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课改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到本源性问题上去
——新课堂讨论之二
□ 成尚荣

  说了地域文化与“XX课堂”建构的关系,还想讨论“XX课堂”本身的一些问题。

  “XX课堂”是完全不同的课堂吗?当然不是。建构“XX课堂”绝不是再造一个与其他课堂完全不同的课堂,而是要寻找、把握、突显这一课堂的特质,以体现地域文化影响下的教学个性,进而克服当下教学中的同质化现象。

  之所以判定“XX课堂”不是与当下课堂完全不同的课堂,那是因为课堂教学有其共同的基本规定性。由此,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我认为,教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教学的本源性问题,是原初性的,是“第一问题”。假若,这些本源性的问题不搞清楚,教学改革就不会触及深处的问题,只能在外围打转。本源性问题的昏昏必然使外围的、非本质的问题也昏昏,不仅使改革不得要领,而且还会遮蔽本源性问题,使得教学改革方向模糊、重点偏移。

  作一些梳理的话,本源性问题在于两个回归。一是回归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有不同的说法。当下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学生会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本质。这不难理解,陶行知为什么早在1917年就指出,中国的学校,论起名字来叫“学校”,但讲起实在来,学校却成了“教校”,这都是因为学校太过注重教了。不难理解,哲学家海德格尔为什么要提出教比学难,难就难在“让学”;也不难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里为什么有这么一个重要判断: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更不是良好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在教师锁定的圈子里,不能独立思考,不能大胆提问,不能建构自己的学习。总之,这一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一本源性问题不解决,不管什么名称、什么特色、什么流派的课堂都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回归教学的本质。

  二是回归教学改革的本土。上篇,我们从地域文化的角度作了初步讨论,这次我们可以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来作简单论述。地方性知识的寻求与后现代意识共生,即后工业社会带来统一的强势文化,毁灭着文明的多样性。矫枉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弊端,应以现代特征之一的“地方性”来求异,以防止人们打磨掉与自己不同的地方。可见,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之间引起的冲突,恰恰是我们解决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单一问题的重要视角和方法。因此,“地方性知识”对人类知识提出了重新寻求和重新梳理的要求。地方性知识原本是人类学的概念,但它有着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的意义,即我们要从地方性知识出发,开发地方资源,建构地方课程,同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回归本土,用本土的理念、资源和传统来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是完全应该的,而且完全是可能的。正因为此,提出“金陵新课堂”、“苏式课堂”、“苏派教学”,回应着时代文化要求,也顺应着世界教学改革的走势,这也应当是本源性问题,我们当支持、鼓励。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回到本源性问题上去
让教育在仪式里发生意义
仪式:穿越生命的旅程
毕业季里的
“最后一课”
教师,请扔掉“拐棍”
仪式教育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