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6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蔡元培的“美丽”邂逅
□ 王瑞玉

  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了无法描摹的美和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把“美”带入自己的生活中,而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带入我们生活的是教育大家蔡元培。

  作为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提出了独特的美育思想,并开创性地在1912年《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将“美育”定为基本教育方针,以此陶冶人之情感、促进人格之健全、提升人生之境界。如今,我们再次深入理解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真理的光芒依然闪耀,指引着我们美育实践的方向。

  何为“美育”?在蔡元培看来,“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冶。陶冶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冶的作用,叫作美育。”美育是属于情感的,不仅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弱到强的过程,更是一个逐渐去伪存真、锲而不舍地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其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地熏陶,使学生把美的态度、美的情感、美的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蔡元培主张的五育并举,到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已融入我们素质教育体系的脉络中,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美育离不开“情趣”。在蔡元培看来,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是艺术的,是审美的。实施美育,就是要陶冶活泼敏锐的性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有修养、懂文化、会健体,还要有能力去理解、欣赏、传递美好的事物和美的力量。因此,学校美育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艺术课或艺术节上短暂的体验,而是直抵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外化于行的生活体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在追求审美、亲近自然、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培养情趣,过一种有涵养、有品位的生活,为自己今后的人生积聚源源不断的能量。

  而“情趣”究竟应如何“陶冶”?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特点,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无疑是开展美育的最佳载体。蔡元培强调,艺术教育应“处处使学生自动”,不可以只求形式和技巧而不注重心灵的熏陶和启迪,否则就是大误。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的艺术教育还是呈现出知识化、功利化,甚至边缘化的倾向,常常停留在标准的示范、统一化的要求和技能的训练上。因此,我们在保障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的同时,要注重探索艺术课程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激发童趣、释放童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艺术欣赏、思维辨析和实践创造的机会,实现技能训练与个性创造的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对美的喜爱,积极开发与其兴趣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校本艺术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艺术兴趣点和生长点,构筑丰盈的精神家园。

  同时,蔡元培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但由于学科本位意识的影响,一提到美育,许多学科教师往往把它归结到艺术课程上,而忽略了自身学科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事实上,美育融合在各门课程之中,如语文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数学中精美的图形、优美的公式、巧妙的解法等,无不含有美育元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的无限魅力,促进各个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努力呈现学生真正喜爱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和思想去影响、引导学生。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质,也会激发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动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诚然,这些并非是美育的全部。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启迪的“第一课堂”,那么社会教育则是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的“第二课堂”。相对于学校的美育课程,社会的美育资源更亟待整合开发。蔡元培特别强调要专设美育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美育中的鉴赏与创造作用。如今,随着文化艺术设施的日益丰富,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徜徉于艺术殿堂,更要将美学融入生活,让他们在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以及各种展览中享受、领悟美学的真正内涵,甚至参与其中,进行美的创作。当教师时刻关注、尊重学生的审美情趣时,学生就会对身边的美更加有悟性,对美的创造更加有个性,我们的美育就会更加有灵性。

  一个世纪前,蔡元培播下了美育的种子。跨越百年,期待我们都能让美育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拔节,人人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诸城市西郊学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生长点
高丹:
面对学生集体旷课
寻小开始……
与蔡元培的“美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