师。”李金鸿谈吐间,流露出满满的自信。

  “负责、尊重、包容、关切”,学校形成的这种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这也正体现了弘毅学校的价值观——办有良知的教育。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由、温暖、向上的大环境,学校才能够在“废墟”上涅槃重生,师生才得以尽情地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整个学校才更加充满了生命与活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发现弘毅
图片新闻
巴东,我们在这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