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 4下一版
2014年6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抗“野蛮”
——内蒙古集宁一中课改侧记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梁颖宁

  对学生时间和体力的过度开发,表现了高中教育的“野蛮”。在过度关注结果的背景下,这种“野蛮”正在以“一流的战绩”蚕食着高中教育应有的文明。

  但是,总有一些学校敢于挺身而出,去对抗这种野蛮,总有心怀理想的人去“擦亮星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内蒙古集宁一中,去认识一所在课堂上对抗“野蛮”的高中。

  不是哪一所名校都愿意主动选择改革,也不是哪一所选择改革的学校都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但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的一所名校——集宁一中却主动选择了改革,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为内蒙古首批示范性高中,集宁一中的改革锁定了课堂,通过改变教学结构,重塑教学关系,解放了课堂教学的生产力。

  课改不是“夹生饭”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学校都在试图改革,但是大多做出来的是一锅课改的‘夹生饭’,因为许多学校或教师使用的是新课本,但教学方法却是旧的,这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使得高中新课改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说,“课改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要改就要触及问题的核心,让师生都能在课改中受益。”

  为了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让素质教育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落地,集宁一中博采众长,于2010年年底正式出炉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11年春季开学后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试点。一年后,学校借鉴河南省西峡一高“三疑三探”的课改经验,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形成了“疑·探·导·练”教学法。2012年8月新学期开始,“疑·探·导·练”教学法在全校全面推开。

  “疑·探·导·练”教学法包括疑、探、导、练四个环节。“疑”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疑问,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起始。“探”是探索、探究,是学生在有了疑问的情况下,探究知识本源的过程。疑和探是对学生角色的定位。“导”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指导、辅导,其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导”的作用。“练”是对学生学习之道的定位,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训练答题速度,强化答题规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

  李一飞说,“疑·探·导·练”教学法的核心是解决教与学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演员”角色变成了“导演”角色,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发动者,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观众”或“听众”角色变成了“演员”角色。这种新的角色定位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将学习这一活动回归到了学生这一主体上。“解决了学习的主动性这一问题,也就解决了学习的根本问题。”李一飞说。

  在实践中,集宁一中把课时结构设置为“对课制”,由一节正课和一节学科自习课组成,每节课40分钟,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课改之初,集宁一中的课堂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虚假合作现象、过度合作现象,等等。

  有些教师专门梳理了小组合作中的种种误区:许多小组参与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包揽,他们堂而皇之地充当了学困生的代言者,而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只得言听计从,致使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事实上,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仅仅扮演了“听众”角色,他们既没有进行独立思考,也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长此以往,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课堂讨论成为很多懒惰学生的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学会的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必然会导致“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后果。

  还有一些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时尚”,不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不论学生的实际需求怎样,不论是不是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将“合作学习”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这种毫无价值的合作学习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这些问题并没有挡住集宁一中教师课改的脚步,相反却成了他们前行的动力。集宁一中形成了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问题来源于一线,再回到一线中去,让一线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系统归因,合作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机制让集宁一中的课改一步步进入了深水区。

  今天,你质疑了吗

  “你是否会在看到‘O’时脱口而出它的字母发音;你是否会在被问及‘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时不假思索地回答‘像小船’;你是否发现你的思维已在潜移默化的传统教育中被套上了厚重的枷锁,你的想象力,你的好奇心在岁月荏苒中一点点被打磨平滑。习惯了在生活中寻找标准答案的我们与‘疑·探·导·练’的不期而遇,就像漫漫长夜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光,带领我们辨别有希望的线索,在独立思考中感悟学习的真谛。”

  这是该校1113班学生杨娜在一篇文章中写下的课堂感悟。

  质疑,成了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成了集宁一中课堂的重要文化因子。走进集宁一中的课堂,学生都在质疑、探讨、研究、合作中学习,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特别是在质疑再探环节中,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形成了互相质疑、互相竞争的热烈气氛,这种展示给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良好途径。(下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闻:010-82296669 zgjsbgn@21cn.com 经营:010-82296710
对抗“野蛮”
重视体育的根基性作用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